![智慧家长这样做1:直击痛点的40问](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40/53274340/b_53274340.jpg)
01 乐于支配型
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类型的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你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他们总是把自己摆在自以为正确的位置上,而把孩子摆在他们认为错误的位置上;把自己放在管理的位置上,把孩子放在被管理的位置上。一旦孩子稍有反抗,他们便以“我给你好吃的好穿的,你就应该听我的,服从我的安排”为由,将孩子的想法压制下去。而在这种强压下,能量强一些的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做出逃学、迷恋网络游戏、早恋等各种令家长头疼的行为,能量弱一些的孩子会变得自主能力极差,消极、软弱。
之前的一部热播韩剧,剧中主人公之一是一位母亲,她拥有一个公认的模范家庭,丈夫事业有成,儿子聪明孝顺,还考上了著名的首尔大学医学院。她一直过着所有人羡慕的生活,觉得自己就是人生赢家。突然有一天,儿子和保姆的女儿私奔了,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她无意间翻开了儿子的日记,真相浮出水面,这一切原来都是孩子蓄谋已久的计划。
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妈妈,你真的爱我吗?与其说爱我,还不如说你需要对外炫耀的资本。因为学习不好,你曾经对我说过那么多糟糕的话语。医科大学是你和爸爸想要的,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想继续活在地狱中了,我终有一天会离开这里……”她看过日记后,很震惊,很无助,她从未想过这个一向听话懂事的孩子,心里竟然埋藏着这么多的怨恨。后来她找到了孩子,却只对孩子说了一句话:“这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其实是乐于支配型父母的典型说辞,可是这些父母都未曾亲口问过自己的孩子:“你到底过得好不好?”
“支配”在亲子关系中的意思就是父母要求孩子服从父母的期望。乐于支配型父母最容易做的一件事就是以爱之名控制孩子,要求孩子去做父母认为对的事。有些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想掌握孩子生活中出现的一切状况,希望孩子的成长按照既定的路线发展,不发生任何意外。但是当“支配过度”时,孩子就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他没有选择权和掌控感,随之也就失去了生活动力。
当“支配过度”时,孩子就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他没有选择权和掌控感,随之也就失去了生活动力。
我曾经在训练营里遇到一个孩子,在和她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她的妈妈就是典型的乐于支配型家长。从小到大,她每一天都在妈妈的计划中度过,作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每天练习几个小时的钢琴、衣服鞋子要如何搭配,甚至连她的交友,妈妈都要干涉,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
上大学以后她做的每一件事情的动机都是“远离妈妈”,甚至她心里非常抗拒每一次回家团聚。对她来说,常年被妈妈管教和安排让她产生了一种极大的恐惧。她曾经这样和我说过一句话,让我感到很心痛,她说“生活并不属于我自己,而属于我的妈妈”。她成年后,她们母女关系陷入了一种疏离状态。
同时,这个孩子在她的婚姻中也逐渐展露出自己“强硬”的一面,这是她妈妈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来的后果。这种影响让她的婚姻一度很不幸福。甚至她在工作中,由于性格强势,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好。
其实,乐于支配型家长很难让孩子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就像我刚刚讲述的这个孩子作为一个“被支配的对象”,她对妈妈始终存在内在的叛逆和反抗。她在成长期没能成功对抗妈妈的强势要求,成年后在工作、婚姻上就努力与妈妈的期望背道而驰。
当然,在乐于支配型家长的教育下,还会出现另一类极端的孩子,比起刚提到的两个试图反抗妈妈的案例,这类孩子成长的最终方向是软弱、失去自我。在婚姻中,“妈宝男”往往非常惹人厌恶,他们的妈妈会强行介入孩子的婚姻关系中,而他们只负责“听妈妈的话”。“妈宝男”是典型的“受控型孩子”,他们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被妈妈控制了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潜意识里屈服于妈妈的指令,并且在母子关系中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和无能。家长这种无尽的“支配和保护”会让孩子变得弱小。自以为掌握孩子人生方向的家长难以容忍孩子的叛逆和改变,往往会在孩子成婚后干涉孩子的小家庭的事务。
一个朋友在谈到自己的恋情时,说自己本来应该步入婚姻殿堂,却因为妈妈的干涉而分手,她至今为此感到痛心惋惜但是无能为力。问她为何不敢争取,她的回答是“害怕妈妈的歇斯底里”。所以家长们必须明白,你们在试图支配孩子的人生的同时,也是在毁灭孩子的人生。所有的爱都是尊重在先,爱在后。没有尊重作为前提的爱只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负担和束缚。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道路,也有资格享受人生的起起落落。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期待的模样,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父母一生的教养。
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期待的模样,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父母一生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