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茶,就要喝好茶
我穷尽半生精力只是知道了一点茶味,略懂一些风土茶韵。我爱上喝茶,其实原因很简单。刚开始时,只是潮汕有喝茶的习惯。那时喝的是一种状态,一种消磨时光的手段,后来慢慢地变成一种口舌之欲。那时物质贫乏,经常口中无物、寡淡无味——这种感觉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描述最为经典,李逵的口头禅:“哥哥没酒没肉,口中淡出鸟来。”因此,潮汕早期的浓茶热饮应该也有这种需求,烫嘴也是一种快感。加上粗茶的苦涩浓酽而后回甘,使其成为一时解馋的不二选择。
如此这般地喝了十几年茶,自以为成了茶中高人。直到有一天,喝了十年铁观音的我才明白:其实我不懂得什么是铁观音。在遇到一个安溪(铁观音故乡)的忘年交后,我明白了茶只有两种——好茶和劣茶。好茶能调理肠胃,有益身体;劣茶却会伤害身体。在跑了无数茶山,喝了数不清的茶种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市面上所售的铁观音已经变成一种代名词,所有制成紧密圆粒形的茶叶都叫铁观音。实际上,铁观音是安溪茶产区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市面上大多数为本山、毛蟹、黄金桂、梅占等品种,却一律叫“铁观音”。

舒城小兰花

蒙顶甘露茉莉花茶

古树松针

天目湖白茶
更远的我去过四川雅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甘露是记载中人工培育茶树的始祖。虽为细叶种,但树干挺拔,主干分明,树高超过五米。因此,我明白了茶是根吸大地万年之化物,叶收日月雨露之精华。什么是好茶,自然之美为好。可惜,人类的聪明是把双刃剑,为了生产方便和经济效益,把茶驯养成菜,茶树驯养成盆景,密密麻麻的一片又一片。这样的茶已非远古的茶,只能算作菜茶。幸好,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总有些地方还保存着远古的精灵,比如云南的老树大叶种普洱、潮汕的凤凰单丛茶,还有广西一些深山里几百年的茶树。
这些年,我努力让自己喝茶不带有个人偏好。喝一地的茶,感受一方水土的韵味,领略当地劳动人民用智慧总结出来的工艺风格,明白些好茶的简单概论。例如,蒙山的茶,香而清冽,冷若冰霜,冲泡后芽头挺俏,仿若冰封千年的美人,这和气候、土质有关。但同样是小叶种的绿茶,生长在江南一带,其气候与风土就大为不同,如安徽六安、太平猴魁、舒城小兰花、都匀毛尖、西湖龙井、天目湖白茶等,大多是香而甜润,隐隐有江南富贵之气,若大家闺秀。不过,相比西南或者云贵一带的茶,江南这些绿茶虽多了一分甜润,也带来了一分媚腻之感。因此,到了西南、东北、京津等地便多用花香入茶,产生了窨花茶工艺,以解云贵川茶的清冽寒烈之气。多饮江南新茗,便思云贵高原古韵,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之物。
一片叶子,无论是何品种,只要其生长之地有足够的氧分,生态环境良好,这片叶子便能作为媒介传递给人们一杯草木精华。因此,好茶饮的是水土精华,自然之美。何谓好茶?自然之味,老小皆宜,清幽淡雅是也。试茶者先让孩童饮之,孩童无他心,唯真,小孩子喜欢的就八九不离十了。浓腻苦涩、五味杂陈,小儿闻后避之唯恐不及,这肯定就是劣茶。好茶清香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劣茶气息浊重不堪,久饮嗅味尽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喝茶还是喝好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