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彼得·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走近文学作品

《小飞侠彼得·潘》

内容简介

《小飞侠彼得·潘》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詹姆斯·巴里创作的长篇小说。该故事原为舞台剧,后被作者改编成小说,原名为《彼得·潘与温蒂》,并于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本书《小飞侠彼得·潘》讲述了彼得·潘带领温蒂等三个孩子前往梦幻岛的一系列冒险故事。

达林夫妇家的三个孩子——温蒂、约翰和迈克尔,在父母不在的夜晚,受到飞来的神秘孩子——彼得·潘的诱惑,在学会飞行后便跟随彼得一起飞往梦幻岛。在梦幻岛,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神奇又惊险的事情。在彼得的带领下,他们还与胡克船长带领的海盗们斗智斗勇。后来温蒂带着孩子们回家了,而彼得选择继续留在梦幻岛。最后温蒂和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而温蒂的后代们依旧会和彼得飞往梦幻岛,体验这天真、快乐又如梦般的童年。

人物介绍

彼得·潘——男主人公

彼得·潘是本书的男主人公——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男孩。他穿着用干树叶和树浆做的衣裳,长着珍珠般的乳牙,拥有飞行的本领。他拒绝长大,一直停留在孩提时代。对待凶狠的海盗,他正直勇敢又桀骜不驯;面对善解人意的温蒂,他又极具绅士风度。在梦幻岛上他带领着一群孩子与海盗斗智斗勇,过着惊险又刺激的冒险生活。

温蒂——女主人公

温蒂是本书的女主人公,她出生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普通家庭,身为姐姐的她善解人意、温柔体贴而富有责任感。受到彼得的鼓动,她和弟弟们飞到了梦幻岛。在梦幻岛温蒂担任着“妈妈”的角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们。在小说结尾温蒂也做出了负责任的选择,带着孩子们回到家中,继续成长着。

胡克——海盗船长

胡克是凶神恶煞的海盗船长,也是彼得的死对头。他面孔铁青,五官英俊却神情狠厉,蓝眼睛透出深深的忧郁。失去右手的他用一只铁钩代替,更显可怕,但对待温蒂他也有风度翩翩的一面。他一直想尽办法除掉彼得,也和彼得展开过几次正面交锋,最终还是输给了彼得,临死之前他依然保持着海盗的传统。

作品关键词→

·彼得·潘

彼得·潘作为本书的男主人公,他桀骜不驯、疾恶如仇、正直勇敢而富有牺牲精神。作为梦幻岛的孩子们的领袖,他勇敢地带领着大家与海盗进行斗争。同时,他也是个长不大并拒绝长大的小男孩,想要永远地留在梦幻岛,与成人的现实世界隔离开来。如今,这个不肯长大的小男孩已经家喻户晓。这个人物形象蕴含着人们对永恒的童年的缅怀和对永无止境的探险精神的赞颂,也象征着人类永不泯灭的童心。彼得·潘的存在使人们暂时忘却成人世界的喧嚣浮华,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梦幻岛

梦幻岛是书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有着丰富的内涵。作为一个空间概念,梦幻岛象征着孩子们独立的天地,这个空间不受成人世界的束缚,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可以大胆地探险;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梦幻岛象征着永恒的童年时光,这里的孩子都像彼得一样长不大,永远停留在快乐而梦幻的童年。综上两点,梦幻岛充满了奇幻色彩与冒险因子,是展现孩子们梦幻世界的“桃花源”。因此,梦幻岛焕发出持久不衰的魅力,不仅受到一代代孩子的欢迎,也给成人留下了欢乐童年的永恒记忆。

作品三部曲

·主题思想

本书讲述了永远长不大的彼得带领温蒂、约翰和迈克尔飞往梦幻岛后经历的一系列冒险故事,最终温蒂带着一群孩子回到了现实世界,而彼得选择拒绝长大,继续留在梦幻岛,并和温蒂的后代们延续着这个美丽的童话。

这个故事其实是关于成长的故事,讲述了彼得、温蒂等人在面对童年与成长的冲突时不同的选择,温蒂做了现实的选择,而彼得做了浪漫的选择。虽然童年美好纯真,但是人却不可避免地要长大,而永远不会长大的彼得则象征着永恒的童年,寄托了人们的理想。

·写作特色

1.语言明快,比喻生动

本书语言明快、简洁流畅,多处比喻句的使用更是为本书增色不少。比如关于彼得的外貌描写中写道,彼得有着“珍珠般的小牙”,而胡克则“面孔铁青,长长的鬈发远看像一支支黑蜡烛……眼睛蓝得像勿忘我的花”,比喻句的运用不仅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还彰显了人物性格。

2.善用象征与隐喻

本书运用了不少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深刻而丰富的文学内涵与现实意义。本书开始作者便用象征的手法来呈现彼得与温蒂之间的关系。在二人初见时,彼得粘不上自己的影子,在温蒂的帮助下才缝上了影子。影子通常象征着自我的一部分,这部分情节暗示着只有在温蒂的帮助下,彼得才能发展成完整的自我。这样的隐喻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之后温蒂与彼得之间也确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次,文中出现了大量隐喻: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暗示着对童年的眷恋及对成人世界的拒绝;梦幻岛这一空间其实是孩子们的“桃花源”,暗喻着孩子们的理想世界。在这里他们无拘无束,没有大人的管教和学校的束缚,是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孩子们的小天地,而结尾处温蒂选择离开梦幻岛则隐喻着她告别童年,接受长大的现实。

·作品影响

《小飞侠彼得·潘》是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巴里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历经百年仍然畅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读的经典童话。作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与冒险元素的童话故事,它不仅广受孩子喜爱,还深受成人青睐。

儿童剧《彼得·潘》自1904年首演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至今仍是世界各国圣诞节必演的献给孩子们的魔幻剧目。儿童文学《小飞侠彼得·潘》也被译成多种语言,且被多次翻拍成电影,风靡全球。《小飞侠彼得·潘》这本书将奇幻想象、仙人故事、冒险情节等熔于一炉,将诸多人物交织在一个小小的故事里,既像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烟花,又像一首充满激情的狂想曲,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回味无穷的思索空间。

经典语录

◎黑暗中的小房子显得如此舒适、安全,百叶窗里透出亮光,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彼得正在那里站岗。过了一会儿,彼得也睡着了,几个归家的仙子从他身上轻轻爬过,恶作剧般地捏了捏他的鼻子。

◎他浑身战栗,像阵阵波涛掠过海面。与真正的海面不同的是,海面上的波涛会一阵接着一阵,堆积成千层浪,但彼得心中的波涛只让他感到一阵震颤。转眼间,他又昂首挺立在岩石上了。他脸上挂着微笑,心头的小鼓咚咚地响着,仿佛在说:“死亡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突然,琴声停了,彼得看见达林太太把头靠在琴箱上,两颗泪珠在她眼里打转。

◎温蒂用手抚摩着这可怜的男孩的头发。她不再是那个为他心碎的小女孩了,现在她是一个成年妇人,她会笑对一切,只是笑中却含着泪。

◎故事会永远周而复始,只要孩子们是快乐的、单纯的、无忧无虑的。

相关评价

我相信,对于纸醉金迷的堕落时代,《彼得·潘》是一部伟大、精练、令人振奋的珍贵作品。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孩子们哪有不想飞的,哪有不想到荒漠野外去探险的,哪有不盼着拿枪弄棒和坏人打斗一场的?我看完了这场戏回家,一路上心里萦绕的都是彼得·潘。那时候我不满三十岁,好像深深感到青春不再的哀伤。彼得·潘对海盗胡克说:“我是青春,我是永恒。”然而,彼得·潘,你离我越来越远了。

——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 梁实秋

这是一部富有想象力的杰作,是这个地球上很少能接触到的完美的东西。

——美国演员 约翰尼·德普

童话里不都是骗人的,在于你的心里是否还住着彼得·潘。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梅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