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吧,导演!](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32/53178132/b_53178132.jpg)
第44章 冲奖
接下来三人对新剧本展开了讨论。
司徒兆敦对着剧本一个字一个字拆开了问,姜闻在在后面补充。
路江做好学生角色,一一解释。
整体剧本的主题就不用说了,就是隐喻历史轮回。
主角开场普通人,代表的就是底层老百姓。
遇到女神的包厢很是和谐,代表社会稳定阶段,女神代表普通人的爱情,也代表了底层人民所珍视的事物。
第二包厢出现贫富、阶层等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和真相。
放在循环剧本中,也代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腐败等问题开始滋生。
女神变成玩物,可以隐喻美好事物都有两面性,看问题得客观,爱情也不能盲目。
也可以代表和谐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贫富差距拉大,资源分配进入极度不平衡阶段,底层人民所珍视的事物开始被剥夺。
第三个包厢比第二个包厢更大,美女也更多,代表既得利益者们的奢靡程度更上一层楼,但很快被黑衣人代表的新势力用暴力取代。
主角在革命阶段站对了位置,于是在第二个循环中成了新的权贵阶层。
面对新来的女神和愣头青,主角和第一循环的权贵们一样冷漠,享受既得利益,视底层为无物,丝毫不记得自己也曾是底层。
接着奢靡程度更甚,来到更大包厢,视更多“女神”为玩物。
结果没有意外地引起新势力的革命,新政权倒台,主角回到走廊,重新变回底层。
在第三次循环时,主角亲身经历了旧时代历史的循环枷锁,开始觉醒。
拒绝了女神的召唤,也就是拒绝了进入新轮回,转而坚定地带着兄弟朋友们,走过禁忌之路,经历蜿蜒曲折的道路,顺利走出大楼。
这一段致敬的是谁就不用多说了。
走出大楼后,大楼外的各色行人都曾是大楼里的人,只是身份不同,代表主角已经跳出封建落后的旧历史循环,来到全新的理想世界。
最后主角的朋友上错车,代表了新的循环依旧在继续,只是形式不一样,能否阻止或者再次冲出循环,留了个悬念。
至此,剧本端的事情基本捋顺。
用司徒兆敦的话来说就是:比原版要好一些了。
姜闻的评价是:片名用《不醉》很合适。
但剧本只占此次制作任务的不到三成。
剩下的七成,在于落地。
确实。
无论什么样的剧本,能否落地呈现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路江的片子又是一镜到底。
别的不说,光说改编后的调度难度就比原版大了一大截。
原本五个房间互相独立,演员不用四处跑场,流水账一样跟着主角视角去拍即可,难度其实并不大。
新剧本房间虽然少了,但主要的演员们的戏份却大量增加。
又因为一镜到底,留给演员们的换装转场时间就极其有限。
关键还不止转场一次,而是多次,难度剧增!
稍有失误,就得重来。
从这个角度上看,路江在司徒兆敦和姜闻眼里就是年纪轻,写剧本阶段下手没轻没重,真到了拍的时候怕是得后悔死。
但同时也承认。
这片子只有上了这样的难度,才真正具备了冲奖的含金量。
所以接下来三人重点讨论了如何调度和如何设计空挡方便演员转场。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起主角在走廊上的场景。
比如从第一个包厢出来,镜头对准片场反方向,方便后头的演员转场换装。
在这里,姜闻给出了修改意见:“这里最好加几个镜头,把黑衣人群体是怎么产生的交代清楚。”
于是在每次主角回到走廊时,来来往往的服务员、顾客又或者是直接被某些包厢赶出来的人。
同时走廊上也多了许多看向各个包厢惊讶、恐惧、愤怒之人的镜头,这些人看到包厢内的场景后,大部分默默离开继续做自己的事,少部分穿上黑衣,或者加入黑衣队伍,又或者是拉人加入队伍。
比如主角每次都会成为被拉拢的对象,拉拢形式可以是问主角厕所在哪儿,或是问有没有火机,又或者是推销等。
总之黑衣人无处不在的招揽,主角也多次无意识地拒绝,代表了“革命”对大多数没觉醒的普通民众的绝缘性、盲目性和警惕性。
顺道着也为演员转场创造时间。
如何转场的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是制作端的问题。
胶片摄影机太大太重,很多想象中的镜头转换看着简单,实际上是很难做出来的,这又要怎么解决,有没有什么替代方案。
路江顺势给姜闻再次介绍了自己在技术端的一些创新。
但这还没完,最重要的还在于分镜设置。
《新不醉》是一镜到底,没有分镜,但其实处处都是分镜。
同样的剧本,不同水准的导演会拍出不一样的效果。
好莱坞电影好看,全都是因为剧本好?
《卧虎藏龙》能拿奥斯卡,全是因为剧本迎合西方价值观?
同样是和四大天王战斗,《封神2》和《黑神话悟空》怎么差别那么大?
电影,是用镜头讲故事的艺术。
拍摄时怎么构图?灯光怎么设置?人物怎么表现?又或者是该怎么给特写等等。
这些才是最能体现导演功夫的活。
所以《新不醉》只有把每一秒钟都能处理好,才能真正冲击大奖。
只是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这样的要求对目前的路江来说难度很大。
不过路江是无所畏惧的。
都到这一步了,还能退缩?
他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哪怕最后拍出来就是一坨屎,那也是自己的作品,没什么好羞耻的。
大不了以后只靠最强天赋金手指,不改编了呗。
再者说,真就效果一般,那也普通MV比要好很多了,乐坛现在谁能拿出来差不多的?
所以路江根本就不带怕的。
三人一顿头脑风暴,近两个小时后,关于《新不醉》也就仅剩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你能演下来吗?”
姜闻笑着问道。
一镜到底,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内,通过主角的视角展开所有情节。
主角的演技当然是重中之重。
路江有演技吗?
没多少。
但金手指升级后,虽然没给演技附身之类的功能,却也给了演技指导和模拟片场可以训练。
那就边学边练呗。
同时路江也知道姜闻这话里别的意思。
对于姜闻帮忙提出修改意见这事儿,路江还是感激的,但肯定也不能用主角来报答。
再退一万步说。
就算我路某人的演技比流量明星还差,也不会便宜你姜闻啊。
不然这片子成谁的了?
所以路江没有任何犹豫:“必须演得下来啊,放心吧姜导。”
姜闻闻言心里有些小遗憾,但也仅此而已了。
毕竟想和做是两码事。
他现在事情多着呢,就算让他演他也没时间。
剧本的讨论到此为止。
路江和司徒兆敦约定,准备好开拍了再通知他。
随后路江告别两人。
路江走后,司徒兆敦对姜闻问道:“这片子你怎么看?”
姜闻想了想道:“张曼玉是今年威尼斯的评委,她这一票肯定是有的。”
“我有那么功利?”
“没有吗,我找你看片子,你还问我要茶叶...”
“先别说你那片子的事,先聊聊路江,你觉得这孩子怎么样?”
“是个好苗子,老兆,趁早把他挖到北电吧。”
司徒兆敦只是笑笑,不说话。
姜闻也不好奇他怎么想的,自顾说起自己的事:“我那事儿到底有眉目没啊...”
......
坐回车里,路江这才狠狠松了一口气。
他有些兴奋。
司徒兆敦亲口说了,片子拍出来后会帮忙送去威尼斯电影节。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能送去欧洲三大电影节就已经够可以了,多少学生作品想去还没得去呢。
只是说想要赶上今年威尼斯送片截止日,时间有些紧张,只有40天。
40天内拍出制作难度高了一大截的《不醉》并制作完成,真的挺难。
但还是那句话,都事已至此了,那就全力以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