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1章 演员到位
扪心自问,李子成有自知之明。
《伐木人》虽然很好,但也到不了开全国研讨会的程度。很显然,他和《伐木人》是被树立为典型了。
原因嘛,其实也不难猜。
就是上面的人对现如今甚嚣尘上的伤痕文学很不满意。
前世伤痕文学喧嚣一时,但很快没落。内在原因是文学流派的发展导致的,但实际上也少不了官方的发力。
要知道老人家可是亲口说的: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毕竟在老一辈革命家的眼中,上山下乡那点事,算什么苦难?
再苦能跟建国前相比?
即便后来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你们觉着上山下乡受尽了苦难,可你们体验经历的那点事,却是无数的中国农民世世代代都在过的生活。
本来这个时期没有《伐木人》的,也没有原著的《灵与肉》。放眼文坛,基本都是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
这个局面让上面也很无奈,加上一切都在回归正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去做,自然顾不上整顿。
可穿越者的蝴蝶带来了新的变化。
《伐木人》横空出世,给一片批判和反思的文风中注入了不一样的空气,立刻就被树立起来。
借着今年文代会的机会,要用《伐木人》来作为战斗的旗帜、呐喊的号角,提前疏导文坛的风气。
这件事对李子成既有风险,也是机遇。
毕竟他出名了、成功了,就等于堵死了一大堆人的崛起之路,人家能不记恨他吗?
机遇自不用说。
小小年纪就有了全国研讨会的资格和待遇,在作家群体当中地位直接就攀爬到了最高。
说句不客气的话,等待研讨会之后,李子成随便去哪个刊物工作,都得是责编起步。
什么李拓、张德宁、陈健功、刘昕武、虎牙,都得给他打下手。
这件事至关重要,李子成也不得不上心,开始思索如何入手?
“你也不和我俩商量一下,这么大的事张口就来,那可是六万块钱呢。”
回程的车上,李庚终于忍不住了,揪着李子成唠叨起来。
李家好不容易有点家底,眼瞅着日子好过了。结果李子成这个败家子,一张嘴就把六万块钱花出去了。
光是想想,李庚就几乎心绞痛发作。
李子成却美滋滋的。
“爸,那可是贝公馆和绿房子。”
“那又怎么了?两座破房子,不能吃、不能住的。听你舅舅说,每年光维护都是一大笔费用,有那钱干什么不好?”
哎,代沟严重啊!
李子成干脆找上贝聿成。
“妈,等舅舅那边拿回了贝公馆,咱们马上就付钱过户,千万不能等。”
贝聿成却笑眯眯的,显然对李子成的做法很是赞同。
“臭小子,你这个便宜占大了。也不知道将来你舅舅啊,该后悔成什么样呢?”
李庚听出来了,十分紧张。
“我说,你该不会陪着这小子胡闹吧?”
贝聿成给了他一个白眼。
“你知不知道当初叔祖建造贝公馆和绿房子,花了多少钱?”
李庚自然是懵逼的,只有摇头的份。
贝聿成叹息一声,甚至忍不住揉了揉李子成的脑袋。
“绿房子我也不大清楚,但是贝公馆……当初叔祖建造的时候,足足花了十五万大洋。要不是如今阿哥他们怕了,不敢留在手里,怎么也轮不到这小子。”
李庚有些晕了。
他虽然不知道民国时期的十五万大洋值多少钱,但也感觉到那是一笔天价巨款。
“这么说……这小子做对了?”
贝聿成却没有回答,反而看向李子成,目光里满是探究。
“你真的觉着,政策什么的都不会变了?”
显然,她也跟贝焕璋等人一样,担心特殊时期还会回来。
李子成面对自己的家人,当然不会隐瞒。
“妈,放心吧,好日子在后面呢。”
经历了这么多事,李庚和贝聿成已经没法将他当成小孩子看待了。毕竟李子成做的一些事,连他们也看不明白,但换来的结果却很惊人。
六万块钱固然很多,但换来贝公馆和绿房子,那已经不是划算的问题了。
李家三人回到上影,剧组这边依旧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让三人高兴的是,朱石茂和陈肖伊到了。
“老茂,你是不是吃胖了?”
见面第一句话,朱石茂就遭遇了暴击。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太热情了,一个没注意……咳咳……”
李子成很果断。
“从今天开始,不许吃晚饭,每天早上绕操场跑十圈。瘦不下来,我就帮你割肉。”
朱石茂吓的脸色煞白,忙不迭地跑远了。
可站在一边的陈肖伊慌了。
这剧组这么可怕吗?
还有这小年轻谁呀?
说话也太吓人了。
李子成转向她的时候,却给了笑脸。
“陈肖伊同志,具体的情况你都知道了吗?”
陈肖伊小心翼翼地点点头,一点都不敢出错。
李子成将剧本和人物小传递给她。
因为她是半路进组的,再让她自行做人物小传肯定是来不及了,所以李子成在来上海的路上就动笔了。
“宋焦英是一个从骨子到思想都完全西化的人,认知里也是瞧不起国内的,所以你在表演的时候,要展现出那种高傲和蔑视的架势来。但是呢,因为许灵均是许景由的儿子,很可能是许景由的继承人,所以你的这种高傲和蔑视不能过于明显。其中的尺度,你先琢磨琢磨,等过后咱们再调整。”
见李子成不是那么难说话,陈肖伊着实松了一口气。
“同志,你是……”
说了半天呢,还不知道李子成的身份,陈肖伊的心就始终稳定。
“哦,我是这个剧组的副制片主任和编剧,也负责演员的遴选和演技培训。你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来问我。”
得知这个小年轻如此了得,陈肖伊暗暗咋舌,如同看到了神仙一般。
等她告辞后,李子成又去找了王英。
“王姐,宋焦英的演员到了,你去给她量一下身材,可以准备服装了。”
王英不慌不忙,找出早就准备好的画稿,径自去找陈肖伊了。
虽然演员还没有到位,但剧中主要演员的服装,剧组早就做好了图纸。这样等演员就位后,根据身材略微调整,很快就能做出来,一点都不耽搁事。
这其中最费心思的,反而是角色份量并不是很重的宋焦英。
因为这个女人的着装要求,就是洋气和时尚。
原版中宋焦英的造型,即便放到四十年后都不过时。李子成也懒得再去创新,亲自动笔给画了出来。
王英看到这些图纸的第一时间,差点磕头拜师,只感觉自己的服装设计算是白学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子成如今在剧组权威那么高的原因。
不光因为是他是原著作者和编剧,也不是因为李庚、贝聿成。要想令人信服,就得手里有东西。
李子成又急匆匆地赶到操场的一角,这里也是十分热闹,并且人数众多。
“成子,你来了。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陈大龙陈连长和梁为民指导员,他们的连队被指派来配合咱们拍戏。”
本地驻军到了。
这年头拍电影,除了硬件条件不够之外,其余的不要太爽。
比如要拍战争戏,军方就会提供支持,派来现役军人协助。
这些可都是经过专业军事训练的人,肯定比横店群演要强的多。不但不会出现老太太充当日军的滑稽场面,还能走出十二兵团根本做不到的行军队列。
“陈连长,梁指导员,十分感谢你们的帮助,这下我们的工作总算可以顺利展开了。”
看到解放军,总是让人心生亲切。李子成连忙上前,朝两人伸出了手。
两人先是敬了军礼,然后才跟他握手。
“你就是李作家吧?你的《伐木人》写的太好了,我看了好几遍。真是没有想到,能出演你的电影。”
说到这里,陈大龙有些疑惑。
“我记得书中似乎没有战斗场面啊。”
“对,书中没有,但电影里加了战斗的场景。”
李子成赶忙拿出剧本,给陈大龙和梁为民看。
“拍摄这段剧情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许灵均如何被新中国拯救,也为何会如此热爱脚下的土地、热爱这个国家的原因。”
陈大龙和梁为民恍然大悟。
尤其是梁为民,本身就是做政治工作的,更加感触颇深。
“这个情节设计的好,也只有这样,许灵均的所作所为才能说的通嘛。”
一事不烦二主,李子成找上陈大龙。
“陈连长,这个保护小许灵均的片段,你来演如何?”
“我来演?”
陈大龙有点吃惊,同时又有点畏惧。
他可没有拍过电影,完全是他不熟悉的领域,难免慌张。
李子成却觉着他身上完全没有表演痕迹的质朴更好,出现在镜头里也会更加真实。
“问题不大,你不要当成拍戏,而是当成真的打仗,就是在战场上救了一个小孩,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顺着他的思路想了想,陈大龙果然不是那么害怕了。
“那……那我试试?”
演员安排好了,李子成开始在两位的陪同下,检查战士们的准备情况。
可只看了一眼,他就发现了问题。
“全都停一下,我有事情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