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章 凝意的方向
烛火摇曳,两人的影子明暗不定。
汉子在黄千渡身边坐下。
“上次见面,得有两年了吧。”黄千渡上下打量着他。“自从你加入了映雪门,我们想要见上一面可不容易。”
壮汉说道:“是很久了。不过师兄,赤蛟帮是师父留下的基业,固然要守下,但留下一人便够了。我资质不如师兄你,不如就在外,也算有个耳目。”
两人又沉默下来。
终于,壮汉打破了沉默:“那个年轻人……是叫古鸣对吧?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这么年轻又有如此实力,莫不是……”
黄千渡摇了摇头:“我知道你的顾虑。放心,我已经查过,他不是哪个世家或者宗门的弟子,而是从北方逃荒而来的。”
“原来如此。”壮汉轻叹一声,回想起方才的战斗:“不是就好。只是可惜,如此天资,世间少有,竟也被逼的远走他乡。”
黄千渡也叹道:“灾荒非人力可挡。即便是顶尖的武者,在天地面前也与凡人没什么两样。”
闻言,壮汉问道:“那大军呢,武者在大军面前又算什么呢?”
黄千渡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放心,我这次插手这件事,心中有数,不是一时冲动。”
壮汉摇头道:“我这次虽然帮你,但我其实不愿你这么做。大国博弈,纵使世家宗门都要小心翼翼,何况我们乡野帮派,一个不好,可真就……”
……
……
翌日。
清早学过字后,古鸣回到自己的住所,将《断魂枪》提升到熟练层次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闲逛,或是演练武学,而是坐在家中,双目紧闭,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昨日战斗的场景。
他仍然在不断复盘,以求能从中榨干每一滴经验。
突然,古鸣睁开眼睛,望向门外。
只见一名身材高大的汉子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正是黄千渡。
“没有打扰到你吧?”黄千渡笑呵呵地说道。
“当然不会。”古鸣说道。
黄千渡从怀中掏出一团布帛包裹之物,说道:“我今天来,还是要多谢你昨天的相助。我知道你对武学很感兴趣,哝,这个送给你。”
“这是……”古鸣接过来,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本纸张泛黄的书本。封皮上写着五个大字。
“炎……阳……什么功?”他对着封皮搜肠刮肚。
“炎阳天照心功。”黄千渡在一旁说道,“这是我早年间无意得到的一部武学,是难得的精品武学,听说是天湖郡李家的镇家武学。只是可惜下篇的心法缺失,不过即便如此,也算是一门强大的武学。”
“精品?这和普通的武学有什么不同吗?”古鸣问道。
黄千渡说道:“更详细,更难修炼,练成后威力也更大……当然,最重要的是,所谓精品,都是包含着心法、观想图之类的可以看作是内功的的武学。换言之,这种武学,涵盖了一套配套的外功与内功。”
古鸣猛地抬起头来,眼中爆发出了强烈的光芒。
黄千渡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吧,这炎阳照心功的上下篇是独立的,并非那种缺了一部分就不能练的武学。虽然只是上篇,但也能当做一门独立的武学来练。”
黄千渡看到,原本欣喜的古鸣听到自己这安慰补充的话,脸色反而僵了下来。
可以看做是独立的武学?
那岂不是即便用面板也推导不出来下篇?!
面板对那种残缺的、分层递进式的武学,是可以通过加点一步一步提升,顺带着还原成完整武学的。
但是对于本身已经完整的武学,那是万万不可能推导出什么东西的。
就比如他现在所练的《铁布衫》,抗击打,但是对利刃切割是没有什么抵抗的。而其实有一门《金钟罩》,是与铁布衫配套的武学,或者说,铁布衫就是金钟罩的前置武学,学成金钟罩后,对切割伤害具有一定的防护力。然而古鸣却无法通过加点再学成铁布衫,顶多就是在铁布衫后面挂个“超限+9999999”。
如果这炎阳照心功的上篇是独立的,那他也肯定无法通过面板加点还原出其下篇的内功。
面对黄千渡奇怪地目光,古鸣勉强扯了一下嘴角:“是……吗,可惜了,如果下篇还在的话就好了。”
黄千渡沉吟了一下,说道:“你现在已经做到了真正的拳聚风雷的地步,这代表着你在通劲境界已经接近圆满。也罢,你如此年轻,日后肯定会触碰到那层壁障。我虽境界不如你,但毕竟虚长了几岁,又有我师父的恩惠,倒有几句话可以指点你。”
古鸣收起了失望的情绪,郑重道:“大哥请讲。”
黄千渡说道:“实不相瞒,我现在所修炼的,就是一门内外合一的武学。”
这一句话,让古鸣微微一愣,但随后就平静下来。他其实早就有所猜测,只是对此还有一些疑虑。
黄千渡说道:“你曾看过我师父的手札,应该知晓,他老人家曾经也困于通劲圆满。最后依靠着《清一养气经》才得以突破。你是不是认为,只要能修炼内功,就能够达到凝意境界?”
古鸣说道:“我对此倒也曾有些疑惑……武功种类,应当与武学境界无关才是。就像吃饭或吃面,不应当有哪种更优才对。”
黄千渡赞许的点了点头:“你能有此思考,很不错。不少江湖人都追求什么神功秘籍,实际上任何一种武功练到深处都是极为可怕。我的师父,其实早年间就曾获得过内功秘籍。然而内功大多不重杀伐,而我师父所走武学路线又霸烈阳刚,因此尝试过之后便束之高阁。
“直到后来,师父实在进无可进,才再次捡起了内功,但无论怎么修炼却也都无法突破到凝意之境。”
听到这,古鸣暗自点头,他就知道没那么简单。
黄千渡的语气沾染了一丝向往:“后来师父突破后曾说,凝意的奥妙,不在于内功,而在于修炼内功的过程。师父他性格刚烈,虽然依靠惊人的武学天赋将各种内功修炼有成,但却始终体会不到凝意契机。而那部《清一养气经》,则是一部玄妙莫测的道家内功。师父他日夜诵读,终于体会到了其中奥秘,于是沉浸其中,不出半年,便突破至凝意。”
“原来如此……”古鸣回想起席视之手札的内容,终于弄明白了些——
……
“我早年间曾受过太玄道恩惠,得了一部清一养气经。当时年少,还不觉得有多神奇,直到此刻,才恍然发觉突破机缘竟在此书。”
“武功虽无高低,但却各有功用。随着我年岁渐大,我才知晓,武功分内功外功。外功者练肉体,善杀伐,然鲜有凝意。内功者练内气,重养心,可至凝意。”
……
原来并非得了一部内功就突破,而是早有所得,只是一直修炼却未出成果。直到从《清一养气经》中窥得凝意之门,才惊觉内功的作用。
只是……
“什么叫做‘不在于内功,而在于修炼内功的过程’?”古鸣问道。
黄千渡说道:“我也曾问过师父,他说:窥见本我,百窍通神;灵肉合一,武意断魂。”
他突然看上去有些阑珊:“这是师父的回答。如果你要问我……我却只能说不知道了。”
他拍拍古鸣的肩膀:“所以啊,你也不必纠结炎阳照心功的下篇。凝意之境,可不是仅仅修炼一门内功就能简单达到的。这世上内功虽不常见,却也不稀少,将来有的是机会。但心若浮躁,却距离凝意越来越远。你还年轻,如今在通劲境界继续深耕沉淀才是正道,切忌好高骛远。通劲武者已经是人的极限了,更进一步,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