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病临证心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经典体悟

一、《金匮要略》

【原文】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别无由入其腠理。

【解析】

本条文明确提出“养慎”这一养生的具体措施。“养慎”即“内养外慎”,“内养”是指保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外慎”是指谨慎饮食起居、适寒温、勿房劳、顺应四时等,“养慎”是养生的根本。

“内养”包括:①顺应天地,顺应四时阴阳,“天人合一”,遵循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时令变化,充分调养“精、气、神”,使人体脏腑气血旺盛;②合理饮食,“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饮食上“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合于形体,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正气充足,气血俱荣,抗邪有力,故重视调理脾胃,否则气血化生不足,百病丛生;③重视养心调神,内外协调,尽享天年。

“外慎”包括:①注意气候的变化,“不令邪风干忤经络”,远离一切影响脏腑功能活动的不正之气和不利因素,营卫通调,减少疾病发生;②“房室勿令竭乏”,节制房事,起居有常,保全肾精、肾气,阴阳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③避免虫兽、外伤等致病因素的伤害。

【调养及治疗指导】

《伤寒杂病论》中设有饮食禁忌专论,饮食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养生也多由此入手,张仲景关于食疗的论述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顺应四时。春夏气候温热,宜少食辛辣发散之物,以免助热伤阳;秋冬气候寒凉,宜少食生冷滑腻之品,以免寒凉伤阳,各有所忌。

二是强调饮食有节。如张仲景反复强调“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节”既要重视食物的质又要重视食物的量。过食某一种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因此要节制饮食,不宜暴食、多食、过饱、过饥,应适可而止,以免损伤肠胃。

三是强调顾护脾胃。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只有脾气健旺,人体才能不被外邪侵袭,免生疾病。从临床角度而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饮食失宜,可损伤脾胃。一旦脾胃受损,则气血化生不足,正气之本动摇,轻者脾脏胃腑自病,重则不免百病丛生。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也多取决于脾胃的盛衰,如诊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可测知疾病的传变及预后;治疗时在组方、用药、服法等方面处处体现顾护脾胃的思想,如药后禁生冷、饮热粥等均意在顾护脾胃之气。因此,脾胃的养护无疑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在皮肤病临床治疗时,无论是治则、用药还是饮食宜忌,都应注意顾护脾胃。清热解毒药物大多为苦寒之品,苦寒伤胃,苦寒药亦伤阳气。古人云“保护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说明顾护胃气在治疗用药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用药不当损伤胃气,将会耗伤正气,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变生他病,故清热解毒药的使用要掌握适度原则,动态观察病情的变化,如热毒消退,脓疱、红肿热痛缓解,就得停用或少用苦寒药,即中病则止,以免耗伤胃气。临床上,食疗养生应根据体质的偏颇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健康。“外慎”在皮肤病的防治中侧重于关注环境和起居,不居于过于潮湿、干燥、寒冷或炎热的环境,注意避风;不过劳、过逸;尽量避免各类外伤、虫兽损及皮肤,还包括药物、日光及不当使用护肤品和化妆品造成的损伤。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的肤质和皮肤状况指导其护肤、防晒等养护皮肤的正确方法,如易生粉刺者应采取打伞、戴帽子等物理方式防晒;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应使用清爽型护肤品,不宜化妆;添加特殊成分的护肤品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医案】

范某,女,48岁。面部淡褐色斑片10年余。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颊、颧骨部淡褐色斑片,曾于美容院使用祛斑产品无好转,面积逐年增大,颜色夏深冬浅,面色晦暗,喜食生冷甜腻,时胃胀痛,寐晚多梦,大便时溏泻,小便正常,精神不振,易疲劳。已绝经;舌淡胖,苔白厚,脉沉细。

诊断:黧黑斑(脾虚湿蕴)。

治法:健脾化湿消斑。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陈皮10g,半夏10g,甘草3g,白豆蔻10g,柴胡10g,厚朴10g,白鲜皮10g。

服药30剂后,斑色减淡、面积有所缩小,面色较前红润有光泽,纳寐均改善,二便正常。舌淡胖,苔薄白,予加黄精10g,山药10g,桑椹10g,继服30剂,斑色几乎全部消退,患者满意未再复诊。

按语:本例患者喜食生冷甜腻之品,损伤脾胃且湿邪从生,大便时溏泻,舌淡胖,苔白厚,脉沉细,均为脾胃受损之脾虚湿蕴证。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面色晦暗无华,气虚血瘀局部凝结色斑,且患者从未采取防晒措施。故从内养外慎的角度,初诊时即嘱其忌食生冷甜腻之品,加强防晒,护肤品以保湿为主,不使用美白、抗衰等功效型护肤品以避免刺激。中医辨证予健脾化湿治法,以恢复脾胃功能为主,使水谷精微和气血不断化生,肌肤荣润,瘀血得化,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