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素问·上古天真论》
【原文】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解析】
本条文说的是女子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开始衰败,人体也由此开始逐渐衰老,面部皮肤变得暗淡,出现黑斑,头发也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的时候,阳明经脉进一步衰竭,三阳经脉皆受到影响,故而出现面部皮肤松弛晦暗,黑斑愈发明显,头发也变白的情况。
条文中涉及几个重点,第一个是“始”,“始”有最初、开始之意,说明《黄帝内经》认为,女子的衰老是从三十五岁左右开始的。衰老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突发的表现,女子从三十五岁开始,机体由壮盛逐渐步入衰老,因此在机体由盛转衰的这个过渡时期,如果我们能及时对机体进行调理,就能起到未老先防的作用。第二个重点是“阳明”,阳明脉作为机体衰老的始动因素,在机体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机体的阳明脉有两条,分别是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灵枢·经脉》记载“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大肠手阳明之脉……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由此可见,手足阳明经脉的循行几乎覆盖了整个颜面部,上至额、下至颏、两侧至耳前面颊,无所不及,这也与《医宗金鉴》中所说的“阳明主面”这一观点一致。因此,如果阳明经衰竭,很容易出现颜面部皮肤干燥粗糙、憔悴起皱、面色晦暗等。其次,《灵枢·海论》中提道:“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手足阳明经对内所属脏腑主要涉及脾胃、大肠。中医学认为,脾胃是水谷精微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脏腑组织失于濡养,机体气血失调,一方面气血不足无以上荣于面,则面焦,发堕;另一方面全身肌肤失去气血的濡养,则粗糙干燥,松弛起皱,晦暗无光,以“阳明脉衰”为初始,进一步发展为“三阳皆衰”。所以,在“五七”这个机体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充阳明以实三阳,是抗衰老的有效途径。
基于“阳明脉衰”理论,临床中我们在抗衰时可以内调和外治。内调主要包括饮食和中药调护,手足阳明脉属脾胃与肠腑,因此平时可通过运用一些具有调补脾胃功效的中药或者食疗方法以达到顾护脾胃、美颜抗衰的效果;“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临床上抗衰老的外治多采用刮痧、推拿等方法对颜面部阳明经脉循行之处进行刮按刺激,或采用针灸的方法对局部腧穴如阳白、四白、下关、迎香、颊车、地仓、承浆、合谷、解溪等进行良性刺激,以达到疏通经脉、调畅气血、美容抗衰的作用。
【医案】
王某,女,38岁。面色暗沉、皮肤松弛、细纹增多2年。患者近2年来出现面部皮肤松弛、面色暗沉,面部细纹比同龄人更明显。曾外院就诊,做过各类激光美容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患者平素时感乏力,腰膝酸软,偶感头晕目眩,刻下症见饮食正常,夜寐欠宁,二便自如,末次月经2020年10月25日,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一般3~4天,月经量少。舌红,苔薄,脉弦细。
体格检查:患者颜面肤色晦暗,面部皮肤干燥、粗糙,额部、双眼角可见细纹。
诊断:早衰(阳明脉衰)。
治法:补肾益精,调理气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牡丹皮9g,白茯苓9g,泽泻9g,桃仁9g,红花9g,香附9g,郁金9g,生地黄12g,泽兰9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二诊:服7剂后,患者复诊诉面色改善,精神饱满,睡眠良好,二便自如。嘱其继续服用,配合面部刮痧治疗。中医内外合治3个月后,患者诉颜面部肤色亮泽红润,疗效满意。
按语:早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中壮年人过早的出现生理及心理上衰老的现象,所以又称之为“早衰综合征”。根据《黄帝内经》表述,女子的衰老是从35岁左右开始出现的,机体由壮盛逐渐步入衰老,“阳明脉衰”可能是衰老的始动因素。因此,临床中女性抗衰老应从35岁开始。
本案患者系先天肾精不足,再加上人至中年,肾精亏损,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颜面不得荣润则见皮肤干燥,细纹产生。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为藏血之脏,精血互可转化,肝肾阴血不足又常相互影响。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酸软无力;脑为髓海,肾阴不足,不能生髓充脑,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临床治疗时采用六味地黄丸以补肾益精,调理气血。其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共奏补肝益肾,滋阴润燥之功。
此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头面部是三阳经交汇的地点,翁老在临床上多采用刮痧疗法对颜面部三阳经脉循行之处进行刮按刺激以达到疏通经脉,调畅气血,美容抗衰的作用。一般刮痧操作前可先用刮痧油等介质充分润滑皮肤,操作者持握刮痧板,蘸植物油或清水,与皮肤呈45°角度,按照人体血液循环方向,由上而下或由内而外顺序刮拭,以疏通病变部位的血脉。对刮痧部位反复刮拭,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感受舒适为度,直到刮拭出痧疹为止,每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