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传染病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如朊病毒、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和动物体后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寄生虫病(parasitosis)系由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由于其大多具有传染性,故一般被纳入传染病学研究范畴。

(一)疾病特点

传染病包括以下基本特征:①有病原体:传染病大多有特异的病原体;②具有传染性(infectivity):大多数传染病都是由感染而获得,并可以传播给他人;③流行性(epidemicity):传染病可以在人群中散发(sporadic),也可连续传播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epidemic)。短时间内(数日内)集中发生多数病例称暴发(outbreak)。流行范围超越国界,甚而超越州界的强大流行,称为大流行(pandemic)。

(二)主要临床表现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大多数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都有明显的阶段性,常见分期:①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自感染至发病之间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②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特殊症状之间,可称前驱期;③发病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传染病的特有症状和体征在此期内逐渐出现,由轻到重,然后逐步缓解;④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在此期内症状和体征逐步消失。

2.发热及热型 传染病患者的发热,并不是由寄生物成分或其产物直接刺激而引起,而是通过巨噬细胞及重型粒细胞产生的介质,即内生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s,EP)而引起。许多传染病各有其有特殊发热规律的热程和热型。

3.炎症 在无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组织液是大多数细菌的良好培养基,细菌繁殖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炎症。

4.皮疹(rash,eruption) 是由于病原体或其毒素造成的损害或过敏,使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或出血。皮疹常见于各种病毒、立克次体或细菌性传染病,对辅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5.血象(blood picture) 血象的变化也是多数传染病的特征,临床工作者仔细观察血片,是不能忽略的常规工作。除在血片中或血液中查找有关病原体之外,特别应注意血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例如疟疾患者的血片中常有疟色素沉着;由于贫血常有靶形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增加,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血片中除贫血特点外,尚可见到裂细胞(schistocyte)及盔形红细胞(helmet cell)。

(三)救治及原则

1.治疗原则 传染病的治疗目的不仅是要治愈患者,还在于控制传染源,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和扩散。因此,对传染病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

2.治疗方法

(1)一般及支持治疗:是指非针对病原而是针对机体采取的具有支持与保护性的治疗。

1)隔离: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传播途径的不同和传染期的长短,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做好消毒工作。

2)护理: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新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对病危患者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注意防止各种并发症。

3)支持疗法:根据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富含营养、易消化的软食或静脉输液等,保持足够的热量、液体量、电解质、维生素及酸碱平衡。

4)心理治疗:医护人员良好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和同情心,有助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快机体的康复。

(2)病原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给予相应病原治疗,既能杀灭消除病原体,更快地控制病情,彻底治愈患者,又可以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和扩散。

1)抗菌药物:对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等感染可选用有效抗生素,最好根据病原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危重患者则需联合用药并采取静脉途径给药以提高疗效。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则不宜选用抗菌药物。

2)抗病毒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疱疹病毒感染、艾滋病等均可早期或适时应用抗病毒治疗,以缩短病程、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3)化学制剂:多用于治疗蠕虫病及原虫感染,如氯喹治疗疟疾,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乙胺嗪治疗丝虫病,甲硝咪唑治疗阿米巴病。喹诺酮类药物对各种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4)抗毒素:针对细菌毒素致病的疾病需应用抗毒素治疗。常用于白喉、破伤风、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等。

(3)对症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调整各系统功能,保护重要器官,促进机体康复。如通过口服及静脉输液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严重毒血症时采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疗法,高热时采取物理措施和化学药物合理降温,抽搐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昏迷时给予苏醒措施,脑水肿时采取各种脱水疗法,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心力衰竭时采用强心、利尿措施等,均有利于患者度过危险期并及早康复。同时,针对并发症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也是提高传染病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4)中医药及针灸治疗:传染病在中医学属“温病”范畴,一般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治法常采取清热、解表、宣肺、生津、利湿、泻下、滋阴、息风、开窍等法。中医药对调整患者各系统功能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许多中药具有抗菌、抗毒、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针灸疗法对传染病有退热、止痉、镇痛的作用,对肢体瘫痪及其他后遗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