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式培训:从业务场景到培训课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不赋能,不培训

培训师的梦魇

Mocha又做了同样的梦。入职培训岗位3个月,Mocha几乎每晚做梦都与培训有关,场景总是公司那间40平方米的培训室,站在投影幕布前,她提出一个问题,一眼望过去,台下全是表情冷漠的陌生面孔,两三个人听到问题抬起头,又很快望向窗外,似乎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人对培训感兴趣。Mocha换问题、加积分、送奖品,但并没能吸引回大家涣散的注意力,这种焦灼感在她从梦中醒来后仍不能舒缓。

为什么Mocha会做这样的梦呢?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家鲁宾·奈曼(Rubin Naiman)认为,正在做梦的大脑就像消化系统一样,它在晚上会消化、筛选、处理白天的信息,这其中就包括白天的负面情绪和感受。Mocha的梦,是在释放培训带来的焦虑。不知如何让课室生动有趣,是培训人初阶的梦魇。

Mocha参加了集团的演讲比赛,大家穿着同色系的套装站在台上,Mocha因为口才出众、眼神坚定、呈现自如,被培训中心负责人一眼相中,受邀成为总部的一名培训师。演讲是她在大学就有的优势,成为企业的培训师后,她却发现对于演讲至关重要的口才仅是培训师的能力之一,并非唯一。

培训中心负责人说,培训师要“有心、有嘴、有腿、有型、有脑”。“有心”是要有换位思考之心、助人成长之心,要善于观察,能以学员的感受为先;“有嘴”是要表达流畅、简练、有力,讲授出彩,好口才在这里属于加分项;“有腿”是说培训师不仅要全程站立走动六七个小时,更要在各个业务场景中奔走,和学员在一起;“有型”是指培训师除了外形优越、台风仪态佳,更重要的是要“人课合一”,培训师要与自己培训的课题匹配契合。在“五有”之中,Mocha最感吃力的是“有脑”。培训师要“有脑”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第二层,重点训练自己开发设计培训新技术的能力;第三层,精通成年人的学习特性,利用大脑的压力机制和奖赏机制,帮助参训者获得勇气、灵感、远见、创造力和同情心等,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心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