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5章 铁盒子车
晨光中,一群奇怪的“盒子”从地平线上由远而近,轰鸣着向吴三桂的军队开了过来。
这是什么鬼东西?
上至统帅吴三桂,下到他麾下的每一个士兵,面对眼前的景象全都惊呆了,没有人见过这种怪异的“盒子”。
乍一看,这种“盒子”似乎是一种车,但是前面没有牛马或者人拉着,完全是自己在前进。
车一边走,后面一个烟囱一样的东西一边喷着黑烟,好像有人在里面烧柴火一样。
根据之前卷宗上的情报,东海义军似乎确实掌握了一种不用人力和畜力,就能让船和各种机器自己动起来的技艺。
这种盒子车,应该也是用了这种技艺吧!吴三桂心想。
盒子车越来越近,吴三桂看得越来越清楚,最中间的一辆盒子车上,挂着一面写着“东海义军”四个字的红色旗帜上。
这些盒子车,应该都是东海义军的战车。
一种不祥的预感从吴三桂心底升起。
为什么之前的情报中一点都没有提及这种怪异战车?此前博洛的清军与东海义军交战的各种战报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这种战车。
盒子车的速度不快不慢,比一般的马车要稍微快一些,但比不上快马单骑的速度,而且声音很大,远远的就能听到金属摩擦的吱嘎声,以及各种轰鸣声。
远处,东海义军的怪异战车依然在快速向吴三桂的军队靠近。
战车应该不是木制的,至少不是纯木制的,因为战车外壳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属特有的光泽。
难道这些战车是铁做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吴三桂摇了摇头,这些战车大概有两丈多长,一丈宽,接近一丈高,这么大的战车,全都用铁来做,那就相当于一个全铁制成的大铁块,不说工艺了,单说重量就绝对不能接受。
所以,这些战车应该只是在表面包裹了一层铁皮,就像铠甲一样,可以提升一些防御力,但内部肯定还是木头的。
这样的话,刀斧劈砍可能确实困难了一些,但黑色火药制成的炸弹还是能干掉这些战车的,清军现在装备的火炮也完全可以对付。
吴三桂心里想着,继续观察着远处东海义军的战车。
战车上面有一根圆柱形金属管,看上去很像炮筒,疑似炮筒的东西下面,是一个圆台。
这几样东西组合在一起,特别像是一个小型炮台,而且下面那个圆台似乎还能转动,让炮筒可以面向各个方向射击。
这种形态的火炮,吴三桂前所未见,内心的紧张再次加剧。
战车的圆台再往下,就是车的主体结构,总体是一个长方形盒子的形态,但最前面是一个反斜面,像船一样,应该是为了更好的爬坡。
战车的两侧,似乎是两排轮子。
由于战车是正面朝吴三桂的军队驶来,所以吴三桂看不到车轮的具体样子,只能隐约看到战车的两侧本应该是轮子的地方,似乎裹着两条金属制成的“带子”。
上有炮台,下面裹着金属带子,这种奇形怪状的战车,已经超出了吴三桂和他部下所有清军的认知。
吴三桂数了数,东海义军这种怪异的战车一共有四十五辆,此时分成了三排,像三条铁链一样,冲着吴三桂的军队轰鸣而来。
随着这四十五辆怪异战车越靠越近,战车后面半里远的地方,出现了东海义军的步兵。
步兵跟战车保持着距离,不紧不慢地跟着战车,向吴三桂的防线靠近。
这些步兵中,有冷兵器部队,也有火器部队,他们的各种装备倒是和吴三桂之前在卷宗记录中看到的差不多。
吴三桂当然不可能知道,这是一种原始形态的“步坦协同”战法,也就是步兵与坦克协同作战。
在后世,步坦协同还将进一步发展,最后形成步坦炮协同,即在步兵和坦克的基础上加入炮兵,进一步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当然,步坦协同需要大量的训练,才可能发挥出战斗力,否则有可能事倍功半,在作战时发生各种意外事故,比如阵型混乱、坦克撞死己方步兵、己方步兵阻挡坦克前进,等等。
此前东海义军的坦克部队一直都是高度保密的,甚至连集团军军长一级的军官都不知道,这次也是突然被拉到战场上,自然没有时间进行足够的训练。
所以,东海义军的部队只能使用最基础的“步坦协同”战法,也就是让坦克部队冲在前面,步兵远远跟在后面,尽可能避免步兵和坦克之间可能出现的各种配合失误。
不过就算是这种最原始形态的步坦协同,在吴三桂和其下军队的眼中,那也是惊为天人的存在。
“准备战斗!”随着东海义军战车部队的靠近,吴三桂下达了命令。
部下的军队立即按照预定计划,进入了自己的战位,准备战斗。
弓箭手、弩手和火铳手们一股脑地钻进了阵地上的各个堡垒中,堡垒的观察口里很快伸出了羽箭、火铳管等各种远程武器。
步兵则进入了坑道和各种预先挖好的掩体工事中,准备等待敌军靠近,再发起进攻。
堡垒中所有炮位的火炮全部准备完毕,炮口在清军炮兵的操作下,全部对准了远处的东海义军战车,炮筒内的火药和炮弹也全部装填完成,一点火就可以发射。
阵地上所有的陷阱这时候也全部启动,清兵们扯掉了铺在陷阱坑上面的草席,把细线挂在了黑色火药诡雷上,用于构筑机关的弩箭也全都挂上了弦。
吴三桂的部下可以说是目前清军中最为训练有素的部队之一了,很快就按照主帅的命令,把一切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
吴三桂长出一口气,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
眼前这些都是他精心设计的防线,麾下军队的战斗力他也有信心。
如果让他主动进攻东海义军,他未必行,但是依托防御体系打赢这场防御战,他觉得自己还是有把握的。
东海义军的战车和步兵还在接近,最前面一排战车距离吴三桂精心布置的防线已经不足五十丈了,战车的轰鸣声让地面都跟着一起震动起来。
吴三桂来到了他的指挥位置,静静等待着战斗开始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