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点胆怯,但想和你好好说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沟通失败的原因

不是因为“性格”,而是因为“想法”。

“我再也不理你了。”你有因为这句话与他人反目、形同陌路的经历吗?这样伤人的话会使关系破裂,令人追悔莫及。

“多亏了你,我心情好多了,而且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这样的话则会拉近人们之间的关系,令人感到幸福、充实。

其实两句话的差异只源于一瞬间的想法。

当事情不如意时,我们往往会指责他人或埋怨自己。我们想要结束这段不愉快的关系,却因自责而备感委屈。

你想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吗?那么,请稍微转换一下思路。

若你想要改善人际关系,就要转变沟通模式,请记住:“下意识脱口而出的话”(自动思维)会导致沟通失败。一味地埋怨他人,并不能提高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只有转变思维模式,才有可能变得更好。

自动思维会使沟通失败,还可能使双方的关系渐行渐远。

自动思维有六种表达方式:

○ 判断

○ 指责

○ 强迫或威胁

○ 比较

○ 视为理所应当

○ 自我合理化

1. 判断

“他不尊重我!”

“他是个很热情的人。”

诸如此类的判断会因“个人思维框架”的不同而不同,是由我们自身的某种“信念”决定的。

人们会用自己的标准来解读他人的言行,判断他人的人品。人人都有独特的判断是非对错的个人标准,由于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判断标准也大相径庭。

这些判断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而负面的判断有可能会引发指责。

2. 指责

“你这个混蛋!”

指责是判断的一种形式,并且其中掺杂了负面的解读,包含“错在对方”之意。

由于这种判断方式以“责不在我,错在对方”为前提,认为对方理应受到指责,因此就心安理得地为对方贴上了负面标签。而当我们把问题归因于他人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说出伤人的话。

3. 强迫与威胁

“识相的话就按我说的做!”

“委屈也要忍着,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强迫或威胁是指不惜使用暴力、武力或利用对方的恐惧操纵他人。为了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惜使其陷入失去或受伤的恐惧中。

当人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的时,就会不自觉地说出强迫他人的话,这也是强者操控弱者时的惯用话术。

他们不觉得这是一种暴力的沟通方式,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们无情地挥动着手中的“利刃”。

4. 比较

“看看人家,你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德行吗?”

“别人都不这样,怎么只有你这样?”

比较是指当他人的言行不合自己心意时,为了迫使对方改正,不惜说出伤人自尊的话。

这些话会让听者产生负罪感和羞耻心,从而按照说话的人的意愿去改正。常听这样的话不利于积极的自我认知的形成。

5. 视为理所应当

“这不是你该做的吗?”

“我这么笨,不被重视也是应该的。”

视为理所应当是指强制他人或自己默认某件事是理所应当的,但判断标准却极其主观。说话的人从自身主观的思维框架与判断标准出发,令对方或自己感到自责和内疚。

换句话说,这种沟通方式中通常含有“哪有什么为什么,事情本应如此”和“这没办法解释,别来问我了”的意思。

6. 自我合理化

“因为你做错了,所以我才批评你。”

“如果你做得好,我就不会生气了。”

自我合理化是指出现问题时不但不进行自我反省,还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他人的沟通方式,无法合理地表达出内心的愧疚,反倒出言中伤他人。比如:“没办法,是你先惹我生气的。”

为了摆脱烦闷的心情,人们会将自己不当的言行都归咎于当前的情形或他人。虽然不知道这种沟通方式能否让说话的人心情变好,但毫无疑问的是,听者会因此受到深深的伤害。

有时候,自动思维会影响情绪和行为。

你的情绪和行为会随着你的想法而改变,你的沟通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让我们来看看不同的自动思维对情绪造成的影响:

○ 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妈妈。

情绪:自责、不安。

○ 我是个废物。

情绪:无奈、委屈。

不同的自动思维还会影响行为:

○ “你是在无视我吗?”

行为:背后说对方坏话或直接与对方发生冲突。

○ “这次考试肯定要考砸了。”

行为:不去考试或根本不复习。

○ “演讲也做不好,我真是一无是处。”

行为: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做不了。

自动思维对我们的言行和情绪有很大影响,可能会导致我们攻击他人,同时也会令自己痛苦不堪,甚至引发悲剧。因此,人们都想要避免这种自动思维的产生,却往往终其一生也无法如愿。

请记住,健康的沟通方式不是让我们停止消极的想法,也不是努力保持积极的想法,而是无论我们的思维模式是否积极,都要“好好辨别内心的自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