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一:从心开始

约翰·比毕[1]

在我步入中年之际,《心的真实》[2]公开发行。这是以采访当时与荣格关系密切的荣格心理分析师为主题的纪录片。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片名显得有些神秘。

很多成熟的人习惯上将荣格视为心智直觉的康德式表达者,认为他在社会态度上有些弱势,并且感觉功能不可靠,以至于在对现代性的冷酷摒弃和将情感的爆发引入临床与教学情境的诱惑性倾向之间摇摆。他毕生都在努力扭转20世纪的许多分裂倾向,恢复心理成熟个体的本质联结,这一点甚至连他最忠实的读者也没有注意到。他自己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出于良知,是为了从群体激情和意识形态中拯救出适当的内倾感觉,这是他的大多数批评者所忽略的。

我这一代的心理分析师,从亨德森(Joseph Henderson)、惠尔赖特(Jo Wheelwright)和冯·弗兰兹(Marie-Louise von Franz)这样的长者那里学到了关于荣格的不同东西。他们都十分熟悉荣格本人,都曾沉浸在荣格向他们介绍的中国文化核心思想之中。他们还帮助我找到荣格为卫礼贤和贝恩斯《易经》译本所撰写的序言[3],这是他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

在研究了这些东方精华之后,《〈金花的秘密〉评论》[4]之后的荣格学者,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受训的分析师,与我一样,逐渐熟悉了中国伟大的伦理传统的深刻融合魅力。我们学到了荣格之家的真理,即道的滋养与培育,意味着让我们的心,对联结所有人类情感的当下感觉保持开放。因此,在这本由中国第一位在本土工作的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所撰写的书中,发现一个完整的阐释,说明中国人的个人自我的连通性在许多世纪以前就已经很明显,这是很奇妙的。

如今荣格学者所坚持使用的神秘莫测的“心灵”(the psyche),被我们中国心理学的祖先用“心”(the heart)来表达,而申荷永博士则有效地阐释了“心之理”(heart-mind)的内涵与意义。通过这种最基本的、使我们能够与自己和他人深度接触的形式,本书将分析心理学回归至其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即传统的中国智慧。然而,其疗愈之脉是申博士自己在“心之理”与“理于心”中所发现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修复阻碍深度联结的僵化部分。这种亲情的深度联结,可以滋养我们所有的人。


注释

[1] 约翰·比毕(John Beebe),美国资深心理分析师,旧金山荣格学院前院长,《荣格杂志:文化与心灵》(Jung Journal:Culture & Psyche)创刊主编。

[2] 《心的真实》(Matter of Heart,1986),苏珊·瓦格纳(Suzanne Wagner)编剧,马克·惠特尼(Mark Whitney)导演,迈克尔·惠特尼(Michael Whitney)制片。

[3] C.G.Jung(1950/1969).Foreword to the I Ching.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 Volume 11, Psychology and Religion:West and East.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589-608.

[4] C.G.Jung(1929/1967).Commentary on“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 Volume 13, Alchemical Studie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