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绩效考核的陷阱
案例:一个矛盾的调查结果
我以前在线下上课的时候喜欢在课堂上做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包含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的企业曾经做过或者现在做绩效考核吗?每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现场通常会有超过一半的人举手,说明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上是有过实践的。还有一小半没有举手的,他们的企业从来没有做过绩效考核,原因我估计是还没有想清楚,对于绩效考核还有些顾虑,担心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你觉得绩效考核重要吗?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举手,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应属于条件反射,不管有没有做过绩效考核,潜意识里都觉得绩效考核很重要。如果谁觉得不重要,那一定是个异类,所有人都会向他投去异样的眼神,好像在嘲笑他太不专业了。
第三个问题是:如果让你在绩效考核上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你觉得值得吗?这个时候,诡异的情况出现了,几乎没有几个人举手。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绩效考核很重要,却没几个人愿意在这项工作上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为什么要做绩效考核?我给大家两个选项:第一,为了提高企业的业绩;第二,为了区分员工的贡献,合理地给予员工报酬。你认为应该是哪个呢?我猜绝大多数人会两项都选。因为,在大家脑子里,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当然,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企业都被绩效考核搞得焦头烂额的原因。你想知道我的答案是什么吗?我的答案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这两个目的都不对。别急,接下来我会带你一起来看清真相。我先给大家分析第一个目的。
你想想看,绩效考核真的能提高企业的业绩吗?如果真的能提高企业的业绩,为什么我做课堂调查的时候,问大家是否愿意在绩效考核上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几个人举手?这个现象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绝大多数企业的实践中,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给员工打分的制度,并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所以,大家不举手很正常。毕竟,没有几个人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不产生多少价值的地方。
我们为什么认为做绩效考核可以提高绩效呢?那是因为在我们的脑子里有这样一个逻辑链条:有了考核,员工才会有动力;员工有了动力,业绩才能有保证。听起来似乎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个逻辑链条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不妨来推敲一下,这个链条里面有两个逻辑,第一个逻辑是:有了考核,员工才会有动力;第二个逻辑是:员工有了动力,业绩才能有保证。大家不妨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认为这两个逻辑里面哪个逻辑有问题呢?其实,我告诉大家,这两个逻辑都是有问题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逻辑。有了考核,员工才会有动力吗?根据你的感觉,企业里面绩效考核抓得越严格的时候,员工的抱怨是多了还是少了?是多了,对不对?原因很简单,你老要考核他,谁喜欢被人考核?而且只要有考核,人就一定会分出三六九等,要是每次考核都是优秀那还好,只要有一次考核结果不如人意,员工的士气就会立刻被打击。员工被打击了士气,你说还会有动力吗?而且,这个逻辑还可以反过来看:没有考核,员工就不会有动力吗?难道工作有动力的人背后都是有绩效考核在推动吗?大家看看那些玩网游和手游的人,每天废寝忘食,是有人在考核他们吗?当然没有。那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强的动力?答案就两个字:兴趣。所以,不是有了考核,员工才会有动力,而是如果工作能够让员工感觉到有兴趣,员工就会有动力。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儿?说到这里,很多人脑子里可能会冒出一个问题:虽然道理没错,但是工作本身就是很枯燥的呀,工作不可能跟游戏相比,肯定没有游戏好玩啊。我想说,那只是你的一个误区。大家想想看,如果你是领导,当你和员工探讨工作的时候,你可以只跟他谈论工作的结果,比如,你就问他业绩完成了没有,还差多少?什么时候能完成?你觉得他烦不烦?但是,如果探讨的是工作的过程呢?比如跟员工探讨某项工作中的难题该怎么解决,该怎么分析原因,该怎么寻找对策,不断地启发他的思维,你觉得员工会不会有兴趣呢?所以,大家请记住,谈论过程,员工才会有兴趣,通过努力改进过程,员工才会有成就感。因此,工作必须让员工觉得有兴趣、有成就感,工作的兴趣和成就感就是最有效的激励。我说的这些跟你做KPI还是OKR有没有关系呢?当然有。我在前面讲过了,KPI是只关注结果的,而OKR是关注过程改进的。所以,想让员工对工作感兴趣,产生成就感,OKR就是一个最好的工具。
第一个逻辑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我们再看第二个逻辑:员工有了动力,业绩才会有保证。这个逻辑对吗?当然也是错误的。员工有了动力,业绩就会有保证吗?当然不能。大家想想,每年出来创业的人多不多?这里面有多少人都创业失败了?你认为那些创业失败的人都是因为没有动力吗?恰恰相反,他们每个人都是怀揣着激情和梦想出来创业的。但是创业要成功,光有激情和梦想是不够的,最起码你还要有一定的能力。所以,第二个逻辑也是不对的。
既然这两个逻辑都是错误的,那你想通过绩效考核来提高企业业绩的做法显然就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