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8章 两个分队在行动
贾小玲正吃得上劲,听沈教授将菜肴与考古的遗物挂钩,说:“吃饭时谈什么死尸,真是扫兴。”吃完饭,龙摄影几个请神话博士谈谈神话的意义。这时候,贾小玲的手机响了,她一看号码,赶快出了餐厅包厢。她说:“我今天在家里有事情。”
对方的声音是王冬生的:“贾小玲,你是保安队长,你快来上班呀。”贾小玲无可奈何:“好吧,等着我,我就来。”贾小玲娇滴滴地对沈教授说:“老公,经理在商场找我有事,说我是保安队长,不要旷工,要上班。”
沈教授开玩笑说:“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山海经神游,你要警惕,别泄露机密。”沈教授的话,让在座的听了一愣。沈教授怎么这样说,难道王冬生想干什么坏事。
贾小玲说:“我知道保密的。不过,毕竟他是宾馆经理,我是宾馆保安队长,他吩咐的工作我能够不做么。”沈教授说:“知道就好。你去吧,我们继续商量山海经神游的事情。”
神话博士喝了一口水,开始眉飞色舞地讲起来:“各国的神话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国民族的特性,中国的神话,也不例外。自然也在好些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性。分析我国《山海经》中的英雄神话,如像《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所记述的事迹看,我们的民族,毋庸自愧地说,诚然是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
林石说,神话里祖先们伟大的立人立己的精神,实在是值得作为后代子孙的我们很好地去学习,去发扬的。研究神话,就能了解民族性的根源,这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当然也还是有帮助的。”
神话博士对沈早晨说:“沈早晨教授,这样吧,我与你带着黎萍、机器人王小钢、潘小虹、相柳去第一列山系。让林石与江石教授带着刘园、黄平、王丽君、田幻想、方艳红、龙小宏去第二列山系。”
神话博士、黎萍导游等组成的山海经神话考古体验游小组出发了。他们来到东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座山,北面与乾昧山相邻。食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鳙鳙鱼,形状像犁牛,发出的声音如同猪叫。
他们往南穿行300里,是座藟山,山上有玉,山下有金。湖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食水,水中有很多蝌蚪。他们再往南穿行300里,是座栒状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狗,却长着六只脚,名称是从从,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普通的鸡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尾巴,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有大旱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湖水。水中有很多箴鱼,形状像儵鱼,嘴巴像长针,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他们再往南穿越300里,是座勃亝山,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再往南300里,是座番条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减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再往南400里,是座姑儿山,山上有茂密的漆树,山下有茂密的桑树、柘树。姑儿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
黎萍导游说:“再往南400里,是座高氏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箴石。诸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湖泽,水中有许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机器人王小钢说:“再往南300里,是座岳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树,山下有茂密的臭椿树。泺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湖泽,水中有许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神话博士说:“再往南300里,是座犲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山下到处流水,水中有很多鱼。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一身猪毛,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呼叫。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机器人潘小虹说:“再往南300里,是座独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的是美观漂亮的石头。未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沔水,水中有很多怪鱼,形状与黄蛇相似,长着鱼一样的鳍,出入水中时闪闪发光,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大旱灾。”
黎萍说:“再往南300里,是座泰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与一般的猪相似而体内却有珠子,名称是狪狪,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
机器人王小钢说:“再往南300里,是座竹山,座落于汶水边上,这座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玉石。激水从竹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娶檀水,水中有很多紫色螺。”
神话博士说:“总计,东方第一列山系,一共12座山,途经3600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龙的头。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狗作为祭品来祭祀,祷告时要用鱼。”
神话博士让王小钢寻找到龙头人身的山神,他问:“山神,您听说过山海经藏宝图吗?”山神说:“你们去东山第二列山系去找一找吧。”
林石、江石、黄平、刘园、王丽君、田幻想、方艳红、龙小宏等来到第二列山系。林石说:“卷四《东山经》篇幅甚少,但也写到:‘又南400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以桑柘……又南水行800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兽多虎。’”
江石说:“这些描述也与中国西南之环境相似。综上所述,数千年前的古人所记载的地理环境、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特征,与今天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的地理环境、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特征是何等的相似,而且物种名称和区系划分也与现代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