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元代内迁的色目人是元政府统治的根基之一,曾发挥了重大的政治作用。这些人内迁后形成了许多不同文化特征的家族,有的几乎没有汉化,有的汉化缓慢,有的很快就融入儒家文化的氛围中。这些家族汉化程度的快慢高低和他们原有文化特征以及内迁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高昌回鹘王国地处西域东端,地理位置特殊,还曾长期受汉文化浸染,这些因素会对尤其迁入内地的畏兀儿家族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昌内迁几大政治家族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不仅接受了儒家文化,而且产生了不少进士和作家,很快变成了文学家族。这些文学家族在元末明初又经历了地域和文化上的分化,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分支。
目前学术界对元代内迁色目人的研究较多,特别关注于色目人的政治与文化活动,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较少,这方面著名的研究成果有杨镰的《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顾世宝的《元代江南双语文学家族研究》。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是目前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元代高昌畏兀儿文学家族的文化与地域变迁为世所罕见,目前学术界却很少有人从这些家族的文学创作和作品的解读视角去探析其家族文化的流变,本书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本书根据对高昌畏兀儿文学家族的存世文学文献进行梳理,选取了偰氏和廉氏两家存世文学文献较多的家族进行研究,其他高昌内迁畏兀儿家族或者是没有文学文献保存到现在的作品的家族,如高昌贯氏家族,或者是家族中只有一两个成员有极少的文学作品保存下来,如纳璘不花、道童、伯颜子中等人。偰氏、廉氏家族文学的研究对于研究高昌内迁畏兀儿文学家族及作家就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元代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多生态、多资源共生的时代,内迁后富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高昌畏兀儿文学家族怎样与中原各民族相处,其社会网络状态怎样,心态如何,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从民族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入手去研究元代内迁的高昌畏兀儿家族的文学,既可凸显元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典型意义,又可揭示元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