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
隔代互学项目的组织
如何发动孩子和老人发展隔代互学?
孙 洁
隔代教育指的是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孩子的身心、个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隔代互学致力于促成孙辈与祖辈之间形成共同学习和相互学习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尊老爱老”家风的形成。孩子与老人是隔代互学中的两个主体,如何发动老人和孩子参与隔代互学,显得尤其重要。
案例呈现
一、如何激发孩子参与隔代互学的积极性
2020年1月14日,在寒假即将开始之前,笔者在任教的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二(8)班组织了一堂特殊的班队会,借此激发孩子们参与“隔代互学”活动的积极性。
班队会伊始,笔者以“同学们,平时你们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会做些什么?”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子。通过自主交流和指名发言,笔者发现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很少有互动,大家各自在做自己的事情。即使有互动,也只是停留在“今天在学校里吃了什么?”“今天上课有没有专心听讲?”“今天有没有和同学闹矛盾?”诸如此类寻常的“问答-回应式对话”上而已。但也有少数孩子讲到,当爷爷奶奶做家务,尤其是做好吃的食物时,自己会上前帮忙,但大多帮的是倒忙,自己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想去学的心思。
了解情况之后,笔者话锋一转,问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其实爷爷奶奶身上藏着许多有用的本领,值得我们学习。你发现爷爷奶奶身上有哪些本领值得我们学习呢?请与同桌说一说。”问题一抛出去,孩子们立即认真回忆和思考起来,不一会儿就和同桌聊得热火朝天。通过讨论和交流,孩子们发现爷爷奶奶身上值得学习的东西可多了!有家务劳动(洗碗、扫地、拖地、擦窗、整理衣柜等)、田头干活(耕地、种菜、收稻子等)、制作美食(如馒头、团子、饺子、面饼等)、手工劳动(剪窗花、纳鞋底、刺绣、糊风筝等),还有他们身上勤劳善良、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这些都是值得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那你们身上有没有值得爷爷奶奶学习的地方呢?”看到同学们讨论得差不多了,笔者又及时提出了下一个问题。这下可把孩子们难住了,他们眨巴着困惑的小眼睛,绞尽脑汁地思考:“我们身上有什么值得爷爷奶奶学习的呢?我们哪里比得上爷爷奶奶呢?”看到他们可爱的小表情,笔者不禁笑了,开始慢慢引导:“同学们,你们会用手机开视频,你们的爷爷奶奶会吗?你们会乘地铁,爷爷奶奶会吗?”经过这么一提醒,同学们的思路顿时打开了。“对呀,我可以教爷爷奶奶看微信视频!”“我可以教爷爷奶奶发电子红包!”“我可以教爷爷奶奶画画!”“我可以教爷爷奶奶跳舞!”“我可以教爷爷奶奶垃圾分类!”……
由此,隔代互学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笔者立即趁热打铁:“同学们,在我们学校四(7)班有一位‘隔代互学小达人’,想不想认识一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高喊:“想!”于是,笔者开始播放四(7)班“隔代互学小达人”于同学的隔代互学视频,他正在向老师、同学们展示他跟爷爷奶奶学到的新本领,比如包饺子、做团子、包小馄饨、做煎饼,尤其是他包小馄饨时熟练、飞快的动作惹得同学们惊讶不已,连连拍手叫好!看完之后,笔者问:“你们想不想也像这位大哥哥一样做一位隔代互学的小达人?”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决心满满地说:“想!”
就这样,通过一堂特殊的班队会,经历了“课前交流,了解祖孙平时的相处方式”“引发思考,激发孩子参加互学的兴趣”“介绍榜样,激励孩子争做互学小先锋”等具体阶段,孩子们参与“隔代互学”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
二、如何激发老人参与隔代互学的主动性
2020年1月15日,为了深入了解祖辈所拥有的技能和学习需求,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提出的关于“隔代互学”的两个核心问题,即“你觉得‘学习’是什么?”以及“你现在最想学习什么?”从老年人的职业、特长、学习需求、学习类型、对学习的理解等8个方面设计了关于祖辈“终身学习”的调查问卷。
笔者在班级共发放问卷51份,实际回收问卷47份。参加调查的47位老人对学习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以善于倾听、寓教于乐、讲究方法为主的学习过程;二是以踏实认真、积极向上、持之以恒、勤奋努力、学无止境为主的学习态度;三是以学本领、找工作、美德养成、改变命运、适应社会为主的学习目的。
其中,有5位老年人已经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涉及智能手机、语言、养生、文化知识、健身、技能、才艺等不同的内容,47%的老年人希望学习多种技能来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15%的老年人有着学习普通话和英语的愿望,11%的老年人想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精神生活质量(见图1)。由此可见,老年人对学习保持着积极的心理认知,学习动机明确,学习需求多样化。老年人学习意愿的凸显,大大增加了其参与隔代互学活动的可能性。

图1 祖辈的学习需求
基于上述内容,笔者起草了以下这份“隔代互学”倡议书,借此给孩子的祖辈们宣传老年人参加隔代互学的意义和价值。
“隔代互学”倡议书
亲爱的爷爷奶奶:
你们好!假期“隔代互学长本领”活动即将开始!今天,孩子们在课堂上自豪地说起了爷爷奶奶的本领,相信孩子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跟你们学习呢!
当然,别看孩子们小,他们可是人小鬼大,跟着他们学一学,爷爷奶奶也会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哦!学校四(7)班张同学的奶奶是做鸡鸭鹅生意的,原来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年轻人很少光顾她的小摊。寒假里,她跟孙子学会了使用微信,做了一个二维码扫描支付,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来光顾她的小摊,她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她非常感谢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隔代互学”好处多多,不仅可以让你们紧跟时代的步伐,丰富晚年生活,还可以增进和孙辈之间的感情呢!开学后,学校将组织“隔代互学小达人”的评比,我们还会邀请隔代互学“种子家庭”的爷爷奶奶进入课堂,跟孩子们一起互学共长,快快加入我们吧!这个假期,相信爷爷奶奶和孩子们互相学习的生活会更幸福,更有意义!
龙虎塘实验小学 二8班 孙老师
2020年1月15日
祖孙两代人的互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起来,父辈家长同样是关键。父母在中间要起到组织、协调、支持和鼓励的作用。2020年1月17日,我先在班级群里跟家长们说明了“召开家庭会议”对于祖孙开展“隔代互学”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导他们如何召开家庭会议,如何商定祖孙隔代互学的内容;最后探讨了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完成家庭“隔代互学”的活动方案。
通过手把手的指导,家长们明白了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回到家立刻召开了家庭会议。在家庭会议上,老人和孩子们确定了互学的内容,签下了“隔代互学协议”。孩子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隔代互学”思维导图(见图2)。

图2 隔代互学思维导图示例
经历“一份调查问卷,了解老人对学习的理解和学习的意愿”“一份倡议书,宣传老年人参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和“一次家庭会议,父母促成祖孙两代人的互学”之后,孩子和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有了老师前期的充分准备,以及孩子、父母、祖辈思想上的充分认识,后期开展隔代互学活动也就顺理成章了。
原理解读
老人和孩子是“隔代互学”中的两个主体,如何调动两个主体的积极投入是项目启动的关键。
一、激发祖辈和孙辈开展隔代互学的内驱力
学习内驱力来源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强,则学习行为积极,主动性高,学习效果好。学习动力可从来源的角度划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而内部动力具有最强的驱动力和最持久的持续时间。因此,在活动前期,激发活动主体的内驱力是开展隔代互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调动老人和孩子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他们才会从被动学习转向积极投入,才能产生互学的内驱力。互学的内驱力也将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尝试、改进和提升,使隔代互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激发兴趣、好为人师、榜样激励是发动孩子的影响因素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议教师在活动发动阶段要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其次,每个孩子都特别喜欢做“小老师”,利用他们“好为人师”的身心发展特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的引领,孩子们就有了赶、比、超的对象。
三、了解需求、宣传鼓励和家长支持是发动老年人的影响因素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发动老年人积极参与隔代互学活动,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只有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学习内容,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其次,要让老年人明白隔代互学对于孙辈和自己的目的和意义,这样才会增强老年人参加的意愿。最后,要发挥父辈家长的桥梁作用,有了孩子爸爸妈妈的支持、鼓励和协调,老年人会更加有底气和自信参加隔代互学。
温馨提示
首先,互学中的祖孙本位。笔者是以班队会的形式发动学生参与隔代互学的,在这个过程中尽力抓住一切可以促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有利因素,以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尊重与鼓舞中唤醒学生的思维活性,使学生在榜样激励下及小组讨论中碰撞思维、探索隔代互学内容的多样性,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当然,发动孩子参与隔代互学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例如,浙江省武义县泉溪镇中心小学的涂淑莉老师就巧用“休业式”,在班级开展了“隔代互学”项目培训会,邀请学生父母和祖辈共同进入课堂,调动祖孙的积极性,这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发动方式。“休业式”是每学期结束前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召开的会议,对本学期进行回顾总结,并交流假期作业、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不管哪种方式,都建议在发动过程中激发孩子与老年人的内在学习动力,避免用父辈家长和教师的作用直接替代祖辈和孙辈的主体角色。倘若教师在宣传发动阶段发现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加,可以请孩子去做祖辈的思想工作。反之,假如孙辈不乐意参加,则可以请祖辈帮忙,鼓励孩子一起参加活动。
其次,过程中的父辈家长辅助。父辈家长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是联系老年人和孩子的枢纽。在项目启动过程中,可以发挥他们的中间力量,为祖孙隔代互学创建多样的学习平台,提供物质、精神支持和帮助,积极推送隔代或多代共学互学的成果。
最后,启动中的教师引领。教师要指导孙辈、祖辈和父辈家长召开家庭会议,确定互学内容,指导孩子制作隔代互学思维导图,为后期互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同时建立长程式的活动方案,逐渐让“互学共长”的理念扎根于祖孙心中。
拓展思路
在此,笔者想继续探讨的是,如何具体实施隔代互学。
首先,针对特殊人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针对发动后仍然不愿意参加隔代互学活动的祖辈,我们可以通过个别访谈,了解老年人的真实想法,鼓励老年人积极尝试;祖辈不在身边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个别指导,让他们邀请邻居或社区的爷爷奶奶开展隔代互学活动;或由教师将“倡议书”拍摄成微视频,由家长播放给老年人观看,采用线上形式进行。
其次,发挥“种子家庭”的榜样作用。例如,“种子家庭”可以率先开展隔代互学活动,记录过程性资料,形成美篇、视频等成果,并将其分享到班级群里,激发其他家庭中的老人和孩子积极融入。
最后,借助与笔者学校合作的河海老年学校的学员,以讲座宣传的方式传播终身学习的理念,发动老年人积极参加隔代互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