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匡鸿羽告诉我们
金本
打开这本诗集,小诗人匡鸿羽便向我们走来,微笑着与我们交谈。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匡鸿羽告诉我们:诗歌要有趣味。
趣味是什么?是引起兴趣的东西。人们常说“兴趣盎然”,对有趣的事才会喜欢,才会渴望接近,才会追寻。
诗歌《棉花糖》中写道:
一朵
蟠桃味的筋斗云
在我的嘴巴里
香甜飘着
筋斗云怎么是蟠桃味的?在我的嘴巴里怎么还有香甜飘着?筋斗云跟标题“棉花糖”又有什么关系?这是很有趣味的事情,引得我们去阅读,去品味。这就是趣味的作用。
匡鸿羽告诉我们:诗歌要有想象。
想象是什么?是诗歌的翅膀。想象,可以打开一扇神奇的窗,让我们用新视角,发现日常中的不一样,发掘生活中的诗意,让诗歌飞翔起来,拥有诗与远方。诗歌《天上的房车》中写道:
一朵朵七彩的云
是天上的一辆辆房车
风是发动机
蓝天是最宽的道路
可还是会堵车
有时甚至会撞车
撞车后就变成
一辆辆“漏油”的车
把“云”想象成“房车”,“风”是“发动机”,“蓝天”是“道路”,最奇妙的是把下雨想象成“撞车”“漏油”,这种想象天马行空,让习以为常的云变得富有诗意。
匡鸿羽告诉我们:诗歌要有新意。
新意是什么?是新鲜的含义。每一首诗都有含义,这个含义不应当是别人已经发现的,而应当是自己独特发现的,这样就新鲜,具有新意。
诗歌《打一半的伞》中写道:
妈妈给我打伞
我全身都好好的
妈妈的手臂却被淋湿了
我给妈妈打伞
妈妈全身都好好的
我的手臂也被淋湿了
从“打一半的伞”的现象中发现“我”和“妈妈”对彼此无私的爱,这种爱是小诗人自己发现的,所以有新意。
匡鸿羽告诉我们:诗歌要有画面。
画面是什么?是描绘的情境。人们常说“如临其境”,诗有情境才能感染别人,有了画面才能引人入胜,获得美感。
诗歌《窗》中写道:
天黑了
窗闭上眼睛
垂下长睫毛
做美梦……
天亮了
窗伸个懒腰
张开大嘴巴
深呼吸……
这首诗描绘的这两个画面,好像就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天黑时窗的模样、天亮时窗的模样,非常生动形象,使我们受到感染,获得美感。
匡鸿羽告诉我们:诗歌要有韵律。
韵律是什么?是押韵。诗歌某些句子的最末字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母,这就是押韵。
诗歌《相互羡慕的狼》中写道:
动物园里的狼
羡慕——
山林里的狼
像风一样
山林里的狼
羡慕——
动物园里的狼
像宠物一样
第一句、第三句的“狼”和第四句的“样”,韵母都是“ang”,押的是“江阳韵”。押韵,会使诗歌具有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的诗歌不押韵,也具有韵律感。诗歌《造就一片森林》中写道:
造就一片森林
只需要一粒种子
……
造就一片森林
只需要一枚蛋或者卵
……
这样的句式,有一定的节奏,虽不押韵,也同样具有韵律。
匡鸿羽告诉我们:诗歌要有温度。
温度是什么?是诗歌的情感。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情感,或喜悦,或悲伤,或思念,或爱意……要表达真情实感,有温度才能打动人心,历久弥新。
诗歌《会翻译的笔》中写道:
我是铅笔
用汗水和勤奋
把试卷翻译成奖状
奖给爱我的人
小诗人用铅笔写试卷,用铅笔写出这本诗集,用汗水和勤奋,回馈“爱我的人”,这种情感温度就是小诗人对世界的爱,所以打动人心。
匡鸿羽告诉我们:诗歌要有趣味,要有想象,要有新意,要有画面,要有韵律,要有温度,这些都很重要。当然,写好诗歌还要做好其他的事情。让我们在阅读这本诗集的时候,仔细思考吧!
2020年12月于北京
金本,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曾任《中国少年报》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副总编辑,《儿童文学》特邀诗歌编辑,中国小作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现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少年诗刊》名誉主编。出版诗集、散文集、童话集20余部,多篇作品被编入语文教材,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