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性焦虑:为什么你总是担心坏事发生
“担心即诅咒。”
下周你要做一个公开演讲,于是你非常焦虑,总是担心会有坏事发生。你担心讲得不好会遭到嘲讽,于是你寝食难安,结果在演讲的时候发挥失常。
第二天有一个重要的考试,你担心自己发挥不好,焦虑让你晚上辗转难眠,第二天的考试你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应对。
上面这些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时候我们会担心坏的结果发生,于是我们陷入沉重的焦虑中,这种焦虑又影响着我们的状态,于是在真的面临让我们焦虑的事情时,我们很难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以致糟糕的结果真的发生了。于是,我们开始指责自己很差劲。
在结果发生之前,就一直担心坏的结果发生,以致自己持续地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这种情况被称为“预期性焦虑”。长时间处在这种焦虑中,会对人的心理和身体状态造成不良影响。
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作“墨菲定律”,对其最简单的描述是,越怕出事就越会出事。这贴切地描述了预期性焦虑。就像前面我们举的例子,在多种情况中我们总是担心最糟糕的那一种,那么最糟糕的情况很可能出现。
让我们尝试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预期性焦虑。在结果发生之前,没有人能知道会是什么样子,这可能会激起人的失控感。因为未来是不确定、不可控的,所以机体需要在想象中完成“可控的事实”。也就是说,看起来是因为不想有坏的结果而焦虑,然后导致了坏的结果;事实上可能是,因为要掌控未来事情结果的走向,所以让自己焦虑,这样就会导致坏的结果,而这个坏的结果就是掌控中的未来。因为不确定的未来变得确定了,即“一定会有坏的事情发生”,所以对不确定的焦虑就暂时没有了。这是一种婴儿般的全能自恋[1]的表现。
在上面的心理过程中,未来的不确定引发的失控感是“因”,让自己体验坏的结果是“果”,让自己处于焦虑状态中是“过程”。人总是无意识地选择让自己更舒服的方式活着,对一件具体事情的焦虑显然比面临失控的感觉要舒服一些。
咨询案例
玲珑,女性,36岁,全职妈妈。
在来咨询室之前,玲珑本来是要给自己12岁的女儿预约咨询,不过她没有与女儿达成共识,女儿并不想来,所以她自己来到了咨询室。
玲珑第一次来的时候,显得很焦虑。今年女儿刚升入初中,本来在小学学习很好的女儿,刚上初一成绩就大幅度下滑,玲珑非常着急。玲珑说自己从女儿上小学开始就放弃工作,在家全身心地投入相夫教子的生活中。自己花费了很大的努力,才让女儿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女儿对自己的学习一点都不上心。看到女儿这样的表现,她更加焦虑了。
其实玲珑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我相信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多数父母也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状态牵动着父母的心情。她的焦虑不是个例,这世上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没有几个不焦虑的。
我一直在听玲珑讲自己的焦虑,尝试理解她的感受。的确,她做了很多牺牲,不管这种牺牲是不是孩子需要的,至少她自己感觉很委屈。倾诉让玲珑的状态显得没有那么紧绷了,这样我们才能开始咨询工作。
我相信玲珑在来咨询室之前真的只是想要解决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她希望我给她一些教育方法,回家怎样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但是,咨询并不能解决不在场的人的问题,只能对在场的人进行沟通。我和玲珑说,也许你可以不那么焦虑,之后孩子的状态也会有所改变。她听了我的话,半信半疑,不过决定试试。我们制订了接下来的咨询计划。
在后续的咨询中,我们发现她真正焦虑的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随着孩子的年纪越来越大,她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被孩子需要。而孩子的成绩不好,她就有更多的理由参与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换句话说,她之所以为孩子做了那么多“牺牲”,实际上是为处理自己不被孩子需要的挫折感和焦虑。而她所谓的牺牲,实际上也是孩子学习不好的元凶。这是一种控制:我为你感到焦虑,这是在为控制你做准备,这意味着我不相信你的能力,如果没有我帮助你,你一定会面对不好的结局,学习一定不会好;所以不管我是否辅导你写作业,都为我这样做进行了铺垫;不是我不给你自由,而是你根本不配享有自由。
一开始玲珑不接受我的这种解释,甚至对我的解释非常愤怒。她开始控诉,我像她生活中的人一样,不明白她的良苦用心。但是她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完之后,有一次咨询她突然对我说,也许事实就像我说的那样。没有了工作,每天在家里照顾孩子,这让她很没有价值感。如果连孩子都不需要她,她就更加无所事事了。而没有价值对于她来说就像“死”了一样。
后来,我们谈了她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更有价值,她和我讲她小时候想要成为一个舞蹈演员。
现在,玲珑在一个舞蹈社团担任领舞。她再也不为孩子的学习而焦虑,因为她的精力释放在跳舞这件事情上,而且,她找到了让自己有价值的事情。
很多时候,不是具体的事情引发了我们的焦虑,而是我们想让自己焦虑,所以会制造一些事情让自己焦虑。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为什么我会焦虑,了解了这个部分之后,也许我们就可以找到缓解焦虑的方法。
如何调整预期性焦虑?
1.找出当下你最担心的事情。
2.找出在你的想象中,你担心的最坏的结果。
我们所担心的事情中潜藏着我们真正焦虑的点。
3.如果把这种焦虑当作结果,请找到这个结果的原因。
我们感觉焦虑,有时候不是因为具体的事情而焦虑,而是因为我们想要焦虑,所以“创造”出一些机会,让那些可能让我们焦虑的事情发生。
4.找到那个让你迫使自己焦虑的真正原因。
焦虑必有原因,不是因为具体的事件,而是源自我们内心的一些想法与感受。比如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家庭,那么如果自己的生活超越了父母,就有可能感到内疚。如果他为自己可能面临的失败感到焦虑,那么这种焦虑就代替了内疚,减轻了一个人不舒服的程度。
5.在意识到真正的焦虑之后,我们就可以针对这种焦虑找到替代性的解决方法。
自我康复训练
1.最近,你因为什么事情而焦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你的焦虑中,你会担心什么坏的结果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坏的结果可能给你带来怎样的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体验是你想要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能获得与你想象的坏的结果相反的结果,那会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种状态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是你能心安理得地接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很难接受,你会因为这种难以接受,迫使自己焦虑坏的结果发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是当下的焦虑让你感觉好一点,还是接受那个难以接受的结果,让你感觉好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