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生命浩茫连广宇
我从出版社接到The Next 500 Years:Engineering Life to reach new worlds这本书的样章时,这本书尚未在美国出版。我问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读神经科学的女儿:“你怎么评价这本书?”她答道:“非常震撼!”
本书英文精装版于2021年4月上市。到了2021年11月,我和作者Christopher Mason博士第一次在Zoom进行了视频会议,Mason博士给我发来了本书平装本的封面设计方案——在红色的火星暮霭中,一个宇航员面向星辰大海的背影。由于这本书的精装本大受欢迎,负责即将出版的平装本的编辑说:“我们给橘色的空间增加了两个星球,看起来有趣极了,这本书一定能大卖!”据我所知,这是第一本将航天医学、基因组学和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科普作品,作者Mason博士曾担任七个NASA任务的首席研究员。这本书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最前沿的生物科技为基础,把科学家的严谨务实和星辰大海的愿景通过10年、20年、50年、100年的跨度铺开,铺陈每一个阶段面临的生物科学、宇航科学和围绕人类身体的诸多挑战和应对之道,其中的挑战远多于任何一部硬科幻作品中描述的内容。
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书中有大量关于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和基因工程的专业论述,有很多是近些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的突破性成就,具备相当强的专业性。为便于读者阅读和体会到Mason博士在讲述过程中的故事性,我们添加了必要的译者注。在目录部分,我们用易于理解的比喻,帮助读者形成自己的故事逻辑,这一点在本书第4章,围绕CRISPR革命性的基因剪刀的论述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当下,RNA新冠疫苗的研发,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到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的重要性。这个时候,阅读这本独一无二的“生命科学+宇航科学+500年人类太空探索硬科学(幻)”著作,有助于读者在星辰大海的畅想中,系统学习现代生命科学和基因组学的相关知识。
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除了具备时间和宇航医学上的深度与广度,Mason博士还拥有科学家宏大的人类共同体视野。2021年4月,本书英文版出版,书中统计的全球发射的人造天体数目,尚未涵盖中国近两年发射的天宫系列飞行器。为此Mason博士承诺,一定会在下一版中对此进行补充,他还赞扬了中国宇航事业为火星计划带来的积极作用。在本书中,他在多处提及中国科学家在癌症CAR-T基因治疗方面的实践,华大基因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对“那个猛犸象”雕塑的赞叹。在视频会议中,Mason博士表示,他非常希望能够来中国和同行们交流,讲述这个未来全人类的构想。“我有十年的中国签证,我之前常去上海和杭州。”说这句话的时候,Mason博士仿佛忘了我们都还身处疫情之下,而他可爱的女儿突然在视频中出现,从他后面做了个鬼脸。
感谢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生物物理学与生物物理化学教授肖杰,她拿到本书电子版全文后,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批注、审校。感谢Mason的博士Li Sheng教授,他在百忙之中对部分章节提出了修改建议。拿到本书预印本的浙江大学王立铭教授,看完后和我说:“Fantastic,我正计划写一本与本书讨论的话题类似的书。”王立铭教授在得到上的系列医学课和《巡山报告:如何理解一种全新疾病》都非常精彩,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催生更精彩的内容。华大集团的CEO尹烨博士阅读完本书预印本电子版后,第二天一早就洋洋洒洒写下“在元宇宙概念大火的当下,这部从生命科学角度思考、探索真实宇宙的作品,着实让我耳目一新”的赞誉。本书的其他几位预读推荐人,科普作家卓克、计算生物学家潘麓蓉博士、爱太空科技创始人、航天科普作家白瑞雪,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窦非,分别从科普、宇航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专业范畴,给出了专业的点评。在流量经济的阅读时代,我们坚信,一本严肃、有趣、烧脑的科学著作,更需要专业的解读和推荐。
这本书是我和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就读的女儿,隔空合作翻译的第二本书。我们既是翻译者,也是受益的读者。对我而言,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对生命科学中药物发现和基因组科学具有推动作用,需要更系统地理解未来人类自身和生命科学的挑战,而女儿所学的专业刚好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我们合力将这本烧脑、专业、有趣的书翻译出来,相信这本书无论对国内生命科学、航天科学还是科幻领域的读者来说,都能产生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阅读体验。
本书的编辑曾问我:“如果用一句话推荐本书,您会选择哪句话呢?”我想起了自己2014年第一次在HPC China上分享“三体和高性能计算”时引用的那个出自鲁迅先生的句子,于是,我改动了其中的两个字:
生命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何万青
2022年2月20日
于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