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血吸虫病螺情调查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宁波市血吸虫病螺情调查报告

第一节 全市血吸虫病螺情调查报告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东经120°55′~122°16′,北纬28°51′~30°33′之间,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简称“甬”。宁波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在陆域面积中,山脉占24.9%,丘陵占25.2%,盆地占8.1%,平原占40.3%。境内主要有四明山脉和天台山支脉。全市下辖6个区、2个县、2个县级市,总面积9 816km2,常住人口820.2万人,户籍人口597.93万人。宁波是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2018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10 746亿元。

宁波市历史上是水网型和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除象山、镇海、北仑3县(区)外,其余各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吸虫病流行。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原江东区并入鄞州区,目前全市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县为7个,流行乡47个,流行村263个,覆盖人口479 226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病人16 939例,其中晚期血吸虫病病人331例。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原历史上流行血吸虫病的8个县(市)区分别于1981年(3个)、1985年(3个)、1987年(1个)和1992年(1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达标后,各地继续开展传染源监测和钉螺调查工作,1995年在奉化市发现最后一个钉螺螺点,此后20多年的查螺工作中未再查见钉螺。2003年宁波市在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工作中发现首例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此后每年均有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现。

一、调查与质控

2016—2017年,为了进一步掌握宁波市钉螺孳生环境变化和钉螺分布情况,为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以及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浙江省卫计委关于开展浙江省钉螺调查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血防中心关于下发〈浙江省钉螺调查实施细则〉的通知》(浙血防[2016]8号)的要求,全市各血防县(市、区)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血吸虫病螺情进行系统调查。

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宁波市疾控中心及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于2016年8月参加了全省钉螺调查工作现场技术培训班,学习了钉螺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明确了查螺图账的电子化规范流程并开展现场实习操作;11月又参加全省钉螺调查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审核培训,对钉螺调查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开展钉螺调查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审核。通过培训,各级专业人员均掌握了调查方案、调查技术、螺情图制作等事项和工作要求,为全市顺利完成钉螺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各历史疫区县自查的基础上,宁波市疾控中心重点对海曙区有关历史螺点进行指导和督查。由于行政区域调整,原鄞州区大部分血吸虫病历史区划归海曙区,海曙区的血吸虫病历史流行村由原来的1个增加为61个,而海曙区疾控中心的查螺工作经验和力量相对薄弱,导致血吸虫病历史螺点螺情核实和电子地图绘制工作难以按时完成。市疾控中心及时组织宁海、慈溪、鄞州县(市、区)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协助海曙区开展钉螺调查工作,核实历史地图台账和电子地图的位置的一致性、《环境调查信息表》中信息的真实性,审核螺情监测的图表和照片等工作。通过市、县两级血防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次调查任务圆满完成。

二、结果和讨论

(一)钉螺孳生环境调查

宁波市各县(市、区)血防专业人员开展调查,最后对各相关指标进行汇总、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历史钉螺环境面积为4 731 954m2,历史累计有螺面积为3 411 603m2,于1930年首次发现钉螺(宁海县),1951年首次发现感染性钉螺(海曙区)。最近一次发现感染性钉螺是在1983年(海曙区),最近一次查到钉螺是在1995年(现奉化区)。目前全市现有环境面积为4 412 011m2,有螺面积为0m2。数据汇总统计结果详见表3-1。

表3-1 宁波市钉螺调查数据汇总统计

(二)钉螺分布调查

宁波市于1992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之后继续开展春季钉螺调查以及人群查病工作,1995年在原奉化市(现奉化区)发现最后一个钉螺螺点,此后的20多年查螺工作中,均未再发现钉螺。由此可见,宁波市的螺情较为稳定,血防成果巩固。

宁波市虽然多年未查见钉螺,但是自2003年以来,在流动人口中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每年均有发现,仍有毗邻县有钉螺孳生,不能排除通过苗木、牲畜运输流入的可能。因此,宁波市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坚持输入性传染源监测的同时,仍不能忽视钉螺的调查与监测工作,方可确保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成果得到巩固。

通过本次钉螺调查,一方面查清和确证了宁波市多年无螺的现状,另一方面对宁波市历史有螺环境、适宜钉螺孳生环境的有关变迁情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排摸,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螺点环境和查螺图账开展了全面的复核、整理和汇总工作,有利于对历史螺点资料系统整理和保存,对于今后血吸虫病钉螺调查工作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制订下一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策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本次调查也暴露了宁波市一些存在的问题:一是对血防钉螺调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全市20多年来未查见钉螺,各级党政领导以及专业人员对血防查螺工作存在思想松懈与麻痹情绪,血防工作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逐渐弱化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整理、汇总、分析现存有螺环境状况,对钉螺孳生环境加大整治力度,确保血吸虫病消除成果的巩固。二是查螺工作的队伍逐渐萎缩,后继乏人。随着血防意识逐步淡化,各县(市、区)查螺人员流动,技术水平下降,查螺队伍青黄不接,新加入血防队伍的同志对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历史螺点现状等了解甚少。因此,建议利用信息技术做好钉螺图账的保存、分析和利用,加大培训力度和经费支持,保证查螺队伍人员和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人流、物流的影响,对宁波市螺情仍存在潜在的威胁。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员、货物的大量流动,许多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务工人员、牲畜以及花草树木的移植,给宁波市螺情带来潜在的威胁,并且宁波市还存在钉螺孳生环境,也有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的存在,一旦有钉螺流入,可能会造成血吸虫病死灰复燃,建议加强对查螺工作的督导,在保证监测工作质量的同时,对经过环境整治和改造后确实不可能存在钉螺孳生的环境,应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剔除,监测工作方案也应随着环境改造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调整。

张劼楠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