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武器大全:步枪与狙击步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曼利夏M1886步枪

1886年,奥匈帝国率先采用了具备直拉枪机、以5发弹容量垂直弹仓供弹的“曼利夏M1886步枪”。其全枪长1326mm,枪管长806mm、内置4条右旋膛线,全枪质量4.52kg;11mm口径,使用11×58mmR黑火药步枪弹,初速大约440m/s。

该步枪的设计师为著名的枪械大师——冯·曼利夏,同时这也是曼利夏成功设计的第一款步枪。它和后来的曼利夏M1888/90步枪都属于同一系列,整体结构改动不大,主要区别是发射不同的枪弹。

1885年,曼利夏研制出带楔闩体的直拉式活动机头枪机(枪机体和机头可拆卸)。其枪机设计采用落铁闭锁,即枪机到位后闭锁楔铁落下闭锁,后拉枪机一小段距离后楔铁被挤回开锁。这种设计的缺点是后端楔铁闭锁强度略显不足,应付威力较小的黑火药枪弹还行,但对膛压更大的无烟火药枪弹而言,安全性就不够了,因此后来的曼利夏M1890步枪改为前端旋转闭锁的直拉设计(前楔闩体闭锁)。

此外,曼利夏M1886/90这一系列步枪的直拉式枪机前面都没有闭锁卡榫,枪机上的所有零部件在运动过程中都是不转动的,到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才开始采用旋转机头设计。

此外,曼利夏还首次设计出一种先将枪弹装在弹夹(漏夹)上,再把装满枪弹的弹夹插入弹膛的供弹系统,这就是对步枪供弹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的“曼利夏弹夹供弹弹仓系统”。

曼利夏设计的垂直弹仓可容纳5发枪弹,采用板簧提供输弹动力。这个弹簧设计直接关系到影响供弹可靠性的关键性问题。在19世纪末的轻武器制造中,制造合格的弹簧制品是一个工业制造中的瓶颈,世界各国工厂的工艺都各有不同,如德国M1888步枪采用的就是螺旋弹簧。另外,曼利夏弹夹(漏夹)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其装弹时有方向性,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存在插反的可能性(德国M1888步枪的漏夹就没有这个问题)。

◆曼利夏M1886步枪后视图(竖起表尺)

◆曼利夏M1886步枪

奥匈帝国曼利夏M1888步枪

口径:8mm

枪口初速:530m/s

自动方式:非自动(直拉枪机式)

膛线:4条、右旋

枪管长:765mm

全枪长:1280mm

全枪质量:4.41kg

容弹量:5发(弹仓)

配用弹种:8×52mmR步枪弹(M88)

在1887年,曼利夏对原11mm口径M1886步枪的供弹系统做了改进,用弹夹往弹仓内装弹后,弹夹可快速拔出,并且缩小口径、升级弹药,改为发射8mm口径的黑火药枪弹。但是其依然存在装弹方向性问题,还是只能由固定的一端插入。新步枪于1888年研制成功,并被用于装备奥匈帝国军队,其型号为“曼利夏M1888步枪”。

曼利夏M1888步枪全枪长1280mm,枪管长765mm、设有4条右旋膛线,全枪质量4.41kg。

曼利夏M1888步枪是曼利夏M1886步枪的直系后裔,因此继承了前辈基本的结构特性,比如直拉式枪机等。和后者一样,该步枪的枪机闭锁结构也是通过枪机下方的楔闩体卡入机匣内的卡槽来实现的。这两种步枪的枪机前面都没有设置闭锁卡榫,枪机上的所有零部件在运动过程中都不转动,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枪机没有实现可靠闭锁时不能击发;缺点是后楔闩体闭锁机构是点闭锁结构,膛压高时,容易出现闭锁不严、枪机自行活动等现象,因此不能满足现代枪弹(无烟火药枪弹)的发射要求。

与曼利夏M1886步枪相比,曼利夏M1888步枪发射口径更小的8×52mmR黑火药钢被甲弹头步枪弹,因此在威力不减的前提下,其枪械整体质量要更轻便,且初速有所提高,可达到约530m/s。

◆曼利夏M1888步枪后视图(竖起表尺)

◆曼利夏M1888步枪

奥匈帝国曼利夏M1890步枪

口径:8mm

自动方式:非自动(直拉枪机式)

膛线:4条、右旋

容弹量:5发(弹仓)

配用弹种:8×50mmR步枪弹(M90)

自从法国率先采用无烟火药枪弹之后,世界各国都紧随其后。

奥匈帝国第一款发射无烟火药枪弹的步枪就是“曼利夏M1890步枪”,其发射型号为M90的8mm(8×50mmR)口径无烟火药步枪弹时,弹道性能比发射同口径黑火药步枪弹的曼利夏M1888步枪有了明显进步。

但同时出现的问题就是,采用威力更大、膛压更大的8mm口径无烟火药步枪弹后,曼利夏系列步枪之前所采用的后楔闩体闭锁机构强度不足的缺点就显现出来。

1890年,曼利夏将原步枪的枪机闭锁机构由后楔闩体改成前楔闩体,这就是著名的“曼利夏直拉式前楔闩体闭锁枪机”。这一改进使枪机的闭锁可靠性大幅度提高。此新结构研制成功后,很快就被德国、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瑞典、希腊和荷兰等国家采用。

该新型步枪被定型为“曼利夏M1890步枪”,即“曼利夏M1888/90步枪”,随后该步枪装备奥匈帝国(奥地利)军队的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它才正式退出奥地利军队的装备序列。

同时,针对之前弹夹(漏夹)的问题,该步枪所配的弹夹也被改进,即往弹仓装弹时可以以弹夹任意一端插入,而不必再考虑方向性的问题,但完成全部装填的过程中还是不能取出弹夹。

从外形上看,M1890和M1888这两款曼利夏步枪非常相似,但它们的表尺照门形状略有不同,可凭此来快速区分其实物。

◆曼利夏M1890步枪后视图

◆曼利夏M1890步枪

奥匈帝国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

8mm口径的奥匈帝国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系列),是斯太尔与曼利夏两家公司共同研制的产品,其不仅是这两家公司的里程碑,更是奥匈帝国轻武器发展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步枪系列。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系列)由M1895卡宾枪、M1895步枪、M1895短步枪、M1895M步枪和M1895/24步枪5种型号的产品组成,其中以M1895步枪为典型。

该系列步枪的研制工作大概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曼利夏公司研发的普尔M1888步枪已经开始装备奥匈帝国军队,并且得到了官兵的广泛好评,但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退壳故障;二是枪机部件不牢固。

斯太尔公司在得知普尔M1888步枪的问题后,主动联系曼利夏公司,希望能与曼利夏公司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出新款步枪产品。随后,双方展开史上第一次合作:在斯太尔公司研发的步枪基础上,直接采用曼利夏公司普尔M1888步枪上的一些成熟技术,如枪机系统、供弹系统和发射系统等。

1890年,斯太尔与曼利夏公司共同推出了“斯太尔-曼利夏M1895卡宾枪”。此后,在该M1895卡宾枪的基础上,两家公司又研发出步枪型产品。该卡宾枪和步枪除了尺寸之外,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步枪可以安装刺刀,卡宾枪则不能安装刺刀。

这款斯太尔-曼利夏步枪得到奥匈帝国军方的肯定,并随即被军队制式采用,定型为“奥匈帝国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其后,两家公司又以此为基础,将其枪管缩短后推出“斯太尔-曼利夏短步枪”,后来又对其局部结构进行改进,进而诞生了“斯太尔-曼利夏M1895M步枪”和“斯太尔-曼利夏M1895/24步枪”。

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系列)均为非自动步枪,配用枪弹主要为奥匈帝国8mm口径的M95步枪弹,但一般也能使用同口径的M30步枪弹(8×56mm)、8mm口径的曼利夏步枪弹及英格兰8mm口径步枪弹(8×50mm);该系列步枪后期的部分产品还能发射德国7.92mm口径的步枪弹。

◆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后视图

标准的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全枪长1270mm,枪管长约762mm,全枪质量约3.8kg,采用弹夹、弹仓供弹系统,战斗射速约35发/min;柱状准星,V型缺口照门,表尺射程300~2000m,没有风偏修正机构。

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系列)从19世纪末开始使用,除装备奥匈帝国本国军队外,还曾被广泛用于东欧各国军队,同时被瑞士、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所采用,其使用时间更是跨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加拿大和瑞士等国还曾对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进行过仿制,加拿大仿制步枪名为“罗斯(Ross)步枪”,瑞士仿制步枪名为“斯迈德-鲁宾(Schmidt-Rubin)步枪”,这两款仿品也都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使用。

该M1895步枪还曾是当时中国军队的主力步枪之一,袁世凯就是其忠实“粉丝”。袁世凯早在“小站练兵”时期就购进了6500支该步枪,后来这种步枪更是成为“北洋六镇”的两大主力步枪之一。“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于是更多的M1895步枪被军火商输入中国,并多为北洋系军阀所有。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军队中仍然有很多M1895步枪在被使用,后来日军也曾给部分伪军装备该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