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证
【概述】
饮证是指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在某些部位的病证。根据饮停部位,可分为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胃扩张及不完全性幽门梗阻、肠梗阻等疾病的某些阶段,均可参照本篇辨治。
【主要病因病机】
1.外感寒湿
如天气阴冷潮湿、冒雨涉水、坐卧湿地等,困遏脾阳,水不化气,蓄积成为饮证。
2.饮食不节
如恣食生冷、暴饮过量或夏暑劳倦及酒后恣饮冰冻之物等,损伤脾胃,升降失司,水湿停而为饮。
3.久病劳欲
主要为久病体虚、年高气弱、思虑劳倦过度、纵欲太过,脾肾阳虚之人,一旦伤于湿饮,水液失于输化,更易于停蓄而成本病。
【辨证注意点】
1.首先应根据病史及症状,明确饮邪停聚的部位,辨明为何种饮证。
2.其次应辨清虚实寒热之主次。饮证总属阳虚阴盛之患,故属虚属寒者多,属热属实者少,治疗以温化为原则。
3.饮证大多由其他病证(如咳嗽、喘证、肺痨、胃痛等)经久不愈或失治传变而来,故应了解产生饮证的原发病,有助于分清疾病性质、轻重及所涉及的脏腑。
【辨证思路】
一、根据饮邪停聚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主症区分不同的饮证
饮停胃肠者为痰饮,以脘腹胀满、呕吐痰涎、肠中辘辘有声为主症;水流胁下者为悬饮,以胸胁疼痛、呼吸转侧加重、渐至咳逆气喘不得卧为特征;水饮淫溢肢体者为溢饮,以身体沉重、肢体浮肿为特征;支撑胸肺者为支饮,以咳嗽、咯吐大量白色泡沫痰、气促不得卧为特征。
二、辨清虚实之主次
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不同的饮证均有虚实之分,现分述如下:
(一)痰饮当分清脾阳虚弱与饮留肠胃之虚实两种证型。
(二)悬饮当分清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与阴虚内热。
(三)溢饮根据有无热象,可分为以下两型。
(四)支饮当分清寒饮伏肺、脾肾阳虚和阴虚津伤。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张某,女,21岁,咳喘胸痛已10余日,午后发热,咯痰黏稠。入院后体温38~39℃之间,胸部透视:右侧第三肋以下胸腔积液,经行胸腔穿刺2次,胸腔积液未见减轻,转中医治疗。刻下病者已无发热,但觉咳嗽气喘,难平卧,胸中隐痛,脉滑实。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分清该患者属何种饮证。
根据患者起病较急,病程短,症见咳嗽气喘,胸中引痛,脉滑实等,且胸部透视示右侧第三肋下胸腔积液,故诊断为悬饮证。
第二步:辨明属哪种类型悬饮。
根据患者年龄较小,起病急,脉滑实等,辨为实证,但病已10余日,恶寒发热已除,胸痛不甚而胸闷气急加重,且胸透示右侧第三肋以下胸腔积液,病位在胸胁无疑,故此患者应属饮停胸胁。
第三步:做相关检查。
根据患者年龄尚轻,咳喘胸痛已10余日,午后发热,胸透示“右侧胸腔积液”,经行胸腔穿刺2次,胸腔积液未见减轻,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大。
1.为明确诊断,需B超定位后再次胸腔穿刺,胸腔积液找结核菌,胸腔积液查ADA(腺苷酸脱氨酶),痰找结核菌,结核菌素试验,血查活动性结核抗体等检查。
2.为排除肺部恶性病变,应进行胸腔积液找脱落细胞、胸腔积液查ADA、肺部CT、痰找脱落细胞及血查肿瘤相关抗原等检查。
3.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应做胸腔积液培养加药敏、痰培养加药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
第四步:治疗。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如诊断明确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必须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为肿瘤,则又当别论。中医辨证为悬饮证(饮停胸胁),治疗应先予峻泻逐水,消痰祛瘀;待胸腔积液减少,再予调治。
处方: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研末装胶囊,大枣5~10枚煎汤晨送服。5~7天为一疗程。但不宜久服,以免伤正。
(《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第二辑)
【医案、常用中成药及经验方】
一、医案
谢某,女,84岁,2018年11月11日初诊。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患者体检时B超发现左胸腔积液,提示胸腔积液深度达100mm。外院经过多种检查均未明确病因,故诊断为“特发性胸腔积液”。1个月前患者稍有咳嗽咳痰,无明显不适,无胸闷,可平卧,走路时偶有气促气短,自述有口气,纳可,二便调,夜寐安。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体检:左侧呼吸音消失,未闻及干、湿啰音。证属:悬饮,饮停胸胁。治拟泻肺祛饮。予己椒苈黄丸合五苓散加减。
处方:川椒目9g 熟大黄6g 白术15g 猪苓30g 葫芦皮30g 粉防己15g 车前子30g 桑白皮30g 附片15g 猫爪草30g 葶苈子30g 泽泻15g 茯苓30g 生黄芪15g 生薏苡仁30g
服14剂。
二诊:药后小便次数及量明显增多,大便干,行走时偶有气促气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药已起效,击鼓再进。
处方:川椒目9g 葶苈子30g 茯苓30g 附片15g 黄柏9g 粉防己15g 泽泻15g 猪苓15g 猫爪草30g 白术30g 熟大黄9g 车前子30g 葫芦皮30g 猫人参30g 生黄芪15g 干姜3g
服14剂。
上方加减调治1个月后复查胸片示少量胸腔积液。
按语:患者B超检查胸腔积液,故当属悬饮无疑。因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而见气促气短,治拟逐水祛饮。以己椒苈黄丸泻水逐热、通利二便为主,辅以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佐以桑白皮泻肺平喘,黄芪、葫芦皮、猫爪草、薏苡仁共同利水渗湿,更有附片温补肾阳化生肾气,有少火生气之意,共助利水之功。
二、常用中成药
1.痰饮(脾阳虚弱)
补中益气丸、健脾丸、人参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
2.痰饮(饮留胃肠)
大黄胶囊、一清胶囊、礞石滚痰丸。
3.悬饮(饮犯胸胁)
小柴胡颗粒、正柴胡饮、清开灵胶囊、十味龙胆花颗粒。
4.悬饮(饮停胸胁)
急支糖浆、藿香正气丸、祛痰灵口服液。
5.悬饮(络气不和)
血府逐瘀口服液、元胡止痛颗粒冲剂、逍遥丸。
6.悬饮(阴虚内热)
六味地黄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7.溢饮
小青龙口服液。
8.支饮(寒饮伏肺)
咳喘宁、半夏露、桂龙咳喘宁胶囊、小青龙口服液。
9.支饮(脾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喘可治注射液、右归丸、四神丸。
10.支饮(阴虚津伤)
金果饮、参贝北瓜膏、百合固金丸。
三、经验方
1.葶苈瓜蒌逐饮汤(《中医呼吸病学》)
功能:消痰逐水。
主治: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
组成:葶苈子30g 全瓜蒌15g 赤小豆15g 薤白15g 茯苓15g 百部10g 青皮6g 白芥子6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
2.化瘀散[《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4):229]
功能: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渗出性胸膜炎后期胸膜粘连者。
组成:丹参30g 夏枯草30g 牡蛎(先煎)30g 三棱15g 莪术15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
3.温阳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17]
功能:温阳,补肾,平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缓解期。
组成:附片6g 生地黄6g 熟地黄6g 山药9g 淫羊藿9g 补骨脂9g 菟丝子9g 陈皮1.5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
4.龙胆截喘汤[《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1):22]
功能: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继发感染。
组成:地龙20g 胆南星15g 北杏仁15g 桔梗15g 防风15g 瓜蒌10g 枇杷叶12g 川贝母12g 甘草8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