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合病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百合病?百合病是一种由于热病之后,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邪伤心肺,导致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本病发生虚多实少,预后良好。治疗上以润肺养阴清热为基本治法。不可妄投汗、吐、下法。下面,我们结合原文,来详细阐述。
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1)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心主火,主血脉,肺朝百脉,心肺一病(一宗),百脉皆病,心肺阴虚,累及周身,证候百出。心主藏神,肺主藏魄,肺气通脑,心肺阴虚有热,就可以出现文中一系列复杂的症状,包括精神、内热两个方面。《金匮要略心典》:“……热邪散漫,未统于经,其气游走不定,故其病也来去无定。”精神症状表现为:邪热扰心,神志恍惚,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邪游动于胃,饮食或有美时,或不闻食臭;邪流行于表则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内热症状表现为:口苦、小便赤、脉微数。“得药转剧而吐利也”,药虽治病,然必藉胃气以行之,热邪在胃,胃弱药入而不能行,常见呕吐或下利。百合病是慢性病,其预后需要一定时间,具体时间长短要依据病情的轻重来判断:小便时发头痛,60天愈,说明病情重,治疗时间要长一些;小便时不头痛,伴有身体发冷的样子,40天愈,阳气不能上充于头故头痛,阳气不能固表故淅然,说明病情较轻;尿时快然,伴有头眩,20天愈,是阳气稍虚的表现,病情最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呢?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与膀胱相关,其脉上行于头,入脑络,外应皮毛。所以排尿时,阳气(经气)乍泻乍虚,便引发了上述症状。
治疗上要滋养心肺,养阴清热。临床上常用百合地黄汤以清热养阴、安神润肺。误用汗法,伤及阴津,用百合知母汤,清热养阴、润燥除烦;误用下法,用滑石代赭石汤,清热养阴、和胃降逆;误用吐法,以百合鸡子汤,清热养阴、滋安肺胃。对于发生变证的治疗,伴有口渴宜百合洗方;渴不差宜瓜蒌牡蛎散,生津止渴、引热下行;变热宜百合滑石散,养阴清肺、清热利小便。临床应用要灵活多变,随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