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景园林用地功能关系及其图解
(一)功能关系
风景园林用地的性质不同,其组成内容也不同,有的内容简单、功能单一(图1⁃1⁃1),有的内容多、功能关系复杂(图1⁃1⁃2)。风景园林用地规划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理清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因为合理的功能关系能保证各种人群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的完整性和整体秩序性。例如,在图1⁃1⁃1所示的街头休憩小公园中,若将租赁区放在坐憩区和水景区之间则必然会扰乱坐憩的秩序,妨碍人们的休息和观景。根据使用区之间性质差异的大小可将其间的关系划分为兼容的、需要分隔的和不相容的三种形式。
图1⁃1⁃1 面积仅为450m2的供行人休憩的纽约佩雷公园平面图
另外,整个风景园林的内容之间常会有一些内在的、逻辑的关系,例如动与静、内部与外部等。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关系安排,不同性质的内容就能保证整体的秩序性而又不破坏其各自的完整。常见的平面结构关系如图1⁃1⁃3所示。
图1⁃1⁃2 某综合性公园功能分区图
图1⁃1⁃3 常见的几种平面结构关系
(二)图解法
当内容多、功能关系复杂时应借助图解法分析。图解法主要有框图、区块图、矩阵和网络4种方法,其中框图法(又称为泡泡图解法)最常用。框图法能帮助快速记录构思,解决平面内容的位置、大小、属性、关系和序列等问题,是园林规划设计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框图法中常用区块表示各使用区,用线表示其间的关系,用点来修饰区块之间的关系(图1⁃1⁃4)。用图解法作构思图时,图形不必拘泥,即使性质和大小不同的使用区也宜用圆、矩形等没有太大差别的图形表示,不应一开始就考虑使用区的平面形状和大小,可采用图1⁃1⁃5所示的构思过程,其中从A到D2的过程较常用。
图1⁃1⁃4 框图法中常用图解符号图
图1⁃1⁃5 图解法的常用过程图
在图解法中,若再借助于不同强度的联系符号(图1⁃1⁃6)或线条的数目表示出使用区之间关系的强弱则会更清晰明了,用线条数目表示关系强弱的方法如图1⁃1⁃7所示。另外,当内容较多时也可用图1⁃1⁃8所示的方式表示,即先将各项内容排列在圆周上,然后用线的粗细表示其关系的强弱,从图中可以发现关系强的一些内容自然形成了相应的分组。
图1⁃1⁃6 不同强度的联系符号图
图1⁃1⁃7 用线条数目表示关系强弱的方法图
图1⁃1⁃8 内容较多时的处理方法图
图1⁃1⁃9 用图解法排列解决问题的次序图
明确了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及其强弱程度之后,就可进行用地规划、布置平面了。在规划用地时应抓住主要内容,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依次解决,其顺序可用图1⁃1⁃9所示的方法确定,图中的点代表需解决的问题,箭头表示其属性。在布置平面时可先从理想的分区出发,然后结合具体的条件定出分区(图1⁃1⁃10);也可从使用区着手,找出其间的逻辑关系,综合考虑后定出分区(图1⁃1⁃11、图1⁃1⁃12)。
图1⁃1⁃10 从理想关系着手进行功能分区图
图1⁃1⁃11 从内容本身出发解决功能关系图
图1⁃1⁃12 功能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