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题目、作者与单位
(Title, Authors and Affiliations)
尽量精简题目字数,不要超过两行。题目中的每个字都要精雕细琢,字与字之间的关系、顺序都要仔细琢磨后确定。题目要精准反映论文的内容,又不能太笼统。整篇论文写完以后,再回头来体会题目的准确性,及其与论文内容的吻合度,必要时再度修改或微调。
论文的题目一定会有很多读者过目,但只有极少数人会阅读全文。题目是读者决定论文是否与其兴趣相关,是否有必要看全文的关键;也是各种数据库检索的最为重要的条目。
题目不应该是一个完整语句,也就是说,应该没有主语、没有谓语动词,该用动词的地方用动名词,比如Unlocking the Complexity of Port Data with Visualization。
作者和单位的写法有多种,建议尽量不重复同单位,尽可能按照会议或期刊的要求写。以下是两个不同写法的实例(第二个实例的期刊要求把Email地址放在脚注),供参考。
例一:
ZhenBao Fan
School of Computer Softwar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fanzhenbao@tju.edu.cn
Yi-Na Li
School of Busines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yina@nankai.edu.cn
Jinhui Yu
State Key Lab of CAD&C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jhyu@cad.zju.edu.cn
Kang Zh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USA
kzhang@utdallas.edu
例二:
Xiao-Yu Wanga, Yin Yangb, Kang Zhanga
a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800
W. Campbell Rd., Richardson, TX, USA
b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Albuquerque, NM, USA
如果是双盲审,则投稿时不需要写作者和单位,而且任何引用自己过去工作的文字都必须暂时删除。可以把写作者和单位的地方留空,录用后再填入,不至于影响文章格式。
关于署名,这里有个特别需要注意的点,就是中国人有单名和双名之分。发表以后的论文检索条目都是以名字的缩写(initials)再加上姓,比如Kang Zhang会被缩写为K.Zhang。这样的缩写会产生很多重名,对于单名作者来说没有选择。而双名作者,建议分开双字,如“刘春晖”中的“春晖”本可以避免缩写成一个字母,可是一些中国作者不注意这一点,喜欢把双名写成一个单字,把“春晖”写成Chunhui,这样简化后作者名便成为C.Liu。避免这种情况最常用的形式是Chun-Hui Liu,缩写后便成为C-H.Liu。双名也可以考虑写成Chun Hui Liu,甚至ChunHui Liu这两种形式,都缩写成C.H.Liu。这种双字音节的写法大大减少了检索出同名作者的概率。
一般署名后面都要写作者的E-mail地址。很多中国作者可能不知道邮箱的品牌效应,多喜欢使用诸如163.com和qq.com这类私人邮箱,而不使用自己在大学里的带edu.cn的、更为正式的邮箱。他们可能不知道,很多国外的邮箱系统会自动将发自163.com或类似邮箱的这种邮件当作垃圾。在投稿时,显然使用大学或研究所的邮箱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