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Struct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90/41398690/b_41398690.jpg)
3.4 线弹性材料
线弹性材料可分为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和各向异性线弹性材料。各向同性材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材料,金属材料在进入塑性前都是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OptiStruct可通过MAT1定义。MAT1卡片格式见表3-1。
表3-1 MAT1卡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087D/21570843808787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8_01.jpg?sign=1738838862-M8uo3hAtlxWuM6VdJngTdX6tPJNVFIbj-0-32791caff8e869018bb2f0ed14c92354)
其中,E为杨氏模量;G为剪切模量;NU为泊松比;RHO为密度;TREF为参考温度;GE为结构阻尼系数,在动力学章节将详细讲解其用途;ST、SC、SS分别为受拉、受压、受剪时的极限应力,在复合材料的失效分析中会用到。
材料在不同方向进行强化时,不再表现出各向同性,而需要采用各向异性材料。工业应用中最典型的是航空航天行业的预浸料复合材料、汽车内饰板使用的短纤加强复合材料等。OptiStruct通过MAT8、MAT9、MAT9ORT定义各向异性材料。其中,MAT8用于2D单元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可结合PCOMP、PCOMPG、PLY使用,其卡片格式见表3-2。
表3-2 MAT8卡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087D/21570843808787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8_02.jpg?sign=1738838862-D7oTBFOLzLANCGIdGQ25iXtwRVMFcxh0-0-b6268621dc6143fe2fc64b1fc6fc6f4d)
其中,E1、E2为材料坐标系中1、2向的杨氏模量;NU12为1、2向之间的泊松比;G12、G13、G23分别为1、2向,1、3向,2、3向之间的剪切模量;RHO为材料的密度;A1、A2为1、2向的热膨胀系数;TREF为参考温度;XT、XC为材料1向抗拉、抗压强度;YT、YC为材料2向抗拉、抗压强度;S为面内抗剪强度;F12为Tsai-Wu失效准则中的系数;STRN表示XT、XC、YT、YC定义的是应力还是应变。
MAT9及MAT9OR适用于3D单元,其中,MAT9卡片中需要直接指定材料属性矩阵,定义相对复杂。MAT9卡片上的参数可通过其他软件得到,比如说对于复杂的复合材料,可通过Altair的多尺度分析软件Multiscale Designer生成。MAT9OR卡片中直接指定X、Y、Z三个方向的杨氏模量、泊松比以及剪切模量即可,定义相对简单。MAT9和MAT9OR两个卡片的参数可通过一定的公式相互转换。下面简单介绍MAT9ORT,其卡片格式见表3-3。
表3-3 MAT9OR卡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087D/21570843808787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9_01.jpg?sign=1738838862-ZjC98hFkSc4I9Nx40V8gRl2HlKEhXbry-0-4e9cabafa1a4c2758875c877255072f7)
其中,E1、E2、E3分别为材料坐标系下1、2、3向的杨氏模量;NU12、NU23、NU31分别为相应两个方向的泊松比;RHO为材料密度;G12、G23、G31分别为相应两个方向的剪切模量;A1、A2、A3分别为1、2、3方向的热膨胀系数;TREF为参考温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复合材料分析中,材料坐标非常重要,在HyperMesh中可通过1D->systems->material orientation面板为单元指定局部坐标系,如图3-1所示,局部坐标系的X、Y、Z三个方向即各向异性材料卡片中的1、2、3三个方向。更多关于复合材料分析及优化的内容,可参考Altair技术专家方献军、徐自立、熊春明编写的《OptiStruct及HyperStudy优化与工程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087D/21570843808787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9_02.jpg?sign=1738838862-f7Dr30vvfwaQYvRtF0dP73Ta4jaZsaLO-0-6a63f97a6d84e4856583a791674cb917)
图3-1 材料坐标系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