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
一 研究思路
本书旨在考察收入和汇率在贸易收支中的作用,重点在于完善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分析框架,并尝试用国际收支弹性测算解释国际收支阶段理论。
对此,本书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结合中国收入、汇率和贸易收支的特征事实,首先完善了贸易收支弹性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对中国加总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别测算了贸易收支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汇率传递程度,并测算了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接下来基于加总谬误问题,指出应研究双边贸易中国别异质性问题和行业异质性问题,因此本书考察了双边贸易和分行业贸易收支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汇率传递程度,并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和汇率传递相关理论给予相应的解释。
其次,基于国际收支阶段理论和中美日德四国的跨国对比,尝试用收入弹性的差异解释各国贸易收支阶段的变化。
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中国贸易收支顺差的可持续性,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汇率可能发挥的作用。
二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以此确定本书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介绍了相关理论基础和中国对外贸易收支的特征事实。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贸易收支弹性理论、贸易收支吸收理论和国际收支阶段理论,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针对性的评价;然后分阶段考察了中国贸易收入特征、中国汇率和贸易收支的关系。
第三章是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根据国际收支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归纳了现有研究的几大误区。其次,从基础上确定了进出口需求方程的设定,并将贸易收支额分为量和价两部分,明确收入和价格影响贸易量,汇率则通过影响进出口价格进而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据此设定了进出口价格方程。最后,综合收入、汇率和贸易收支的关系的分析,明确了影响贸易收支的因素。
第四章测算了中国贸易收支的进出口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采用1996—2016年HS-6分位的进出口数据,筛选10个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使用双边固定面板数据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加总。发现一是在出口端,收入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大于价格;二是中国出口收入弹性远大于进口收入弹性,而进出口价格弹性相差较少。
第五章测算了中国贸易收支进出口汇率传递程度。首先深入讨论了被解释变量进出口价格和核心解释变量汇率的代理变量选择问题;其次结合现有数据情况和本书关注的问题,选择细分产品价格和双边名义汇率作为代理变量;最后实证考察了汇率传递的长短期差异和升贬值期间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汇率传递程度长短期的差异比较大,进口端汇率传递非对称性较明显。
第六章基于第四章和第五章的测算结果,考察了汇率对中国整个和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发现在短期内汇率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但是整体影响远小于收入。
第七章和第八章基于加总层面数据可能会掩盖异质性问题,分别考察了中国双边贸易和分行业贸易收支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汇率传递程度。结果发现国别差异十分显著,出口端收入弹性的差异显著大于进口端,价格弹性和汇率传递程度则正好相反。特别的是,中美贸易逆差是长期因素收入决定的,表现为出口收入弹性约为进口收入弹性的4倍。行业异质性同样显著,最后分别使用贸易引力模型以及依市定价理论对上述异质性进行了解释。
第九章基于国际收支阶段的经验事实,对中德日美四个国家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汇率传递程度进行了跨国对比,为后续中国贸易收支趋势预测提供支持。结果发现四国价格弹性差异不太大,出口价格弹性均小于进口价格弹性;四国收入弹性差异较大,出口收入弹性和进口收入弹性之比差异也很大。
第十章进行了预测,考察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贸易收支的直接影响、汇率对分行业贸易收支的影响,并通过对比日德贸易收支阶段转变的特征,预测未来中国贸易收支顺差。
第十一章是结论及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