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一带一路”倡议在蒙古国取得的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蒙古国的重视,成为推动中蒙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18年8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访问蒙古国期间,与蒙古国外交部部长朝格特巴特尔共同宣布了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一带一路”便捷通道正式开通,具体举措包括为“一带一路”沿线国政府和商务人员提供落地签证待遇,蒙古国驻外使领馆为沿线国家商务人员发放多次入境加急签证等内容。2018年4月,朝格特巴特尔批准了“‘一带一路’——旅行便利化倡议”计划,目前已经或即将在多个口岸开通便捷通道,包括已经开通的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蒙中边境扎门乌德—二连浩特口岸,以及即将开通的蒙俄边境阿拉坦布拉格—恰克图口岸等。[2]

2018年1月17日,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邢海明出席了蒙古国“一带一路”中资大型企业俱乐部揭牌仪式。该俱乐部由中国银行、中国国航、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有色、中国中铁四局、中联水泥、中国烟草等企业驻蒙分支机构联合倡议成立,旨在为在蒙大型中资企业搭建合作共赢新平台,推动会员企业间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中蒙关系。[3]

2015年2月10日,在由蒙古国建筑和城市部和蒙古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中蒙建筑及城市建设洽谈会”上,一系列来自蒙古国的工程和城建等项目对中国企业敞开怀抱,希望进行招商洽谈。为了鼓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蒙古国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甚至修订了《外国投资法》,具体措施包括:在蒙古国创立企业不需许可,收购国内企业无须许可;取消战略区域;还对一些项目开出了低息贷款和进口材料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蒙古国也希望借助中国的资金实力发展本国经济。这场在北京召开的洽谈会吸引了中蒙两国120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业近300名代表参加。人口约300万的蒙古国大约有130万人生活在乌兰巴托。然而乌兰巴托的楼房住户只有50万左右,还有19.7万个家庭约76万人住在平房区。平房区改造项目的范围覆盖乌兰巴托8个区的37个小区,共计7.83万人,总面积为1.51万公顷,其中社会和公共基础设施工程由国家以及首都预算拨款。如此大规模的工程自然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材,而蒙古国大部分建材依赖进口,这给中国建筑和建材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机会。[4]

2018年11月27日,由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主题为“东方之风·丝路新韵”——“一带一路”中蒙友谊歌舞晚会在乌兰巴托中央文化宫隆重举行。蒙古国政府文艺局副局长巴特呼雅格在致辞中表示,中蒙两国是永远的好邻居、好朋友。今年以来两国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为两国其他领域的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5]

2018年7月1日,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了中国雍和宫捐赠蒙古达希乔伊林寺弥勒大佛开光仪式。邢海明大使率领中国驻蒙古大使馆外交官出席了仪式。呼日勒苏赫总理、总统宗教文化顾问呼兰、前总统奥其尔巴特等蒙方政要及达希乔伊林寺住持丹巴扎布等蒙方高僧大德莅临仪式现场。由演觉大师率领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和胡雪峰(罗布桑·散木丹,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住持率领的北京市佛教协会和雍和宫僧众代表团特意从国内赶来观礼和参加学术、开光大典等活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越南、老挝等国驻蒙使馆官员和国际佛教界代表也来到现场共襄盛举。邢大使热烈祝贺中国雍和宫捐赠蒙古达希乔伊林寺弥勒大佛圆满落成开光并表示,中蒙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和佛教界一直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佛教作为中蒙历史和文化的共同元素,是联结双方的重要纽带。弥勒大佛落成开光这一盛事既是两国宗教友好交流因缘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与蒙方“发展之路”战略对接指引下的重要成果和典范,是中蒙宗教友好合作的一座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