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及相关性分析
通过构建中国职工状况指数来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职工的总体状况,不仅可以考查中国职工队伍结构性发展变化的情况和未来演化趋势,而且可以发现影响及阻碍中国职工状况进一步改善的因素。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量化分析,而是从多元化角度对中国职工状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为深入研究中国职工状况提供了新视角。[9]
(一)中国职工状况指数整体情况
课题组通过运用逐级等权法并结合历史数据,测算了2005~2017年中国职工状况指数。2005~2017年中国职工状况指数显示,中国职工状况呈现总体平稳、小幅波动的走势(见图1)。
图1 2005~2017年中国职工状况指数
2017年,中国职工状况指数从2016年的101.21提高到102.48(见表1),这是中国职工状况指数自2014年以来连续2年小幅下降后的首次提高。
表1 2005~2017年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及总体性指标、增长性指标和均衡性指标
总体性指标、增长性指标和均衡性指标在2005~2017年间的运行同样较为平稳(见图2)。
图2 2005~2017年中国职工状况指数总体性、增长性和均衡性指标
2017年,总体性指标、增长性指标和均衡性指标比2016年均略有上升。其中总体性指标从2016年的104.93增长到2017年的105.46;增长性指标从2016年的106.39上升到2017年的107.01;均衡性指标从2016年的92.31上升到2017年的94.97。通过比对数据发现,导致中国职工状况指数2017年上升的原因除了总体性指标和增长性指标小幅上涨外,从2012年持续下降的均衡性指标也在2017年出现了上涨。
(二)中国职工状况指数的各个具体指标情况
中国职工状况指数由总体性指标、增长性指标和均衡性指标三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指标又包含若干具体指标,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中国职工状况。
1.总体性指标
中国职工状况指数的总体性指标由登记失业率、就业率、企业部门劳动报酬增加值占比、职工恩格尔系数、职业病累积患病率、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7项具体指标构成。
从总体性指标看,2005~2017年中国职工状况基本保持稳定向上的趋势,总体性指标从2005年的100上升至2017年的105.46,整体波动不大(见图3)。
图3 2005~2017年各总体性指标运行趋势
2017年与2016年相比,就业率、企业部门劳动报酬增加值占比、职工恩格尔系数、职业病累积患病率和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5项指标的指数化评分有所提高(见图5~图9),而登记失业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2项指标的指数化评分有所下降(见图4和图10)。
图4 2005~2017年登记失业率(指数化后)
图5 2005~2017年就业率(指数化后)
图6 2005~2017年企业部门劳动报酬增加值占比(指数化后)
图7 2005~2017年职工恩格尔系数
图8 2005~2017年职业病累计患病率(指数化后)
图9 2005~2017年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指数化后)
图10 2005~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指数化后)
2.增长性指标
中国职工状况指数的增长性指标由就业人员增长情况、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情况、职工平均工资、职工最低工资、人均养老金增长率5项指标构成。从增长性指标看,2005~2017年增长性指标呈波动上升状态(见图11),由2005年的100上升到2017年的107.01,是三项维度指标中上升幅度最高的指标。
图11 2005~2017年增长性指标运行趋势
2017年与2016年相比,就业人员增长情况、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情况、职工平均工资、职工最低工资4项指标指数化评分均有所上升(见图12~图15),而人均养老金增长率一项指标指数化评分有所下降(见图16)。
图12 2005~2017年就业人员增长(指数化后)
图13 2005~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数化后)
图14 2005~2017年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化后)
图15 2005~2017年职工最低工资(指数化后)
图16 2005~2017年人均养老金增长率(指数化后)
3.均衡性指标
中国职工状况指数的均衡性指标由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离散系数、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离散系数、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比值、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离散系数4项指标构成。从均衡性指标看,2005~2017年,反映中国职工状况均衡性发展的指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见图17),均衡性指标从2005年的100下降到2017年的94.97,除2006年为109.88外,其余年份均在100以下。
图17 2005~2017年均衡性指标运行趋势
2017与2016年相比,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离散系数、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离散系数、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离散系数3项指数化评分比均有所上升(见图18、图19和图21)。只有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比值这一项指标指数化评分均比2016年有所下降(见图20)。
图18 2005~2017年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离散系数
图19 2005~2017年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离散系数
图20 2005~2017年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比值(指数化后)
图21 2005~2017年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离散系数
(三)影响中国职工状况走势的基本因素分析
从对中国职工状况指数2013~2017年的走势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1.总体性指标保持平稳状态
总体性指标从2013年的103.95稳步增加到2017年的105.46。从总体性指标涉及的7项指标看,只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登记失业率这2项指标出现了持续下降;而就业率、职业病累积患病率、企业部门劳动报酬增加值占比、职工恩格尔系数指标有所改善4项指标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近几年有明显提高。
2.增长性指标也表现出平稳状态
增长性指标从2013年的107.37小幅波动至2017年的107.01。从增长性指标涉及的5项指标看,就业人员增长情况、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情况2项指标有明显增长,职工最低工资、人均养老金增长率2项指标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只有职工平均工资指标出现了先上升后回落的情况。
3.均衡性指标表现为持续下降后的反弹状态
2013~2017年均衡性指标分别为94.66、94.63、93.09、92.31和94.97,表现为持续下降后的反弹状态。从均衡性指标涉及的4项指标来看,除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比值一项指标出现上涨回落的变化外,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离散系数、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离散系数、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离散系数3项指标都呈现下降后的回升状态。其中2017年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离散系数是5年来首次上升,而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离散系数、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离散系数已经是连续两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