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中国职工就业状况
(一)登记失业率降至近十年的最低点
2015年以来,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下降态势。2018年登记失业率为3.80%,较2017年降低了0.1个百分点,降至2005年以来的最低位(见图1)。2019年6月进一步降至3.6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反映的是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登记失业是行政记录数据,失业人员在需要申领失业保险或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寻找工作时才会主动去登记,客观上存在部分失业人员未进行失业登记的情况,同时登记失业只针对城镇居民,而不包括农民工。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反映了政府对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城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的提高,登记在案的城镇失业人员持续下降。
图1 2005~2018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二)调查失业率在预期控制目标范围内
2018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2019年1~7月,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但是较2018年同期均有所上升。其中,2019年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水平是近三年同期最高的,达到5.3%。调查失业率数据来自家庭入户调查,其调查口径与国际接轨的,进城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也被纳入调查范围,因此更能准确地反映就业和失业情况。从数据来看,可以发现相对2018年,2019年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就业压力有所增加;5月以后的调查失业率均为近三年同期的最高水平(见图2)。
图2 2017~2019年1~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劳动年龄人口及其占总人口比例持续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是反映潜在劳动力供给数量的重要指标。2018年末,全国16~59岁(含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729万人,比上年减少470万人。延续了自2013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的态势。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造成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招聘难问题更为突出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例也在下降。2018年末,16~59岁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64.3%,比2017年末的64.9%有所下降,比2013年末的68.7%下降更为明显(见图3)。[2]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量比例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持续上升,2011年末为1849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3.7%,而2018年末达到2494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7.9%。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意味着平均每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的非劳动年龄人口(包括老年人和儿童等)增多,人口抚养比即人口负担系数上升。
图3 2013~2018年劳动年龄人口及其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就业人员规模首现下降,就业人口比持续下降
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比2017年末减少54万人(见图4),这也是近四十年来就业人员规模首次下降。这意味劳动年龄人口经过连续7年下降,最终传递到就业人员规模上,这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拐点,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就业规模还会有所下降。如果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减少的是潜在劳动力供给,对财富创造的影响是潜在的可能性,而就业人员规模反映的则是真实的正在就业创造财富人员数量,因此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重要挑战。
图4 2008~2018年全国就业人员数及占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与此同时,全国就业人员占人口比重继续下降,2018年为55.60%,比上年下降0.25个百分点。就业人口比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近年就业人员规模继续扩大,但增幅十分有限;二是人口总量保持增长。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2018年末全国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就业人口比反映实际创造财富的人口占消费财富人口的比重,是人口红利的重要体现。就业人口比下降,反映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将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五)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矛盾突出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100多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中的求人倍率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8年达到了1.25倍(见图5),比2017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由于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的劳动者以普通劳动者为主,如制造业工人、生活服务业服务人员等。求人倍率不断上升,意味着相关企业招聘难的情况将会加剧。
图5 2001~2018年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和白领等中高端求职市场的求职难度有所上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中国就业市场景气(CIER)指数显示,2018年四个季度的指数分别为1.91、1.88、1.97和2.38(见图6),总体而言,与2017年相比,2018年就业市场景气程度明显回落。2019年第一季度,受到春节后职场“跳槽热”和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期”等因素影响,CIER指数出现回落,下降至1.68,低于上年同期1.91水平;第二季度为1.89,与上年同期1.88基本持平。
图6 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CIER市场景气指数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监测的求人倍率数据上升,CIER市场景气指数也大于1,反映劳动力市场在总体上招聘需求多于求职申请,就业的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同时也观测到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CIER指数也相对往年有所回落,反映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即一方面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员,另一方面企业存在招聘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