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思维:从互联网到数字新经济的演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新基建释放我国数字经济新动能

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但每一次相似又不尽相同,一轮轮的行业周期在轮番上演,一次次的危机在不断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如果说2003年的SARS疫情,影响了中国电商数字生态的发展,首届双11购物节从最初的27家商家参与,销售额只有0.5亿元,到2019年销售额2 684亿元,已演变成丰富多元的、全社会协同的世界级商业现象;那么2020年开局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将会对数字经济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版)一书中,指出了在现代的全球经济下,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将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这四个发展阶段。他提出的“钻石理论”,是揭示了以上四类要素组成的“钻石”,是如何改变国家的竞争环境,影响生产率和生产关系,从而决定一国的财富发展状况的。在现代全球经济下,国家发展竞争力不再由先天继承的自然条件一票决定。如果国家选择了有利于生产率增长的政策、法律和制度,比如提升本国的科技能力、大力投资建设各种专业化基础设施、实施配套策略使商业运行更有效率等,就等于选择了繁荣。

对照钻石理论来看,在1981-2017年间,我国主要是由传统基建为代表的投资驱动发展,曾一度带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通道。近年来,传统基建的驱动潜力基本释放完全,经济增长开始放缓。2019年,我国GDP达到99.0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1%,增速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发展将踏上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之路,对由科技创新主导的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将显著提升。

基于《2015年知识产权报告:突破性创新与经济发展》给出的分析框架,创新可以通过资本深化、推动人力资本增长、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四大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在当前发展阶段,我国正在面临新旧动能的转换。如果说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铁公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项目面临投资饱和等瓶颈,那么国家提出的“新基建”则可以充分投资。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这次疫情无疑加速了向新基建的转型,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基建,也将成为培育数字新经济的孵化器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首次在之前列举的七大领域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

一、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放眼未来,在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下,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区块链等技术将充分释放新动能,带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跃迁。

1.5G。信息通信业是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信息通信技术的升级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保障和带动作用。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领先的5G市场之一。5G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其峰值速率有望比目前的4G技术快20倍。5G的新特性可以被用来支持新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商业服务,这些服务需要包括移动运营商、企业、电信提供商、政府监管机构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在内的多方之间的无缝交互。5G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与抓手。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社会影响力》测算,2030年,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亿元、2.9亿元和800万个。在疫情期间,从5G远程医疗会诊,到运营商搭建火神山、雷神山5G“云监工”平台,新一代通信技术对于抗击疫情、提振经济、促进复工复产已经显现出巨大的技术潜力。未来,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以及更多新模式、新业务、新场景将加速落地。5G基建,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2.物联网。随着5G基建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构建的万物互联互通体系,将从梦想走进现实。通信产业将从仅以人为对象,真正走入以物为对象的时代。5G+物联网有望带动万亿产业规模。根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从2009年的1 700亿元跃升至2016年超过9 300亿元,并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18 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到18%。

3.大数据中心。随着万物互联互通,海量数据将从无所不在的物联网设备中涌向大数据中心。作为IT基础设施,新基建时代对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更安全、更智能、更灵活、更节能、更大容量、更高感知度,成为未来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新主题。配合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新型数据中心将为数字经济腾飞提供主要燃料。

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近年来一直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其中,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的重要应用,也有望成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此外,作为重要的工具,人工智能将进一步发挥技术潜力,挖掘海量数据价值,为更多场景制定智慧化、最优化的方案蓝图。

5.工业互联网。“生产、流通、服务”是工业互联网三大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逐渐从智能制造转向产业应用。在“新基建”的结构上,工业互联网将会催生出更多的创新服务和商业模式。按照政策要求,到2020年年底,要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工业互联网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6.区块链。如果说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是面向垂直场景的驱动型技术,那区块链则是侧重横向连接管理的驱动型技术。区块链与其他新兴技术的合纵连横,将诞生更多奇妙的反应,实现数字经济的跃迁。比如,区块链+5G+物联网,可以实现多参与方之间、海量设备间的可信管理、安全交互、高效协同。区块链+大数据,可实现多方数据安全共享、公平高效的价值交换等。

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新基建的建设中,还应加强‘软的’新基建建设,包括:加强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透明、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加强应急医疗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改善营商环境、落实竞争中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这些,正是区块链“横向连接”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力点。

区块链提供了重塑数字经济时代秩序、规则和信任的集成技术方案,在新基建的数字化能力基础上,可进一步提供价值交换、可信追溯、多方高效协同等能力,对原有社会的组织方式、商业秩序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能颠覆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关系。区块链所集成的加密技术、多方共识、智能合约等一篮子技术方案,将在数字经济时代引发一系列产业链重构。从这一层面来看,区块链将成为新基建的价值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