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寻亲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胎记、疤痕与“真假”何小珍

那是一个初夏。

救助甄别科按惯例对在站流浪受助人员进行梳理,偶然被管理科的一名进站半年的女性流浪受助人员的情况吸引住。于是,他们对她再次进行了甄别询问。

“你叫何小珍是吗?”甄别工作人员问她。

“是。”自称何小珍的流浪受助人员回答:“我家在湖南。”

“湖南省什么地方?”

“记不得了。”除此以外,何小珍再也说不出任何有关老家的信息。

对于救助甄别科的工作人员来说,类似这样的情况,经常遇到,几乎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梁习武与大家一起分析:“我们再看看她还有没有其他特点,包括所带行李,即便是破烂,我们也要仔细查一遍。还有就是身体上、语言上等。如果发现有何不同,或者有明显特点都记下来,我们及时沟通。”甄别科将这些意见转达给了负责流浪受助人员生活的管理科。

次日上午,梁习武收到报告:“何小珍左手虎口处有一个伤疤,还提到过‘牯牛镇’。”两个信息成为甄别的重要线索。

然而,在排查时,他们发现,湖南省有好几个叫“牯牛镇”或村的地方,“五牛”镇、“武留”镇、牯牛村,都是音字不相同。尤其,改革开放之后,各地撤乡建镇,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变化。更让甄别人员头痛的是何小珍的话音,湖南地方口音重,“牛”与“留”几乎分不清楚。这都让甄别科一时难以断定究竟哪一个是何晓珍的“牯牛”。

再次接触何小珍,祖籍湖北武汉的梁习武决定凭借地缘优势,与其直接对话。经过几个回合的沟通,甄别科最后得出“何小珍应该是湖南永顺县勺哈乡人的可能性最大”的预判。

很快,他们与湖南勺哈乡公安部门取得联系。

然而,对方查实后,告诉救助甄别科:“何小珍现在在家。还要什么核实?”

“你说现在何小珍在家里?那我们这里的何小珍是怎么回事?”负责甄别的工作人员问道。

“你问我,我问谁?你们会不会搞错了?”对方回答。

甄别科工作人员把通电话情况向科长做了报告。尽管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回复,但梁习武却认为,他们的工作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第二天,甄别科再与何小珍所在的村委会联系。这次,电话挂通了湖南省永顺县勺哈乡水湾村的书记。

“公安说得对,何小珍是在家里。以前是走失过,后来听说找到了。我也感觉你们会不会弄错了?”村支书说。

于是,甄别科工作人员要求村支书帮助与何小珍家属再做一次电话核实。

次日中午,甄别科接到了湖南勺哈乡自称是何小珍哥哥的电话。对方口气十分意外又十分怀疑。

“何小珍在你们那里?”他说。

“是的,我们这里有一位查下来她家在勺哈乡水湾村的何小珍。”甄别科肖力回答。

“哦,我妹妹手上有个疤。”哥哥试探性地说。

“是的,左手。”

“我记不太清了。”哥哥那头那边很快就挂了。但是这次寥寥数语的对话,却让何小珍的老家沸腾了,周围邻居听闻也纷纷议论。

“这不一定吧?你也没有见到他们。”

“会不会是骗子?”

“国家那么大,叫何小珍的多了。就是湖南那也大了去了,会这么巧?”

此时,埋头吸烟的哥哥忽然抬头说话:“听声音不像是骗子,根本没有提钱的事情。”

在旁边一直没有发声音的穿着带补丁大褂的老母亲说:“你还是再去问问。你妹妹小时候后脑勺有一块胎记。那个何小珍不会有吧?”

下午,甄别科又接到湖南电话。

“你们是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感谢你们。我想再问问,你们那里的何小珍后脑勺是不是有一块胎记?”

甄别科工作人员被突如其来的问题差点问住。“你等等,很快,不要挂电话好吗?”把话筒搁在一边,工作人员迅即与管理科联系核实。

不过两分钟,就传来确认的消息。“肖力,何小珍头颈后面是有一处胎记!”

肖力立即抓起话筒:“她有!”

“真的?”哥哥的语气又惊又喜:“好,我们明天就过去,你把地址告诉我好吗?”

两天后的早上,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工作人员刚刚上班,救助甄别科就迎来了两男一女三位来自湖南的中年人。

他们就是何小珍的兄嫂和姐夫。怀着忐忑、疑虑,他们迫不及待地奔赴上海,就是要通过自己的眼睛,证实猜测,希望一扫隐藏心头已久的压抑。

何小珍在管理科陈夏耕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甄别科。感人的一幕出现了。

“是,是,她就是……”何小珍的哥哥一见何小珍,就控制不住自己,含泪指着失散多年的妹妹告诉周围的人。

“哥哥……”何小珍也被突然出现的哥哥和姐夫惊呆了。

她的大嫂上前紧紧抱住何小珍:“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爸爸到处找你,现在好了,现在他的在天之灵也有安慰了。”

何小珍闻讯,再次放声大哭,姑嫂失声抱成一团。

与家人团聚,事情却并未结束。何小珍哥哥接下来的诉说,使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所措。

何小珍自从幼小离家,她的家人和邻居都四处寻找,却一直杳无音讯。

一年后的一天,何小珍父亲的好友捎来消息:“听说在五里外的集市上有人见过何小珍。你不方便,我先去看看。”

何小珍的父亲听了以后,连连答应。走失的小女儿总算有了消息,这让他那夜兴奋得无法入睡。

第二天中午,父亲的好友就领着一个女孩回来了。盼星星盼月亮盼女儿的母亲一边喊“小珍”找到了,一边抱住“小珍”。

“后来,有一天,我听见母亲给父亲说:‘小珍怎么怪怪的,我总感觉不是我生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胡说什么,你不会是糊涂了?’”哥哥说:“就这样,那个‘小珍’和我们一家糊里糊涂生活了好几年。我也逐渐感觉找回来的‘小珍’和以前的小珍的确有很多地方不一样。但又说不出道道来。”

现在,第二代身份证已经开始办理了。家里的“小珍”满十六岁,家里人就为她按规定办了证。“所以,当我们接到电话,说是又找到一位‘何小珍’,确实让我们将信将疑。天下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名字一样,胎记一样,手上的伤疤一样。编故事也不会有如此巧合一致的事情啊!”

何小珍的哥哥说道。

如今,站在面前的女孩子,的的确确就是自己的亲妹妹,何小珍手里接过姐夫给她的照片,上面是何小珍小时候的合影。何小珍丝毫没有停顿就顺利的指出了照片上的其他人的名字,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前来接何小珍的哥嫂和姐夫三人不停地点头称是。这一切都不用怀疑了。

真的何小珍终于找到了!

可是,回家以后老家现在的“何小珍”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