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择的自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20年,世界被按了暂停键。气候变化、改变自然的人类行为,以及毁林、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种种“罪行”都有可能增加动物与人类的接触,并使传染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类身上,新冠肺炎的产生可能就是实例。地球母亲用她特有的方式送给孩子们一个“间隔年”间隔年(gap year)在发达国家非常流行,在这段时期,青年在开学或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停顿下来,放下脚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进行一次长期的远距离旅行。——编者注。在这一年,人类比以往更深切地意识到,要转向发展更加可持续的经济,造福于人类和地球,人类与自然要和谐才能共生。

这正是菲比创立“家园归航”项目的原因。菲比希望把全球对地球母亲的痛苦产生共情的女性科学家召集起来,通过合作扩大影响力,更好地帮助地球母亲发声,更好地保护她。“家园归航”计划从2016年开始,用10年在全球范围内招募1 000名女性科学家和青年领袖,每期开展一年领导力培训,最后有三周时间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和集训,从而促成跨界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行动和创新。这个源自菲比梦境的计划得到了国际动物保护专家珍·古道尔、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前执行秘书长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里斯和切尔西·克林顿的支持。

从2016年到今天,“家园归航”已经走过了4年时间,全球近400位优秀女性通过这个项目走到一起。这些来自40多个国家的女性,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习惯。她们的共同之处也很明显:勤于自我探索,勇于担当,作为世界公民,都对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然,动物、海洋以及其他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全球公共议题情有独钟。“家园归航”让这近400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其中有的还成为事业上肩并肩的伙伴。在这近400人中,有20多位来自中国。

2016年入选“家园归航”第一届参与者的中国代表姚松乔是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双硕士,有极地保护的专业背景。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期间,我和松乔受邀一起去巴黎政治大学参加世界青年领袖论坛并做发言。她小我好多,但经历丰富,沉着温和,发言特别受欢迎。会议结束后,我们一起走了一段路,我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这个姑娘不一般。后来听说她参加了一个国际项目去南极,她在国内为全船人募集了服装、背包、帽子,还拉到了赞助,然后用尽各种办法把这些东西运到地球另一端的乌斯怀亚,送给了大部队。回来后,她创办了一家叫“野声”的教育机构,专心为中国孩子打造定制的地球母亲保护课。从她的微信朋友圈和与我不多的几次交谈里,我了解了“家园归航”项目,并报名入选。

我是2018年年底到南极的,同行的除了气候战线的“老战友”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里斯,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90位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女性。年龄跨度从20多岁到60多岁;地理位置从冰岛到津巴布韦,从印度到哥伦比亚;职业从公司总裁到天文学家,从创业者到教育者,从政府官员到海洋学家;关注领域从脑科学到微生物学,从生态学到天文学,从新生儿畸形到老年失忆症,从环境治理到气候变化,从河床石块研究到人类睡眠疾病……总之,没一个重样的。除了我,第三届还有6个来自中国的队员,她们是:拿下康奈尔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后加入世界银行做普惠金融,后来又选择回国“接地气”的闫雅心;对保护中华鲎情有独钟的皮尤海洋保护学者、福建姑娘林吴颖;中央民族大学和耶鲁大学联合培养生态学博士,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致力于推进改善环境的实际项目和行动,热爱环保公益的卢之遥;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毕业后回国创办社会企业,还兼做纪录片导演、文化策展人的多栖“深圳好青年”罗易;大一就沿长江骑行,马拉松跑者,一直走在向外探索世界、向内探索自己的道路上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王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硕士,毕业放着博士奖学金不拿,偏要拖家带口回国创办亿可能源、志在提供一站式智慧能源管理方案的王春光。其中,林吴颖有一个孩子,王春光、王丽和我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和这些形形色色的个体在南极的船上一起生活了三周,我发现,这些别人眼里的“学霸”、“女汉子”或者“女神”,在卸下“盔甲”后其实就是普通人。她们有追求学业的坎坷,有寻找归属感的困惑,谈到学业、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第一反应都是皱皱眉头(因为根本不可能平衡)。因为她们的真实和质朴,我越来越喜欢她们。

在船上的每一天,我都被不同的人生故事感动着。人生有很多可能,关键在于要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只有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做到即使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也会坚定地走好脚下之路。在外界评价的失败与成功这条轴线之外,还有一条经常被我们忽略的“自我”轴线,它的一端是沮丧,另一端是自我实现。内心充盈着自我实现的感受,要比外界定义的“成功”更让人觉得幸福。中国队的成员开始商量,我们应该把这些激励人心的人生故事带给国内的读者。能感动我们的故事,应该也能感动更多人吧。

“家园归航”中国队的姐妹们愿意挤出时间写这本书,是想分享风景之外、无法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在南极的三周里,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深度交流和交互学习。每个人都被引导着坦诚地打开自己,在南极这个世界上离人类最遥远的地方,用不同的方法来打开内心,向最深处探索自我的价值,国别、年龄、学历、职业这些外在的差异被一层层剥离,只剩下最真实和根本的内核——打开和内在自我的对话,打通和外在自然的连接。能感知不同生命的精彩、真实、痛苦和成长,这总是能让我们毫无防备地热泪盈眶。

第一章是12个“我们的故事”,记录了中国队从第一届到第五届成员代表分享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是你的邻居、同学或同事,站在大家中间,我们没什么两样。第二章是8个“她们的故事”,能通过几轮筛选从全球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她们肯定都有过人之处。这种“不一样”是什么呢?第三届的姐妹们在船上挑选了最有故事性的一些同伴挨个儿采访录音,在回来后拿出工作和照顾孩子之外的零散时间整理采访笔记,尽可能把她们的故事呈现出来。第四届的胡婧在听说此事后受到激励,也交来一个采访故事。这些故事里有主人公自己的身影,更能让人看到更大的世界。为了便于阅读,我们按照主人公的兴趣爱好对这两章的故事做了分类,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这些女性在怎样上下求索。

别人的故事对自己的成长而言只是一个引子。读完这些故事,如果你也想梳理自己走过的路,也想对自己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找一找源头,问问自己对当下的选择是不是真心喜欢,那就不要错过这样自我挖掘的机会。当然,找到答案不容易,我们也还在路上。不过我们在船上确实学到了一些培养领导力的方法,实用的工具被王丽和林吴颖打包放在第三章了。我们由衷希望,拿到这些工具的读者,可以更好地书写你们的故事。

这本书不是简单的励志故事集或一碗“心灵鸡汤”,而是用20个探索自我的故事、五六“两”认知心理学、七八“斤”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专业知识、九“吨”女性领导力和十分精彩的真实人生熬制成的一大锅“暖心补气养神浓汤”……学究一点儿的解释是,这本书是我们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用回顾、整理人生故事的方式,梳理出的一条自我觉察、坚定信念、引领激励的成长脉络。

文学界有一个新兴门派叫生态文学,就是用小说、纪实文学、诗歌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来传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我们写这本书的终极目标。如果你之前并不知道这些,那么读这本书可以让你获得新知,它说不定能激发你对自然、动物、气候、可持续发展这些议题的兴趣;如果你已经有兴趣,那么读这本书会让你找到更多动力;如果你正在这些领域工作,看完这本书,你就能更加坚定地走好脚下的路。

这里交代一个情况,“家园归航”强调女性领导力。但通过南极之行的学习,我们领悟到,领导力不是简单的领导别人的方法,而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这是男女都要学习的。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对自我的探究永无止境。所以,不管你的性别如何,你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航行在南极的海面上,漂浮的纯白冰山中间偶尔会透出一种通透的蓝,那是南极万年冰川的颜色,年代越久,蓝色越深。它静静地封存在那里,是见证冰川成长的记忆。在船上的课程中,最理想的领导力的颜色也是深蓝。这本书是关于在最远的南极向最深处寻找真我的思考和故事。如果你是这本书的读者,那么深蓝会是我们共同的底色。

最后,不能免俗地要表达感谢。感谢菲比、克里斯蒂安娜和“家园归航”项目所有的工作人员,是她们的用心和投入,将满满的爱、勇气和能量传递给了我们;感谢支持我们离家三周半去“放飞自我”的家人和同事们;谢谢参与本书写作的中国队姐妹,通过集体写作,我们找回了在船上的感觉;特别感谢王丽和吴颖,书稿后期的修订和编辑任务非常繁重,我们仨在居家隔离期间通过“深蓝之爱”工作群互相支持,接力前行,而这本书也成了我们在这段特殊时期的心灵慰藉;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李穆、上官小倍、罗洁馨、刘倍辰、石北燕等多位编辑,是她们的坚持和不断鼓励,让这本因为作者众多、协调不易而接近“难产”的书终见光明。

2020年9月,刚从疫情中走出来的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示,中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世界携手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复苏的路上,中国挺身而出。作为“家园归航”中国队的成员,我们很荣幸能在国家提出“碳中和”愿景的第一时间出版这本书,用我们的践行故事和切实行动,表达自己的郑重承诺。

不管是南极,还是内心真我,都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能量是可以传递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把能量传递给更多的读者。所以,我们最要感谢的是你,感谢你选择了这本书,希望它可以使你更加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爱我们共同的地球母亲。如果读完这本书,你开始反复地问自己:我选择的是我真心喜欢的吗?恭喜你,这是深蓝“后遗症”的典型特征,说明我们是同类。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

“家园归航”第三届中国队成员
《我们选择的自己》作者
王彬彬
2020年12月8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