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一节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六条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要求
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 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 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 但是, 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 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法 律〕
《标准化法》 (2017年11月4日)
第2条 本法所称标准 (含标准样品), 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第二十七条 产品及其包装上的标识要求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 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 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 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 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 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 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 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 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 限期使用的产品, 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 使用不当, 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 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法 律〕
1. 《商标法》 (2019年4月23日)
第10条 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一) 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国歌、军旗、军徽、军歌、勋章等相同或者近似的, 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的名称、标志、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
(二) 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该国政府同意的除外;
(三) 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该组织同意或者不易误导公众的除外;
(四) 与表明实施控制、予以保证的官方标志、检验印记相同或者近似的, 但经授权的除外;
(五) 同“红十字”、 “红新月”的名称、标志相同或者近似的;
(六) 带有民族歧视性的;
(七) 带有欺骗性, 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
(八) 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 不得作为商标。但是, 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 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
第11条 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
(一) 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
(二) 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
(三) 其他缺乏显著特征的。
前款所列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 并便于识别的, 可以作为商标注册。
第12条 以三维标志申请注册商标的, 仅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或者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 不得注册。
第13条 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 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 容易导致混淆的, 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 误导公众, 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第14条 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 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 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 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 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 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 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在商标注册审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 商标局根据审查、处理案件的需要, 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在商标争议处理过程中, 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 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处理案件的需要, 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在商标民事、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 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 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 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第15条 未经授权, 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自己的名义将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进行注册, 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与他人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申请人与该他人具有前款规定以外的合同、业务往来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明知该他人商标存在, 该他人提出异议的, 不予注册。
第16条 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 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 误导公众的, 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但是, 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
前款所称地理标志, 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 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 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第17条 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的, 应当按其所属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按对等原则办理。
第18条 申请商标注册或者办理其他商标事宜, 可以自行办理,也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商标代理机构办理。
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的,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商标代理机构办理。
〔部门规章及文件〕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 (2011年2月23日 国质检法 〔2011〕 83号)
四、关于对产品标识的监督问题
(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产品标识必须真实, 并符合下列要求: 具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具有中文标注的产品名称, 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生产者的厂名、厂址,以及其他有关标识内容。不符合上述规定的, 应当依法责令产品的生产者改正。
(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产品 (包括进口产品) 标识应当使用中文, 对产品名称、厂名、厂址、规格、等级、含量、警示说明等标识应当使用中文而未用中文标注的产品, 应当依法责令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改正。
(三)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有关标识的规定, 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了《产品标识标注规定》, 总局发布实施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和《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 目的在于引导企业正确标注标识。有关标识的具体标注方法, 应当按照上述规定执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严格按照上述规定开展产品标识行政执法工作。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标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请示答复〕
3. 《关于委托加工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标识标注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1年6月27日 国质检 〔2001〕 41号)
一、有证企业 (委托方) 委托另一同一种产品有证企业 (被委托方) 进行生产, 委托方负责全部产品销售的, 企业可选择以下两种标注方式:
1. 产品或其包装上应当标注委托方的名称、地址和被委托方的名称和生产许可证标记、编号;
2. 产品或其包装上应当标注委托方的名称、地址以及生产许可证标记、编号。
二、无证企业 (委托方) 委托有所委托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 (被委托方) 进行生产, 委托方负责全部产品销售的, 产品或其包装上应当标注委托方的名称、地址, 以及被委托方名称和生产许可证标记、编号。
三、任何企业不允许委托无证企业进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产品的生产, 一经发现, 按无证产品查处。
四、对采用以上标注方式的企业应持委托方和被委托方签署的有效合同及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许可证办公室备案同意后方可标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许可证办公室应将备案情况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并及时服踪和掌握企业变化情况。
〔案例指引〕
刘雪娟诉乐金公司、苏宁中心消费者权益纠纷案 (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5年第6期)
裁判摘要: 化妆品经营者在限期使用的化妆品包装上虽标注限用合格日期, 但没有说明该日期的确切含义, 造成消费者无法了解化妆品的安全使用期, 属于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该案也是国家标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冲突的实例, 尽管符合国家标准, 但不符合强制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 企业也应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危险物品包装质量要求
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储运中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 其包装质量必须符合相应要求,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标明储运注意事项。
〔行政法规及文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13年12月7日 国务院令第645号)
第二章 生产、储存安全
第11条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 负责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行业规划和布局。
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乡规划, 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 规划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
第12条 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应当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论证, 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 并将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的情况报告报建设项目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45日内作出审查决定, 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 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第13条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 并对危险化学品管道定期检查、检测。
进行可能危及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的施工作业, 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的7日前书面通知管道所属单位, 并与管道所属单位共同制定应急预案, 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管道所属单位应当指派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管道安全保护指导。
第14条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前, 应当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 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生产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 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负责颁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部门, 应当将其颁发许可证的情况及时向同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通报。
第15条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与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并在危险化学品包装 (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所载明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的,应当立即公告, 并及时修订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第16条 生产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 将该危险化学品向环境中释放等相关信息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第17条 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材质以及危险化学品包装的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 (重量), 应当与所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
第18条 生产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企业, 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 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经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方可出厂销售。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及其配载的容器, 应当按照国家船舶检验规范进行生产, 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定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方可投入使用。
对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 使用单位在重复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 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 应当维修或者更换。使用单位应当对检查情况作出记录, 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19条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 (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 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 居住区以及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 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 (馆) 等公共设施;
(三) 饮用水源、水厂以及水源保护区;
(四) 车站、码头 (依法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通信干线、通信枢纽、铁路线路、道路交通干线、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以及地铁站出入口;
(五)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 (养殖小区)、渔业水域以及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六) 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七)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八)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场所、设施、区域。
已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 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其所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 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组织实施。
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选址, 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
本条例所称重大危险源, 是指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20条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应当根据其生产、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 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 并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应当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21条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 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
第22条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 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提出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安全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在港区内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23条 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可用于制造爆炸物品的危险化学品 (以下简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的单位, 应当如实记录其生产、储存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流向, 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防止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 发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的, 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应当设置治安保卫机构, 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
第24条 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 (以下统称专用仓库) 内, 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 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方法以及储存数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第25条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
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 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在港区内储存的, 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和公安机关备案。
第26条 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 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专用仓库,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技术防范设施。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安全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检测、检验。
第27条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 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妥善处置其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以及库存的危险化学品, 不得丢弃危险化学品; 处置方案应当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对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未依照规定处置的, 应当责令其立即处置。
第三章 使 用 安 全
第28条 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其使用条件 (包括工艺) 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 并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 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第29条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 (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除外, 下同), 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
前款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 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
第30条 申请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化工企业, 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外, 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有与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 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三) 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四) 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第31条 申请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化工企业, 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审查, 自收到证明材料之日起4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 颁发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 不予批准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其颁发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情况及时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通报。
第32条 本条例第十六条关于生产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的规定, 适用于使用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 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关于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的规定, 适用于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第二十二条关于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的规定, 适用于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
第四章 经 营 安 全
第33条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 (包括仓储经营, 下同) 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
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其厂区范围内销售本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 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规定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港口经营人, 在港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 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第34条 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经营场所,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 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储存设施;
(二) 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三)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四) 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五) 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35条 从事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 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从事其他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 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有储存设施的, 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人应当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审查, 并对申请人的经营场所、储存设施进行现场核查, 自收到证明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 颁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不予批准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其颁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及时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通报。
申请人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后, 方可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经营危险化学品还需要经其他有关部门许可的, 申请人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时还应当持相应的许可证件。
第36条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储存危险化学品的, 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二章关于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商店内只能存放民用小包装的危险化学品。
第37条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不得向未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 不得经营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者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
第38条 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 凭相应的许可证件购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凭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购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前款规定以外的单位购买剧毒化学品的, 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 购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 应当持本单位出具的合法用途说明。
个人不得购买剧毒化学品 (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 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第39条 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 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 营业执照或者法人证书 (登记证书) 的复印件;
(二) 拟购买的剧毒化学品品种、数量的说明;
(三) 购买剧毒化学品用途的说明;
(四) 经办人的身份证明。
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前款规定的材料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 颁发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 不予批准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第40条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销售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应当查验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不得向不具有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对持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 应当按照许可证载明的品种、数量销售。
禁止向个人销售剧毒化学品 (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 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第41条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销售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应当如实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经办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所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用途。销售记录以及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相关许可证件复印件或者证明文件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销售企业、购买单位应当在销售、购买后5日内, 将所销售、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并输入计算机系统。
第42条 使用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不得出借、转让其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因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等确需转让的, 应当向具有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的单位转让, 并在转让后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报告。
第五章 运 输 安 全
第43条 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 应当分别依照有关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 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第44条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的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应当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取得从业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
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应当遵守安全作业标准、规程和制度, 并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或者监控下进行。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集装箱装箱作业应当在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的指挥或者监控下进行,并符合积载、隔离的规范和要求; 装箱作业完毕后, 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应当签署装箱证明书。
第45条 运输危险化学品, 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
用于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应当封口严密, 能够防止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因温度、湿度或者压力的变化发生渗漏、洒漏; 槽罐以及其他容器的溢流和泄压装置应当设置准确、起闭灵活。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 应当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
第46条 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 托运人应当委托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的企业承运。
第47条 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 应当按照运输车辆的核定载质量装载危险化学品, 不得超载。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技术条件,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当悬挂或者喷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警示标志。
第48条 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 应当配备押运人员, 并保证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处于押运人员的监控之下。
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因住宿或者发生影响正常运输的情况, 需要较长时间停车的,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运输剧毒化学品或者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 还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49条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划定, 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第50条 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 托运人应当向运输始发地或者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托运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 拟运输的剧毒化学品品种、数量的说明;
(二) 运输始发地、目的地、运输时间和运输路线的说明;
(三) 承运人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运输车辆取得营运证以及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取得上岗资格的证明文件;
(四) 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购买剧毒化学品的相关许可证件, 或者海关出具的进出口证明文件。
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前款规定的材料之日起7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 颁发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不予批准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第51条 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途中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出现流散、泄漏等情况的,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警示措施和安全措施, 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通报。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52条 通过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 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关于危险货物水路运输安全的规定。
第53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确定船舶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相关安全运输条件。
拟交付船舶运输的化学品的相关安全运输条件不明确的, 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应当委托相关技术机构进行评估, 明确相关安全运输条件并经海事管理机构确认后, 方可交付船舶运输。
第54条 禁止通过内河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前款规定以外的内河水域, 禁止运输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
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的范围, 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和水环境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危害后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规定并公布。
第55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对通过内河运输本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危险化学品 (以下简称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 实行分类管理, 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方式、包装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等分别作出规定并监督实施。
第56条 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 应当由依法取得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的水路运输企业承运, 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承运。托运人应当委托依法取得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的水路运输企业承运, 不得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运。
第57条 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 应当使用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适装证书的运输船舶。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针对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制定运输船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并为运输船舶配备充足、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 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证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证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的副本应当随船携带。
第58条 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材质、型式、强度以及包装方法应当符合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包装规范的要求。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单船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有限制性规定的, 承运人应当按照规定安排运输数量。
第59条 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作业的内河码头、泊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范, 与饮用水取水口保持国家规定的距离。有关管理单位应当制定码头、泊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并为码头、泊位配备充足、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作业的内河码头、泊位, 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60条 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进出内河港口, 应当将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危险特性、包装以及进出港时间等事项, 事先报告海事管理机构。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 应当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通知报告人, 同时通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定船舶、定航线、定货种的船舶可以定期报告。
在内河港口内进行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过驳作业, 应当将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危险特性、包装和作业的时间、地点等事项报告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 应当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通知报告人, 同时通报海事管理机构。
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内河航行, 通过过船建筑物的, 应当提前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报, 并接受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管理。
第61条 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内河航行、装卸或者停泊, 应当悬挂专用的警示标志, 按照规定显示专用信号。
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内河航行, 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引航的, 应当申请引航。
第62条 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内河航行, 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规定。内河航道发展规划应当与依法经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相协调。
第63条 托运危险化学品的, 托运人应当向承运人说明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以及发生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妥善包装, 在外包装上设置相应的标志。
运输危险化学品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的, 托运人应当添加,并将有关情况告知承运人。
第64条 托运人不得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 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货物托运。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交寄危险化学品或者在邮件、快件内夹带危险化学品, 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物品交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得收寄危险化学品。
对涉嫌违反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邮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开拆查验。
第65条 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依照有关铁路、航空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97条 监控化学品、属于危险化学品的药品和农药的安全管理,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质以及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不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对燃气的安全管理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危险化学品容器属于特种设备的, 其安全管理依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98条 危险化学品的进出口管理, 依照有关对外贸易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进口的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安全管理, 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 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第99条 公众发现、捡拾的无主危险化学品, 由公安机关接收。公安机关接收或者有关部门依法没收的危险化学品, 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 交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其认定的专业单位进行处理, 或者交由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处理。处理所需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
第100条 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尚未确定的, 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对该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环境危害性、毒理特性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 需要调整危险化学品目录的, 依照本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第101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 依照本条例规定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 应当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限内, 申请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
第102条 本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九条 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生产者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第三十条 禁止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 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法 律〕
《产品质量法》 (2018年12月29日)
第53条 伪造产品产地的, 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 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责令改正, 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 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
〔案例指引〕
江苏天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诉湖南昊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8年第10期)
裁判摘要: 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实际使用的、与中文企业名称存在对应关系、已具有识别市场经营主体作用的英文名称, 可以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擅自在出口商品上使用他人英文企业名称, 对他人造成损害的, 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损害赔偿额, 可以根据权利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予以确定。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可以根据侵权商品的销售量乘以权利人商品的单位利润所得之积计算。在查明侵权商品销售量年度区间分布时, 可以侵权商品年度销售量乘以权利人商品该年度单位利润所得之积计算。权利人商品的利润一般应按照营业利润计算, 在销售利润的基础上扣除相应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第三十一条 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生产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法 律〕
1. 《商标法》 (2019年4月23日)
第57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 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 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 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 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 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 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2. 《反不正当竞争法》 (2019年4月23日)
第18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规定实施混淆行为的, 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违法商品。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 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 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 可以并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
经营者登记的企业名称违反本法第六条规定的, 应当及时办理名称变更登记; 名称变更前, 由原企业登记机关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代替其名称。
〔部门规章及文件〕
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 (2011年2月23日 国质检法 〔2011〕 83号)
八、关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认定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以下行为应当认定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四) 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行为。指在产品、标签、包装上, 用文字、符号、图案等方式非法制作、编造、捏造或非法标注质量标志以及擅自使用未获批准的质量标志的行为。质量标志包括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认可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标志、国外的认证标志、地理标志等。
第三十二条 生产者的禁止行为
生产者生产产品, 不得掺杂、掺假, 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二节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 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第三十四条 保持销售产品质量的义务
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 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
第三十五条 禁止销售的产品范围
销售者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
〔部门规章及文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2011年2月23日 国质检法 〔2011〕 83号)
八、关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认定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以下行为应当认定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一)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产品, 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行为。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指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依据其行政职能, 按照一定的程序, 采用行政的措施,通过发布行政文件的形式, 向社会公布自某日起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失效、变质产品, 指产品失去了原有的效力、作用, 产品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失去了应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第三十六条 销售产品的标识要求
销售者销售的产品的标识应当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法 律〕
《产品质量法》 (2018年12月29日)
第27条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 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 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 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 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 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 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 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 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 限期使用的产品, 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 使用不当, 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 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第三十七条 禁止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销售者不得伪造产地, 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法 律〕
1. 《产品质量法》 (2018年12月29日)
第53条 伪造产品产地的, 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 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责令改正, 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 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
〔部门规章及文件〕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 (2011年2月23日 国质检法 〔2011〕 83号)
八、关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认定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以下行为应当认定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二) 伪造产品产地的行为。指在甲地生产产品, 而在产品标识上标注乙地的地名的质量欺诈行为。
(三) 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行为。指非法标注他人厂名、厂址标识, 或者在产品上编造、捏造不真实的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以及在产品上擅自使用他人的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销售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第三十九条 销售者的禁止行为
销售者销售产品, 不得掺杂、掺假, 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