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经典365首: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精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学民歌、爱民歌、写民歌、编民歌

民歌,人民之歌,民族之歌。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民间歌曲,至今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一个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历史、宗教的影响下,都流传着很多民间音乐作品。这些优秀的民歌作品,通过不同的曲调、歌词和乡土语言,传递着人民对历史、家乡、生活的热爱,反映着我国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生活的真实感受!

在我学习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传统民歌给了我深厚的艺术滋养。它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

记得小时候,身处大西北的我,幼年最早的音乐记忆,就是好听的西北民歌、回族花儿、陕北秧歌剧、和秦腔音乐。少年时到成都读小学初中,又迷上了四川民歌与川剧、清音、车灯曲艺,被其耳濡目染。移居江西老家后,音乐创作起步阶段,领悟到学习民间音乐的重要性。我曾经上井冈山搜集红军歌谣,下瑞昌学唱民歌号子,去兴国记录红色山歌,到武宁研究锄山鼓,到萍乡、宜春学习春锣、评话等乡土曲艺,还拜赣剧、采茶戏艺人为师学唱地方戏曲。

20岁那年,为了学习祖国各地的优秀民歌,趁着“大串联”的潮流,我从江西南昌出发,经过杭州、上海、南京、天津、北京、银川、兰州、西安、乌鲁木齐、成都、郑州、广州,三个多月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都是去当地的歌舞团、音协、文化馆、音乐院校,拜师求教,抄写、索取、购买,搜集民间音乐资料。记得出门时只背了一个小小的军用挎包,回家时多了一个沉甸甸的大麻袋,里面装满了音乐图书资料。

改革开放后,我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求学期间,老院长江明惇先生的“民歌概论”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我由衷地喜爱民歌,可以说烂熟于心。

在我五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写出了五千多首词曲作品,包括岭南甜歌、流行民歌、军营民谣、儿童歌曲、艺术歌曲等各门类。还培养了杨钰莹、陈思思等众多歌手弟子。要说我的音乐创作特点,浓郁的民族风格,突出的中国气派,是我一贯的追求。本书中收录的《茶山情歌》《风含情水含笑》《情哥去南方》《风调雨顺》《中国茶》等,都是我“民族歌曲时尚化、流行歌曲民族化”艺术追求的创作成果,也是为广大听众们所熟知的新民歌作品。

为了编好这本歌曲集,我从自己多年来收集的数千首中国传统民歌,和音乐家们不同时期创作的民歌风原创歌曲中,精挑细选了365首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民族唱法歌曲,汇集成这本《民歌经典365首: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精选》,奉献给广大喜爱民歌的读者。

为方便检索,我将这些作品分成了七大类,即:央视春晚与青歌赛金曲、歌剧舞剧与音乐剧选曲、民族唱法声乐教学曲目、电影电视剧主题歌插曲、乡土民歌与民歌改编曲、戏歌古风戏曲曲艺选段、民通与流行新民歌速递。并将其中几个类别的歌曲,按照演唱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便于读者选曲与教学使用。

本书选编的民歌题材广泛,旋律优美,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堪称经典。而且传唱广泛,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少量传统民歌,因民歌传唱地区与演唱者不同,歌曲的演绎版本与记谱方式也有不同。我们选取了流传面最广的版本。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调整。

国家一级词曲作家、著名音乐制作人 吴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