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标签添加
听着系统的解释,长乐逐渐明白了建模在这里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相当于一个动作模拟器(规划行动预案)。
首先,要在系统内生成一个自身的“鼠体三维图”,这个三维图,主要是由整体躯干的不同部位所构成的,部位则利用点连成线来表达出来(想象一下人体穴位图或者是西方的星座图)。
这里最主要的的就是四肢了。
因为本次目标,就是利用四肢。
当长乐每一个身体部位动起来的时候,对应三维图里的肢体点线就会跟着动弹。
点会牵连到线,线会带动全身。
每一次行动记录后,就会形成一组完整的三维图动画(只有点和线的物体的动态图动画)。
这个三维动画过程,会被系统记录下来,作为单一“文件”临时存储。
然后再有新的行动形成新的三维动画。
当得到一定次数的动画后,就会从这几次的动画中筛选出最优的那个。
所谓最优,或许是距离最接近目标点,最有效率,能耗最小,动静最小,对目的完成度最好等不同标准(按照意图进行遴选)。
当然也可以尝试将这些不同动画过程进行融合,扬长避短进行修正,以模拟出更好的行动方案。
怎么说呢,有点儿像是一个数据“迭代”的过程(虽然真正的迭代远比这个复杂)。
当这个最优动画过程生成以后,后面只要实现这个行动模型就行了。
只要使得全身肢体对应的点和线每一次(每一帧)运动时的位置和模型里的一模一样,行动就不会出现任何偏差。
当然,本体可以主动去修改这个模型里的细节。
说做就做,长乐开始了第一次加速助跑,当双前爪落在了树干上,整套动作完成的时候,系统中第一组点线透视图动画生成。
然后是第二组、第三组。
最终系统合成出了一个身体抵达树干位置最高点的方案。
而且每当长乐的身体动作吻合预案动画里每一帧的动作细节时,对应的点和线就会亮起来,颇有些玩劲乐团那类键盘击打游戏的快感,这让他动力十足,强迫症再次发作。
当然,也不是总能和标准动作完美契合就对了。
长乐整体动作的吻合度,最高也就到55%,但这已经能够将他每次的跳跃和抵达高度维持在最高点了。
不过这个高点,始终还是距离那根树杈有些远。
长乐心想,看来方法是确定了,剩下就是练习了。
现在的一小步,将是以后的一大步,这个基础必须要夯实了,所以不能焦急。
往后先重复这一行为吧,狩猎的事后头再说。
这次回去的途中,系统询问如何处理这些临时的动态图动画。
当然是有用的留下,没用的删除了。
受此激发,长乐决定给主菜单栏增加一个新的项目(标签)。
系统待机的时候,【帮助】上方的标签名称是【待机】,当系统被激活进入主界面完全运作时,【待机】文字则会变成【运作中…】。
这给长乐的感觉,是【待机】这个标签项,属于临时运作的功能。
它几乎可以处理一切临时性的事务,包括各类提醒,还有一些即时性的功能(譬如前头挖洞时的秒表计时)。
但这个标签项里的内容,在执行完成之后,是不会被长久保存的。
所以,方乐再次动用了加号的编辑功能。
他在已有的【对象】、【本体】之后,添加了一个【模拟】标签(且将【食物】调整到了模拟之后),负责建模的功能,这个标签里的留存确认项目,应该会被存入所谓的“数据库”吧。
这就方便很多了。
有了这个功能以后,长乐仿佛发现了新天地。
他下一天先是到石山四周体验了一下新的挖洞模式,在【模拟】标签内生成了一套新的挖掘预案,结果将挖洞效率提高到了2分半以内,当真是效果不凡。
不过负面后果是有的。
这一天他挖了几次洞后就什么都干不了了。
毕竟长距离挖洞,比单纯的助跑爬树要更耗费体能。
偏偏系统运作的事情越复杂,所耗费的能量也越多。
往后他只好继续已有的计划:爬树。
又几天之后,长乐终于成功爬上了那根树杈,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然后——
跳下来继续爬。
因为从几天的爬树过程里,他收获了数据的持续增长。
5小项(呼吸视觉嗅觉听觉消化)里,呼吸能力得到了额外的提升,从0.3到了0.4.
爪部力量到了60大关,肉体综合强度到了25,咬合力57.
虽然体重进步不多(11.5KG),但是肌肉含量达到了0.34.
长乐觉得,这个模拟功能,其实也有给身体数据的进步增幅的效果。
毕竟就算是很寻常的健身,也是需要科学规划的。
模拟功能展现出的一系列动作,是将身体部位的力量释放以最优化的方式糅合在一起,以形成符合生物学规律的连贯性动作。
所以长乐虽然时常感到浑身疲乏,但是局部部位因为激烈运动而酸痛这种事很少发生。
所谓道法自然,果然是古今至理。
长乐接下来重复这个爬树动作,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本体。
而且多次重复的话,身体和模拟预案的契合度也会提升。
现在他每一次重复模拟预案,契合度都可以达到55%左右,也就是说几乎每次都能成功地跳上树杈。
这之后,他的爬树行为再无明显增进身体数据的效果,加上一直缺乏额外肉食补充,一直这么枯燥练习的话,恐怕产生负面影响,只好停了。
树杈上,长乐呈俯卧姿态,正盯着大树底下直线十多米外草丛上的一头墨绿色昆虫。
熟悉的外观,是之前见到过的那种大蚱蜢。
大蚱蜢算是这附近的丛林里,最常见的大型低攻击性昆虫了,数量也不少,不怕涸泽而渔。
可以作为稳定的优质蛋白来源。
所以长乐的狩猎首选就是这个东西。
这货几乎只要他在树上守候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只飞过或者落在附近歇脚进食。
虽然它的体色接近环境,有保护功能,静止的时候除触角和嘴巴外几乎一丝不动,但长乐占据了高位,加上视觉能力的增幅,很容易就能发现和锁定目标。
很好,它还在吃草叶,没有警惕的样子。
长乐在树杈上趴立了起来,感觉差不多的时候,整个身体猛然冲刺了出去。
黑色与绿色眼看要在地面上交汇,大蚱蜢却在关键时刻一振翅飞走了。
长乐颇为失望,又后悔。
啊,是不是可以使用模拟功能呢?不过好像这个功能得先开启,让系统记录一次三维动态图才行。
但是系统却在此刻主动提示:基本数据资料已录入数据库,可以预模拟。
预模拟?什么意思?
长乐过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
模拟功能其实并没有那么死板。
就这个狩猎过程来说,整体其实相当简单,就是在树杈上起跳,向下降落,并击中可以运动的目标大蚱蜢。
大蚱蜢的视力似乎是运动性察知,也就是当长乐匍匐不动的时候,它不会判定为威胁。
相反当长乐在半空飞掠过去的时候,大蚱蜢一定能够察知,并且会展翅躲避。
能不能捕捉到目标,就是看飞掠的速度、角度曲线,是否赶上逃离过程中的蚱蜢。
现在蚱蜢振翅飞走所产生的个体数据已经有了,完全可以抛开实物进行预演式的模拟。
总之,长乐回归了树杈上,等到下一只蚱蜢出现在了附近以后,系统模拟出优化了的三维动作图,他契合着动作图,四肢用力跳了下去。
信仰之跃——
哈哈,太好了。
长乐狂喜。
他的落点,正好就和蚱蜢撞上了。
锋利的双前爪直接切入了蚱蜢肚腹上,还穿透了其翅膀,这下这头蚱蜢逃不脱了。
长乐兴奋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终于第一次狩猎到了跟自己同级别体型的猎物了。
虽然由于他的体型增长,大蚱蜢的体型也就相当于他的1/2。
万事开头难,以后会不断成功的,毕竟他有系统模拟。
谁知下一刻,系统忽然汇报:
“身体受损中,察知到致命威胁!”
长乐顺着提醒侧头一看,脑子登时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