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人性与人生的悖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苦与乐因果关系论

无论是东方的佛教,还是西方的基督教,其立意和根基,都认同人与生俱来,必与苦乐相伴。

看看2017年11月,沙特那些过惯了骄奢生活的王子们,一夜之间被反腐浪潮刮进了利雅德丽斯卡尔顿酒店。尽管这是个五星级酒店,但这一帮子富可敌国却失去了自由的王子们,不知道住进去是啥滋味。

苏轼早就说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位吟诵过无数千古绝唱的大才子,身处北宋神宗和哲宗开明之世,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20岁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当时主考官欧阳修评价他“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果不其然,后来的唐宋八大家中,他苏家父子就占了三位,而他论才名确应居首!这个大才子的一生可不怎么美妙,竟是与颠沛流离和贫困潦倒相伴,按他自己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诗中所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于此,可知人生的苦乐无可选择,关键是怎么对待。

孟子就认为苦难是成长的摇篮:“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纵观古今中外人才之成长,真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验证了孟子的睿智论断。

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称霸。同样是苏轼,尽管他一生仕途上三起三落,备受磨难和艰辛,生活上也屡遭不幸,虽少年得志,却中年又丧子,后来妻子又病没于颠沛流离之中,唐宋八大家中他是罕见的苦命之人。也许正因如此,才“曾益其所不能”,苦难使他拥有了超乎寻常的乐观豁达和物我两忘的境界,粮食不够就躬耕自足,颠沛流离就寄情山水,远离富贵喧嚣,把一般人看起来挺苦的日子过出了自己的别样风景,现在杭州西湖四大名菜“东坡肉”,就是他在黄州发明并带过去的。除此之外,东坡羹、东坡饼、东坡玉糁,还都是他的美食杰作。可以说特殊的经历和生活道路,成就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至诚,使他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华!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心灰意冷之余,他仍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一生屡次被贬,苦难为伴,却创作了数以千计的诗词、散文,还有大量的书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一代文宗。

于此可见,有时,也许真的是国家不幸诗人幸,大灾大难出大才。

但这往往是对超凡脱俗的人而言,就一般人而论,恐怕还是想过点太平的日子,并不想去通过遭遇苦难这个过程去流芳千古。

毕竟,天才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只能平平淡淡过点小日子。而且在现代社会,许多国家没有什么内忧外患,照样也人才辈出,无论是科学技术水平,还是精神话语权,都站在人类的巅峰,说明苦与乐未必是绝对的。

苦为乐之果,乐为苦之源。

就国家而言也是如此。艰难困苦,往往玉汝于成;功成名就,登上辉煌之巅,恰成衰落和覆亡的起点。

所以,举凡一国家、民族乃至个人,能否经得起苦乐因果转换的考验,乃是兴衰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