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企业践行(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 论

打造中国企业的“一带一路”践行模式

翟 崑 熊 岚1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使企业通过全球价值链设计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布局,立足本土优势,吸纳全球优质资源,逐步建立起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国际化运营体系。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当地企业的密切合作,各方越来越认识到相互依存是全球化时代下的共赢选择。许多中国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也摸索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在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对企业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的行为模式进行总结梳理,不但可以为企业进一步发展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同时也为“一带一路”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带来启发和思考。

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很多中国企业就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基本上完成了从区域性向全球性企业转变、从做产品向做品牌转变、从国际贸易向国际化经营转变。本文所探讨的企业“一带一路”行为模式侧重于分析那些综合实力较强并且已经具备一定海外经营能力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从“一带一路”倡议之初就开始积极响应,并在过去五年的实践过程中有过成功的项目经验,也遭遇过挫折。

这些企业从倡议之初多为国际产能合作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逐渐多元化发展到各个产业,包括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的工业生物技术产业、中药产业、文化产业等。他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开展的企业经营行为不仅仅是以产生经济效益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还兼顾企业公共外交的职能。

因此,企业“一带一路”行为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海外发展行为模式既有相似更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凸显“一带一路”倡议的最高目标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关键环节包括建构国际事业共同体,以国际合作为主导方式,以互联互通建设为主要内容,同时改进和改善全球治理,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通过分析整理倡议提出五年以来的大型企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践案例,发现这些取得不俗成绩的企业在开展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海外经营过程中,普遍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把握“一带一路”的宏观发展环境

从“一带一路”的整体发展概况看。到2018年,“一带一路”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一是区域合作范围在扩展。除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外,非洲、拉美等地区也积极要求与中国合作。二是区域合作的形式更加丰富,包括直接投资、自贸协定、发展战略对接等。三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以及海上几条通道将会带动新型区域合作,包括地区制度性合作以及海、陆、空、天、网等方面的多维连接。四是通过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合作,中国与相关区域的内外联通性和通达度加强,比如最近发展势头良好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将会加强上述作用。

从“一带一路”倡议五年以来的国际反映看,正面效果和负面效应同步发展。

一是战略协调与战略抗衡同步发展。目前与俄、英、法、德等大国,一些沿线支点和节点国家以及一些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战略协调和对接较好,与日本的战略沟通有所改善,但来自印度、美国等国家的战略抵制与抗衡也很突出。主要大国较难在“一带一路”上达成共识。

二是政策沟通与政策抵消同步发展。“政策沟通”在“五通”中的效果比较突出,一系列备忘录和协议的签署堪称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度性创新。但是仍有一些国家或出于疑虑,或受制于其他大国,回避绕行或两面性突出;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指责“一带一路”建设缺乏透明度,导致债务增加;相关国家政府换届,政策逆转对共建“一带一路”影响很大,2018年表现比较突出的是马来西亚政府更迭对中资项目的影响较大。

三是正面展示与负面反馈同步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初心美好,为世界发展提供公共产品。有一大批优质示范项目签约开工,高标准,高收益,惠及民生。但国际社会也普遍反映部分项目风险大、收益慢、周期长,过于突出中国元素(标准、投资、技术、劳工),忽视生态环保,不被当地民众理解,得不到当地民众支持,也遭遇一些非政府组织(NGO)和反对势力的攻击、抹黑等。尤其是传统的领土争端问题、地缘政治矛盾、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的加剧问题。另外,由于国情区情不同、利益诉求不同、规则机制不同、承载力不同,给区域合作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比如,适用于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机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与中亚、中国与非洲。有些大型项目不一定适合一些国土面积小、人口数量少的国家。

二、根据“一带一路”制定全球化战略

企业认真领会“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围绕“一带一路”核心制定实施全球化战略,主要方式包括企业高层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意义、深刻理解“丝路精神”等。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重中之重是以其“一把手”等高层领导为表率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以及中央“一带一路”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是企业深度融入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化能力、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历史机遇,并且积极响应国家倡议,形成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且持续贯彻执行。

“一带一路”建设有别于以往单纯的以追逐利润为主的国际化发展,突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丝路精神”。企业案例中,那些能够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取得较好效果的企业成功的根本便是始终立意高远、确立清晰的“一带一路”全球化发展战略和目标,因此收效显著,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持续增高,有的甚至超过50%。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是工程机械行业和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历经15年的国际化征程后,公司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契机,于2015年与11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共同启动柳工“一带一路”项目,随后柳工积极参与全球各地建设,2017年全年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7%,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占柳工海外总收入的60%,“一带一路”上的柳工收入同比增长47%。

三、建构“一带一路”海外发展新机制

企业贯彻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建构海外发展新机制,主要包括多元化开拓海外市场、国际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国际化运营的组织能力、依法合规经营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欧非大陆,各国之间有着不同的种族文化,不同的商业、经济、技术、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海外市场时没有现成的章法可循,于是企业大多以创新国际化经营体制机制为重点,搭建起了海外经营集中管理平台,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多元化开拓海外市场。中国企业根据“一带一路”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工业、农业、商业基础和市场特点,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分别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市场拓展方式,完善区域布局。这些企业大多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欧地区,着眼于高端研发资源,促进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在东欧(含俄罗斯)、中亚等政治相对稳定、农业和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市场,围绕价值链,进行全面布局;在东南亚等友好邻邦和农业主产国,强化渠道建设、夯实市场根基;在工业基础薄弱、中国企业具有口碑的非洲和部分中南美洲国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广农业机械化解决方案。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下简称“魏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和铝业生产企业,但中国不是铝土矿丰富的国家,魏桥集团在国内也没有铝土矿资源,所需铝土矿全部来自进口,充分利用国外矿石资源发展民族铝工作,到印度尼西亚、几内亚投资建设氧化铝厂、开采铝土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动产能合作。广西柳工基于不同的国家和市场,进行了不同模式的进入和深耕方式,比如在印度是“绿地建设”,在波兰是并购整合,在巴西是轻资产方式租赁厂房建设,在阿根廷是技术合作授权方式,等等,这种多元化的海外市场拓展方式收效显著,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全面提升了企业全球化运营的综合能力。

国际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组建一支具有国际化思维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才能造就国际化运营和全球客户服务的能力,才能实现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愿景。企业一方面注重派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员工的选拔和培养,做好生活保障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加强引进国际化人才,坚持海外员工的本地化,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发掘。有的企业在全球化运营的本地化实施中发现,海外本地员工参与到企业全球化运营的过程中对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生涯也产生增值贡献,这也是一种“同心”的融合过程,是“一带一路”的“新丝路精神”的践行。有的企业敢于大胆聘请外籍高级管理人才到中国本部工作,这些人才为企业的产品技术提升、研发体系建设和研发效率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集团”)是广东中医药龙头企业,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品牌“陈李济”、中国凉茶始祖“王老吉”等知名品牌,近年来,广药集团先后引进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邀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伟哥”之父弗里德·穆拉德院士担任广药研究总院首任院长,并邀请其技术团队一并加盟;邀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博士担任广药白云山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目前,广药集团拥有一支由2名诺贝尔奖得主、16名国内院士专家和国医大师领衔的科研人才队伍,在2018年发布的广东企业创新500强排行榜中,广药企业位居广州企业首位。

提升国际化运营的组织能力。国际化业务必然面临各个国家和地区时间、空间、地理区域、文化教育、商业环境、语言、法律、税务等一系列的差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企业纷纷利用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打造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国际化运营能力,成为企业从国际贸易(出口为主)业务到深入海外市场本土化经营运营的有力支撑。有的企业在总部成立国际事业部或“一带一路”项目组,作为全公司海外业务大平台,有利于海外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全球运营能力。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拖集团”)是一家以农业装备为核心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一拖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倡议,提出新的经营思路,即加快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市场,转变运营模式,从传统的贸易方式到合作方式,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成套解决方案,以海外战略市场突破带动国际业务快速发展。在研发链上,建设东欧研发中心,融合吸纳全球中高端资源;在制造链上,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进海外公司本土化发展;在市场链上,创新模式,强化渠道建设,在东北非、中南美推广农业机械化解决方案,助力东道国农机化水平提升;在供应链上,积极寻求与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加强互联互通,打造陆港多式联运物流中心。一拖集团重视企业部门的协同,在内部建立起以海外市场拓展为龙头,相关业务和职能协同配合、高效运作的流程体系,为全面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依法合规经营,积极做好风险防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高风险、高回报,市场难以预料和掌握的不确定因素多,企业普遍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开拓新市场新项目时,坚持充分论证、审慎决策、规范运作、缜密实施、科学合理地规避和防范风险,建立健全海外项目预警机制。此外,还有企业非常重视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加大防疾病、防恐怖袭击、防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把防范各类风险做到实处。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立集团”)是一家多元化投资发展的综合性企业,专注于企业运营孵化、产业投资、整合和经营。截至目前,华立集团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在俄罗斯及非洲等10多个国家设立业务机构,产品销售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立集团在海外拥有近20年的成功经验,公司曾将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归纳成十个方面的投资及选址要素,其中包括:所在国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度及包容性,所在国与地缘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所在国自身市场容量及其辐射半径,所在国的政局、法律、安全及工会状况,等等,这些论证标准充分说明,从项目启动之初就应有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合理规避风险。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建立起健全的海外项目预警机制,严格把好“经验准入、项目选择、可研论证、依法合规、合同条款、过程管控”六道关口,在开展境外投资业务时,强化境外投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

四、抓好“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形成示范效应

企业均会抓好“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主要方式包括大型项目实施、建立海外工业示范园等。抓好重大项目的实施,对获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展示中国企业的实力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以某个重大项目为抓手打造示范工程,采取措施确保重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由企业总部高层牵头垂直管理,编制重大项目实施及管理指南,认真总结项目经验教训,为后续其他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宝贵参考。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工期质量、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本土发展、全产业链合作等全方位把控,逐步将中国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全套技术优势、性价比优势等镶嵌到品牌价值中,树立中国企业的高端品牌形象,通过示范工程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比如,中国中铁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的轻轨项目,是中国技术标准、贷款资金、设计建设、装备制造和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出口的典型示范项目,现已成为当地一张最亮丽的名片。

除了抓好重大项目以外,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经常选择设立境外工业园这种方式,通过有规划地建设境外中国工业园,有选择地引导中国优势产能企业在园区设厂,使中国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有序、有效配置,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比如,华立集团在泰国设立泰中罗勇工业园,主要吸引汽摩配、机械、新能源、电子、建材等中国企业赴泰设厂,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成功吸引一百多家企业入驻,累计实现工业总值超过100亿美元,已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乃至东盟最大的产业集群中心和制造出口基地,还有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工国际”)在白俄罗斯设立的中白工业园、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集团”)在老挝设立的老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

五、借助“一带一路”合作推出中国标准

企业立足专业优势,加强跨国合作,提升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主要方式包括发起行业联盟、与东道国的政策沟通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中国企业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中国与沿线国家基本实现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等目标,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机械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基因技术等方面都有领先世界的技术,因此,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实践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在东道国逐渐组织行业联盟,参与政策的沟通制定等工作。中国中铁建设的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是非洲首条跨国准轨电气化铁路,其设计、建设、运营均适用中国标准,是中国第一条全产业链出口的铁路,已形成参与铁路沿线经济带建设的“亚吉模式”。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集装箱”)积极参与七国铁路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工作,创建了中欧班列国际协调机制,并于2017年9月作为跨西伯利亚运输协调委员会常务会员,在北京承办全体大会,进一步扩大中欧班列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中国铁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华大集团致力于科技创新政策沟通,与泰国政府相关部门共同主办泰国首届关于科学与技术伦理、法律与社会影响的研讨会,开展积极有效的政策沟通。

六、服务“一带一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和国家良好形象,以“文化相通”推进“民心相通”,主要方式是文化企业“走出去”,组织文化交流、援助、辅助政府做好民间沟通等。

在企业中间有一种说法,“三流企业输出产品,二流企业输出标准和规则,一流企业输出文化和核心价值”。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营过程中发现,由文化、价值观、行为和态度组合形成的跨文化差异和冲突不可避免,只有持之以恒地开展“本地化”经营,承担起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才能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中国中铁在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国等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公益事业,通过捐款、捐物、捐资助学等形式,为改善工程项目东道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帮助,通过义务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居民饮水、排污等利民工程,帮助东道国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和拥戴。另外一个层面,真正实现“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文化先行”是重要方式,即用文化交流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文化信仰和价值理念上的沟通,那么文化企业也就必须要参与其中。比如,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方特”)深耕文化旅游行业多年,打造了方特主题乐园,《熊出没》等动漫拳头产品,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极富文化特色的动漫影视作品出口及主题乐园的海外落地,建立起“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的纽带,展示现代中国的积极形象。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是中医药行业的广药集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中西医以及传统中医的使用历史,中医药在这些市场有一定的认同和群众基础。广药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开拓市场时,既提升产业发展,又同时推广了中医药和岭南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绝佳载体。

通过分析案例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全球化经营过程当中的特点可以发现,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虽然时刻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精神和原则为指导,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尚未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将自身在海外的社会责任活动视为公共外交,忽视了企业海外经营这一外在表现形式的“内在的”公共外交属性,即企业作为行为主体开展的公共外交,以该企业在东道国和国际社会中的非市场利益相关者为交往对象的一切交流、沟通、传播、交往和合作行为。也许是因为案例数目有限,企业的公共外交意识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不仅要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还要尽快适应海外市场规则和政治环境,有效的企业公共外交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顺利开展经营活动的有力保障。

在企业公共外交的框架下,企业的行为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五大类:(1)面向国际的公共外交,主要方式包括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加入全球行业协会等。(2)面向东道国的公共外交,主要方式包括实现本土化经营、践行社会责任、参与对东道国的援助、组织文化交流、展开政府公关等。(3)在国内开展的公共外交,主要方式包括举办国际会议展览、开展“请进来”培训等。(4)参加“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联盟。(5)发起成立并主导“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联盟。

中国企业在面向东道国的公共外交工作效果突出,能够较好地维护与东道国各个层面的关系,相关内容在上述特点总结中已详细阐述,此处不再重复;在国内开展的公共外交工作也比较成熟,特别是邀请海外合作伙伴赴中国参加全球性质的展会、论坛,加深彼此的沟通了解;在参与和发起并主导“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联盟方面,有些成熟且实力较强的企业有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但总体上相对比较欠缺,是下阶段主要发力和改进的方向。案例企业在面向国际的公共外交方面其实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主要缺乏自主意识,缺乏对国际公共外交重要性的理解,更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这个方面,除了企业自身努力之外,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相应的支持,应把企业公共外交作为整体公共外交的重要方面,纳入国家整个公共外交战略总体规划,并逐步建立协调机制、整合资源,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公共外交活动,并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认真分析总结失败的案例。

企业所属行业各有不同,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其行为模式特征明显。深入研究企业“一带一路”行为模式是“一带一路”企业理论的有效补充,为构建全球商业共同体理论带来企业视角的思考。为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增加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经济、科技、文化合作,促进中国企业的自身发展,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提升企业开展公共外交的意识和能力,深化企业对新时代国际环境、东道国的理解认知,加快专业型公共外交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1【作者简介】翟崑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熊岚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