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财务管理的环境

企业的财务活动一定程度上是受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制约的,如技术、市场、金融、税收等,这些内外部条件总称为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决策应该是在财务管理环境制约下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和日常经营决策。下面重点介绍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影响较大的法律法规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

1.3.1 法律法规环境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企业行为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手段来进行的,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些就构成了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环境。企业的财务活动,无论是投资、筹资还是股利分配都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如企业组织的法律规范、税收法律规范、证券法律规范、结算法律规范、合同法律规范、破产法律规范等。

1.企业组织的法律法规

企业的组织形式包括公司制、合伙制和单一业主制。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企业都应该依法成立,依法经营,但不同形式的企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有所不同,具体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

《公司法》对公司制企业的设立条件、设立程序、组织机构、股份发行与转让、合并、分立、增资、减资、解散和清算等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公司法》是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强制性规范。

2.财务会计法律法规

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会计法》, 1993年和1999年分别进行了一次修正和修订,2017年11月进行了第二次修正,并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会计法》是财务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年2月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10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达了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原则与立场。2014年以来,结合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的变化,财政部陆续对一些准则进行了修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会计准则是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具体会计准则是以基本会计准则为依据,规定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和对会计处理及其程序作出的具体规定,将会计准则的要求具体化。

2006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财务通则》,该通则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财务通则》是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制定的。

3.税收法律规范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与公司制企业关系比较大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资源税暂行条例》)等。国家向企业征税是具有强制性的,企业向国家交税是法定的义务。向国家交税会使现金流出企业,减少企业价值。因此,财务管理就应该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在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决策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金融市场法律规范

公司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投资、融资、股利分配等离不开金融市场,因此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行为也要受到金融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以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等。

1.3.2 金融市场环境

公司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是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它需要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可以购买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进行金融产品投资;股利分配也要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因此,金融市场环境是企业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一种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金融市场是由主体、客体等要素构成的。金融市场主体是指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各个经济单位或个人,如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城乡居民、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市场主体可以分为资本需求者、资本供给者和中介机构。金融市场客体是指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如货币、企业或政府债券、企业股票、信用凭证等各种金融工具。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三个基本特征。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从非现金形态转变为现金的能力;收益性是指投资金融工具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收益;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工具预期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以上三个特性相互制约,流动性与收益性呈反方向变化,而收益性与风险性呈同方向变化。

2.金融机构及其种类

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资金的转移需要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是指资金融通过程中,在资金供求者之间起媒介或桥梁作用的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1)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主要经营存款、贷款等金融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提供投资和融资的信用工具、充当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代表政府从事国内外的金融活动等。商业银行,是指以经营存贷款、办理结算业务为主,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组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由国家专业银行发展而来的,绝大部分已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1987年以后按照股份公司制企业建立和经营的商业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设立的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除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信用的能力大大低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它不是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而是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并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并从中获利。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

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对该种机构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目前在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是由证券公司来承担的。

保险公司和各类基金公司是金融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从投保人和基金投资者手中聚集大量资金,将其投资于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上从而获取盈利。

财务公司类似于投资银行,在中国,财务公司是指依据《公司法》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设立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存款、贷款、结算、担保和代理等一般银行业务,还可以经人民银行批准,开展证券、信托投资等业务。

3.金融市场的种类

按照交易期限的长短,可将金融市场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短期金融市场是指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资金交易的市场,又称为货币市场。其主要特点包括交易期限短、交易的目的是满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求、金融工具具有较强的货币性。长期金融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交易的市场,交易工具主要是股票和债券等,又称为资本市场。其主要特点包括交易的目的是满足长期资金的需求、价格变动幅度较大等。

按照功能不同,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证券的市场,即企业或政府最初销售证券的市场,又称为发行市场或初级市场。二级市场是指证券发行后进行买卖的市场,又称为流通市场或次级市场。

以上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除此之外,金融市场还可以按照交割时间不同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按照直接交易对象不同分为国债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按照交易是否存在固定场所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等等。

4.金融市场与企业财务管理

金融市场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场所。企业的投资、筹资、股利分配等财务活动所涉及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的。首先,企业要发行证券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即现金从金融市场流入企业;其次,企业将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并经营这些资产使其产生现金;再次,所产生的现金一部分要再投入到企业中,一部分可以用于投资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产品,一部分则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股东,即流回到金融市场中。因此,企业要熟悉金融市场所提供的各种筹资方式和投资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金融市场中的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化反映了投资人对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的评价;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反映了资金供求的状况。这些都是企业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1.3.3 经济环境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分子,其许多经营活动都受到企业外部因素的制约,其财务管理当然也就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如经济周期、利息率变动、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等。

1.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的这种周期性波动一般同时会伴随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在扩张阶段,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表现为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速度快;在收缩阶段,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表现为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速度慢。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在扩张阶段,企业应该采取扩大投资与融资的规模的策略;而在收缩阶段,企业应该采取缩减投资与融资规模的策略。

2.利息率变动

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简称利率。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而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经济低迷和通货紧缩时,便调低利率,放松信贷。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的变动会牵动与其相关的金融工具(股票、债券等)价格的波动,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就会影响到企业投资的收益率和筹资资本成本的变化。因此,利息率变动是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3.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国政府具有较强的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家发展的产业政策等方面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企业在作财务决策时,要认真研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