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纬编针织物的分类
纬编针织物组织一般可分为原组织、变化组织和花色组织三类。纬编原组织是所有纬编组织的基础,其织物结构简单,编织容易。纬编组织原组织包括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和双反面组织。
纬编变化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合而成,即在一个原组织的相邻纵行间配置着另一个或者几个原组织,以改变原组织的结构与性能,如纬编织物中的变化纬平针组织、双罗纹组织等。
原组织与变化组织又称为基本组织,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相同结构的线圈单元,这些线圈单元以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基本组织。
纬编花色组织是采用不同的纱线,按照一定的规律编织不同的线圈而形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类:提花组织、集圈组织、衬垫组织、毛圈组织、长毛绒组织、菠萝组织、纱罗组织、波纹组织、衬经衬纬组织,以及由上述组织组合而成的复合组织等。
一、纬平针组织
纬平针组织又称平针组织,是最基本的单面原组织,它的结构如图2-3所示,是由连续的、结构相同的单元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纬平针组织在针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外观,圈柱覆盖着圈弧的一面为正面,如图2-3(1)所示,圈弧覆盖着圈柱的一面为反面,如图2-3(2)所示。
纬平针织物又称单面(针织)平纹布。由于圈柱的整齐排列,正面比较平滑光洁,由于圈弧对光线的漫反射,因此反面相对粗糙黯淡;在横向、纵向有较好的延伸性;有卷边性;由于纱线的捻度不稳定,线圈易歪斜;脱散性较大,可沿编织方向和逆编织方向脱散。
图2-3 纬平针组织的结构
纬平针组织较多用于汗衫、背心、内裤、睡衣等,也常用于T恤衫、运动衫等外衣。此外,纬平针组织在毛衫、袜子、手套等编织物中也较广泛。
二、罗纹组织
罗纹组织由正面线圈纵行与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的组合相间配置而成,罗纹组织的种类很多,它取决于正反面线圈纵行数的不同配置,如1+1罗纹、2+2罗纹、3+2罗纹。图2-4所示为由一个正面纵行与一个反面纵行交替配置成的1+1罗纹。
1+1罗纹组织的正反线圈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使连接正反面线圈的沉降弧产生较大的弯曲和扭转,由于弹性纱线,力图伸直。因此相同的线圈纵行相互靠近,织物两面都呈现出由正面纵行组成的直条凸纹,而反面纵行隐潜在正面纵行的直条凸纹下面,如图2-4(1)所示,只有在横向拉伸时才露出反面纵行,如图2-4(2)所示。
图2-4 1+1罗纹组织的结构
罗纹组织的纵向延伸性近似于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的针织物在横向拉伸时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延伸性,且弹性大小也取决于正反面线圈纵行的配置,其中1+1罗纹弹性最好。在罗纹织物中由于反面线圈纵行的隐潜,使得它比相同纵行数的其他织物宽度小,厚度大,卷边不明显(1+1罗纹完全不卷边),罗纹组织只能沿逆编织方向脱散。
图2-5 3+2罗纹组织的结构
采用不同的纵行配置,可形成纵向凹凸条纹,图2-5所示为3+2罗纹组织。由于罗纹组织有很好的延伸性和弹性,卷边性小,而且顺编织方向不会脱散,因此适宜制作弹力衫裤、健美服以及服装的衣领、袖口、下摆、裤口、袜口等。
三、双反面组织
双反面组织由正面线圈横列与反面线圈横列交替配置而成,图2-6是由一个正面横列与一个反面横列交替配置而成的1+1双反面组织。
图2-6 双反面组织的结构
双反面组织织物两面的正面线圈横列隐潜,线圈的圈弧凸出而圈柱凹陷,使织物两面看起来都像纬平针的反面,故称双反面织物。双反面织物在相同横列数下比其他组织的织物长度短、厚度大,并且有很好的纵向弹性和延伸性,其中1+1双反面组织最好。双反面织物不卷边,脱散性与纬平针织物相同。
双反面组织可根据正反面线圈横列的不同配置,以及正反面线圈按花型要求选针组合后可形成凹凸横条及凹凸几何图案,用色纱编织可形成凹凸彩条,广泛应用于羊毛衫、围巾、手套、毛袜及儿童毛衫生产中。
四、双罗纹组织
双罗纹组织是由一个罗纹组织的纵行间配置了另外一个罗纹组织的纵行的双面纬编变化组织。图2-7中是由两个1+1罗纹复合而成的双罗纹组织,也称棉毛组织。双罗纹织物的正反两面都只显露正面线圈,因此也称作双正面织物。
图2-7 双罗纹组织的结构
双罗纹组织也可因不同种类罗纹的配置而得到1+1双罗纹、2+2双罗纹、2+1双罗纹等。2+2双罗纹由两个2+2罗纹复合而成。
双罗纹织物厚实、挺括,表面平整,结构稳定,不卷边,在相同的针数下幅宽小于纬平针织物,大于罗纹织物。延伸性、弹性小于罗纹织物,只能沿逆编织方向脱散,且脱散性小于罗纹织物,织物强度较高。
利用双罗纹抽针方式可形成双罗纹凹凸纵条,利用色纱形成色织纵条、横条及方格效应。
双罗纹组织多用于制作棉毛衫裤、T恤衫、针织时装、运动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