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的本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表情

说到表情,身为读心人,我们可能很难绕过微表情这个概念。前些年有一部比较火的美剧lie to me,也就是《别对我说谎》,该剧以微表情领域的著名学者保罗·艾克曼为主角原型,生动刻画了主人公卡尔·莱克曼博士以微表情解读能力屡屡破获大案要案的故事,让大家对于微表情读懂人心的能力心生向往,一时间“微表情读心术”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浙江卫视的《王牌对王牌》节目中,我曾结合微表情、词语联想测试以及肌肉阅读去识破节目嘉宾张国立、沈腾、王源以及林更新这四人中,谁藏了我的怀表,最后的结果是我成功了。所以,微表情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要想解读微表情,我们首先要对微表情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认识。

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的是,人的面部主要会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表情,分别是轻微表情、局部表情和微表情。轻微的表情运用了脸部整体的肌肉,但是强度不会很大;脸部每一块肌肉都构成了表情的一部分,但变化并不明显。轻微的表情说明人的心理正处于弱势的情感状态,或者说,它表示我们可能是在有意识地掩饰某种强烈的情感,但没有获得成功,最终遗留下来了一些表情迹象。比如大家在看足球节目时,当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时,两队队员礼节性地相互拥抱。那一刻,你可以按下暂停键,细细地观察失败一方球员的表情,能感受到对方失落的情绪。这种轻微的表情会在脸上停留较长时间,因此我们很容易看到。

局部表情则指运用面部的一部分肌肉表现出来的情绪。这些表情可以非常强烈,也可以很轻微。正因为如此,局部表情既可能意味着一种微弱的情感,也可能意味着某种没能隐藏住的强烈情感。

而微表情,顾名思义,是指面部发生的极其微小、转瞬即逝的变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观察到对方脸上带着的某种表情,可能并不是微表情,而是属于前面所提到的轻微表情与局部表情。微表情往往是裸眼极难辨识出来的,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就没办法辨识它呢?其实不然。

比如,当一位员工被问到“你觉得你的老板为人怎么样?”时,他非常肯定地说:“老板为人公平正直,对待员工和蔼可亲。”话音未落,这名员工紧接着又说道:“老板对我特别好,当我工作出错的时候,他总是很包容……”

一个没有经过相关微表情训练的人很容易被这名员工的言语所打动,从而相信其老板的为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很遗憾,如果你将这段对话通过录像的方式回看的话,你极有可能看到,当这名员工提到老板为人正直而公道的时候,他仅仅只有嘴角向上扬起,大约形成仅1/5秒的讥讽表情,很快消失了。然后,当他继续说到老板对他的错误常常能包容的时候,他又向下蹙起了眉毛,同样转瞬即逝,这一表情说明了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正体验着害怕与担心。如果再综合观察她的肢体动作与呼吸情况的话,我们便可以清楚地判断出,这名员工不仅不喜欢自己的老板,反而对自己的老板有某种程度的恐惧。

通过以上这一案例,我们不难总结出关于微表情的如下特点:

1.它停留于面部的时间非常短暂,通常仅有1/5秒(也有说1/25秒)。

2.微表情来源于某种抑制与意识后的修正,也就是说,来源于外部的某种刺激导致我们产生了某种表情,但我们很快意识到不该出现这样的表情,同时成功加以抑制。所以,想要通过微表情解读他人,必须在有所谓“刺激源”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某段事先排演好的表达时,我们是无从判断的。

3.微表情不是单一出现的,往往伴随着与之不协调的肢体动作,比如抚摸脖子等脆弱部位,这代表了一种安慰性的动作。意思大致是,我刚才好像表现出了什么不应该表现出来的,我很焦虑,我要安抚一下自己。因此,我们会发现,要想识别微表情是非常困难的,但正如前面所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牢记七种典型的情绪类型,分别是惊讶、悲伤、愤怒、害怕、快乐、厌恶与轻蔑。练习的方法大致是,每天抽出半小时时间,将这些表情的图片观察一遍,并牢记每一种表情动用了哪些肌肉,然后,将眼睛闭起来试着去回忆每一种表情的面部细节特征,回忆一遍睁开眼睛确认一次。熟悉了这样静态的观察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动态的对话练习中。对我而言,最有效的莫过于找一家咖啡厅,坐在一个可以看到大部分人的座位上,环顾四周,试着屏蔽他们说话时的声音,只关注于他们脸上的表情,看看能不能找到你所熟悉的那七种表情。但是切记,不要强行对号入座,一定要确定你捕捉到了相应部位的肌肉运动。

还有一个方式也可达到这样的练习效果,那就是看电影,但是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声音完全关掉,我建议各位可以多看看国外的电影,正如我在前文中所说,西方人通常很善于运用情绪语言,是我们用于练习的绝佳范本。当然,无论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练习,切记不要妄下结论。

虽然微表情的练习有助于我们识别谎言,但仅仅靠它是不行的,为了提升识别谎言的成功率,我们必须结合其他肢体语言,甚至需要结合语言表达、人物的性格等很多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也许你会有所疑问,微表情可以被掩饰吗?其实,想要掩饰微表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微表情”属于一种“应激反应”。也就是说,它是我们为了抵御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情绪反应,而这种反应基本上是不依赖于自我意识的,换句话说,是来自于潜意识的,是我们很难自主控制的,甚至更多的时候是连自己都不会知道的。也正因为如此,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观察以及识别微表情的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也许你会说,就算能够识别出对方的微表情,就一定可以准确地识别谎言吗?答案毫无疑问,这远远不够!你还需要了解识别谎言的几个关键步骤:

1.建立常态化基准线

虽然我们拥有七种全世界共同的基本情绪,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在面对相同事情的时候,我们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感受与行为。因此,在评估一个人是否说谎之前,你要首先评估他在说真话时候的表情、行为、声音等方面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建立我们所说的常态化基准线。举例来说,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当我们面对一个长期相处的人,总是可以很容易就知道他什么时候说谎了,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地说出对方哪种表情或行为出卖了他们。这便是因为有关于这个人的常态化基准线早就植根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了。潜意识帮助我们快速检索出了对方在哪些地方一反常态。因此,我们很容易发现。

对于陌生人来说,我们就必须时刻注意收集有关建立基准线的线索。当然,基准线的建立不仅要从微表情出发去收集,还要从行为与其他方面去收集。在我们没有确切把握已经建立了对方的基准线的情况下,我们是不能够准确去分析对方的心理的。试着多多在生活中观察,你会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当然,仅仅观察并不够,我们还需要将对方说真话时的表情记录下来。无论是文字描述还是图片储存都可以,总之一定要记录。那么,当我们建立起了一个人的基准线之后,下一步呢?

2.学会使用检查性提问

要想令一个人出现应激反应,善于运用有效的刺激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最常使用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查性提问”。当我们对一个人抱有质疑的态度时,试着这样做,先让对方尽可能地处于放松或愉悦的状态下,随意地和他简单闲聊,记住任何涉及你所怀疑的事情,或是问一些你早就知道答案的问题,这就叫作“检查性提问”。借着这样的机会,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在说真话的时候是如何表现的。当你顺利地和对方交流过后,就到了比较关键的一步。

3.诱发谎言

举例来说,假设你想要去买一台电脑,但你并不了解哪个品牌的电脑性能更好,你可以通过一些别的渠道先行了解一个大概,然后走进电脑市场,并对某个品牌专卖店的老板说:“我从朋友那里得知,你家的电脑性价比非常高。”当然,我们知道,性价比是一个模糊性的词语,根本是个各有论断的词语,但这样的词语便可以诱发出对方的谎言,如果对方此时向你边赔笑脸边说道:“是的,没错。”那么,你就会明白对方有多么不诚实了。想要诱发对方的谎言,你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你的提问必须让对方听起来非常可信;第二,你必须完全确定你所提出的问题是一个谎言,也就是说,你需要用一个谎言去套取另一个谎言。

当我们完成了识别谎言的关键步骤之后,需要做的是,高度注意对方在你检查性提问过后所发生的基准线的改变。基准线的改变往往有这样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对方表现出了之前从未有过的表情或行为。

第二,先前可见的行为消失或改变。比如经常一脸微笑的人脸上的微笑突然消失了,变为转瞬即逝的惊讶,眉毛上挑、眼睛睁大、嘴角向耳后咧开。

当然,基准线的改变往往会带来一连串的反应,除了表情,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对于测谎来说,掌握以上这几个步骤,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当你熟练掌握它们,甚至训练成无意识的习惯后,你会减少犯错的概率。

最后,我想再分享给大家一些我个人在识别谎言的实践中所发现的几种很有效的“谎言情绪”:

1.惶恐不安

所有说谎者都会面临两方面的威胁:第一是担心谎言败露;第二是担心被他人视为骗子,也就是担心个人名誉。对于我们来说,发现对方惶恐不安的证据是揭穿谎言的有效途径。鉴别体征有如下几点:频繁的眨眼、言语停顿、口吃、无意义的复述、提高声调等都是显示对方正在体验着不同程度的不安。

2.罪恶感

对于说谎者而言,基本上没有人能够逃脱罪恶感的情绪,可以这么说,谎言越大,罪恶感会越重。根据保罗·艾克曼有关脸部表情的研究,罪恶感会令人表现出类似于悲伤的神情。也就是说,如果被怀疑的对象表现出莫名的悲伤或是垂头丧气的体态,我们就要保持警觉。此外,对于拥有罪恶感的人来说,还有一个语言表达特征需要我们格外留意,我们称其为“人格解离”。简单来说,说真话的人更愿意使用第一人称“我”,而说谎者更多时候会逃避这个人称,就像想要把罪恶的自己隐藏起来一样。

3.行骗后的欢愉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谎言也是另一种愉悦。”出乎大家的意料,行骗会给人带来某种程度的欢愉感。这是一种内心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感,鉴别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被怀疑者在说完自己的无辜之后,是否表现出了莫名的快乐或者笑容。

4.愤怒

愤怒本身并不是一种典型的谎言情绪,但是愤怒的表现时机以及程度,可以被我们用来识别谎言,原因来自于一个我们都知道的常识:不应该受到指责的人通常会对指责做出愤怒地回应,因此,说谎者善于假装愤怒。

人总归是有情感的动物,正是因为有了情感和情绪,我们每个人才变得与众不同。不过,在肯定感性风格的同时,我也想提醒一下各位读者朋友: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喜怒哀乐而调转风格,它是按照理性的轨道前进着的。

因此,理性才能协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