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neonata1 intracrania1 hemorrhage)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本病的病死率高,存活者容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此病的发病与缺氧和产伤有关,前者多见于早产儿,以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为主;后者多见足月儿及异常分娩的新生儿,以硬膜下及蛛网膜下出血为主。
一、诊断
(一)病史
1. 产伤及异常分娩史。如胎头过大、头盆不称、急产、臀位分娩、胎头吸引或机械助产。
2. 围生期窒息缺氧史。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脐带扭转、绕颈、母亲患妊娠中毒症等。
3. 其他出血的因素。如新生儿自然出血症、血小板减少症等。
4. 医源性。应快速输入高渗液。
(二)临床表现
新生儿颅内出血征状多数在生后2 ~3d 内出现。
1. 早期神经系统兴奋症状
如易激惹、烦躁不安、颤抖、脑性尖叫、心动过速、呼吸增快、腱反射亢进、惊厥及角弓反张。
2. 后期神经系统抑制症状
如嗜睡、拒奶、不哭、反应低下、肌张力减低或消失、呼吸减慢、不规则、心跳减慢等。
3. 眼症状
如凝视、眼球震颤、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
4. 脑室周围—脑室出血
该症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1500g),胎龄32 周以下者,多在生后3 日内发病。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如不会吃奶、肢体自发运动过多或过少,发作性呼吸暂停和青紫。重者病情进展快,意识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从迟钝转为昏迷,反复呼吸暂停,肌张力消失,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惊厥,新生儿的各种原始反射也消失。心动过缓,呼吸紊乱,血压下降,体温不升,病死率高。
(三)辅助检查
1. 脑脊液。均匀血性,镜检可见皱缩的红细胞。
2. 硬膜下穿刺血性液体。
3. 头颅CT检查适用于硬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早产儿脑细胞不成熟,不宜反复做CT 检查。
4. 头颅B超检查。观察脑室周围结构和脑室大小,多在生后4d 内检查
二、治疗
(一)护理
保持安静,避免啼哭加重出血。抬高头部,不要抱起喂奶,可用滴管或鼻饲。给氧纠正低氧血症,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二)维持入量
缓慢输液,限制液量,每日60~80m1/kg。早期禁用碳酸氢钠,以免加重出血。根据病情可鼻饲。
(三)止血
止血可用维生素K15mg/次,每日1次,连用3d。必要时输新鲜血。
(四)镇静剂
如烦躁不安或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钠每次8~10mg/kg,肌注或静注,或地西泮每次0.3~0. 5mg/kg。
(五)降低颅内压
首选地塞米松,每日0.5~1mg/kg,分2~3次静注。脑水肿严重者也可用20%甘露醇,每次0. 25~0. 5g/kg静注,8h1次。
(六)出血后脑积水的治疗
根据测得脑室的大小决定脑室引流或腰穿。严重脑积水者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或脑脊液腹膜分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