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四川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对新常态的认识

一、新常态的提出与不同论述

(一)关于新常态的提出

李扬(2015)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指出,新常态一词最早在2002年见诸西方媒体,其主要是指自2002年起,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的运行情况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出现了无就业增长的经济复苏现象。李扬.为何全球都在谈“新常态”[EB/OL].(2015-10-02). 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151002/085923398845.shtml.

2009年年初,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格罗斯和总裁埃里安在“探讨危机后美国各个经济领域复苏和发展新模式”的论坛上首次提出“New Normal”,以预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可能的世界经济增长长期态势。2010年,埃里安发表《驾驭工业化国家的新常态》一文,指出新常态是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新特征。此后,国外的媒体和理论界经常使用这个概念,用来表述新常态下发达经济体的低增长、高失业率以及投资的低回报率等经济特征。2014年,埃里安对新常态做了进一步阐释。他指出,新常态主要是指西方发达经济体将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陷入长期疲弱、失业率高的境地。造成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超高的杠杆比率、过度负债、不负责任地承担高风险、信贷扩张等,发达经济体要消化这些负面冲击需要较长时间。另外,决策当局因循旧制的经济政策,也会使这一新常态长期化。在埃里安看来,由于新常态是一个基于长周期的变化,所以正常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不能够应对的,必须采取超常的政策。

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指出,新常态可以更贴切地表述为全球发展的“新平庸”,其基本表现是弱复苏、慢增长、低就业、高风险。

在国内,新常态概念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阶段密切相连。虽然中国学者在2014年之前也使用这个概念,但是使用得不多。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时候使用了这个概念,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对“新常态”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新常态的三个特点、四个机遇和一个挑战。新常态的三个特点是: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的四个机遇是:一是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二是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三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四是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常态的一个挑战是: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将新常态进一步上升为中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从九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成因,以及发展方向,明确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内涵的描述,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此后,国内学者对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行了各种解读。

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来看,黄益平、苟琴、蔡昉认为,中国正在经历从“经济奇迹”到“常规发展”的重大转变,这些变化构成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黄益平,苟琴,蔡昉.增长趋势放缓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7):12-13.王一鸣认为,所谓新常态,主要是指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这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持续释放的负面影响,其是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的“导火索”。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支持国内经济增长的条件出现新特点。但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增长阶段性转换是由内生条件决定的。从旧常态进入新常态,虽表现出经济减速换挡,但其本质上是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政策瞭望,2014(12):52-54.金碚从认识论角度对新常态进行了阐释,他认为经济新常态实质上是关于经济发展某一阶段的长期现象和历史特征的现实描述和理论刻画。其认识对象就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所决定的某一历史阶段的整体性的“正常”现象。所谓“正常”现象,实际上就是长时期内发生的普遍性、“大多数”或“大概率”的现象。当前所呈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是一系列长期性因素所决定的“大时代”“大趋势”“大逻辑”现象。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5-18.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简新华、郭洋志认为,西方媒体出现的“新常态”是“后危机时代全球(主要是占主导地位的发达经济体)经济新特征的专用名词”,其经济特征被概括为“低增长、高失业率以及投资的低回报率”简新华,郭洋志.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几种误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5):36-41.。李扬、张晓晶认为,如果说全球新常态是对未来世界经济趋势的一种悲观认识,那么,中国新常态则包含着经济朝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致、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积极的内容。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经济研究,2015(5):4-19.

从如何理解新常态来看,李扬认为,“何以有旧、新之别?旧、新是如何转换的?理解这些问题有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新常态’是相对于‘旧常态’而言的,‘新常态’以全球危机为界;第二个要点是这是一个常态,常态的概念告诉我们,这个事情不是周期性事件,不会很快就过去;第三个要点是新常态蕴含着发展的动力,但这种动力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必然导向我们希望的结果;第四个要点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常态具有普遍性、全球性特征”李扬.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李稻葵提出,“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点就是增长速度的逐步下降,以及债务水平的逐步调整。这些分析不一定全面,原因在于这些分析过多地关注宏观经济的表现,而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些内涵,即哪些潜在的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将决定中国宏观经济的新常态表现”李稻葵.新常态改变中国[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杨于泽认为,正确理解“新常态”,还有一个因地制宜的问题,必须避免机械的、教条的思维。中国近三十多年的发展,是由沿海向中西部梯度推进的,增长不是“一二一”齐步走。经济“新常态”,绝不会是东、中、西部一个样。这种“新常态”的非均衡性意味着,今后我国中高速的发展仍将延续区域发展、区域竞争的特征,中西部地区仍然机会多多,发展大有潜力可挖。杨于泽.评论:“新常态”下各地不要再一味追求高速发展[EB/OL]. politics.people.com. cn/n/2014/0811/c70731-25442593.html.

(二)关于新常态的内涵

刘伟、苏剑认为,所谓“新常态”,是指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机遇、新条件、新失衡等,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较长时期稳定存在的特征。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4):5-13.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传统增长稳态向新的增长稳态的转换过程,是经济结构重构和发展动力重塑的过程,提高效率和效益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也就是说,新常态是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阶段跃升的过程,是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经历程。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政策瞭望,2014(12):52-54.齐建国等认为,所谓新常态,就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发展的阶段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齐建国,王红,彭绪庶,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3):7-17.简新华、郭洋志认为,新常态的本质是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而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效益不高的状态逐步转向速度合理而且发展比较平衡、协调、能够持续、效益较高的状态,简单地说就是“提质增效”,而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实现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简新华,郭洋志.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几种误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5):36-41.

(三)关于新常态的特征

从增长速度和质量方面来看,王一鸣、吴敬琏认为,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吴敬琏.准确把握新常态的两个特征[N].北京日报,2015-05-04.李扬、张晓晶认为,新常态意味着我们对经济质量、效益、创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经济研究,2015(5):4-19.张占斌等认为,新常态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主要是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速转换,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换,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新常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从增长速度和结构方面来看,管清友认为,新常态核心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到平衡;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管清友.习近平常态:未来10年中经济大趋势[J].上海经济,2014(6):8-10.简新华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5%~7%的中高速增长,起伏波动较小;二是在经济结构状况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入中高层次,基本实现高质量的、健康的新型城镇化,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基本实现协调平衡发展;三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达到中高收入水平、技术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四是在经济发展成效方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贫富差距缩小,发展成果共享;五是在宏观经济状况方面,就业稳定增加、物价起伏波动较小、财政收入增长合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减少、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贸易基本平衡、外汇结余适度、人民币币值合理变动。简新华,郭洋志.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几种误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5):36-41.

从影响增长的要素方面来看,刘伟、苏剑认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将成为常态,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将更为明显;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就业压力将减轻,消费占比将提高,产业结构将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后发优势”越来越弱,技术进步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依靠自主创新。经济发展会出现学习型技术进步的空间越来越小、技术进步的成本加大、投资收益率下降、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情况。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4):5-13.

从经济发展改革方面来看,金碚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在各个领域中全面深化改革,并平衡好经济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的取舍。“稳增长”着眼近期,“调结构”着眼中期,“促改革”着眼长期。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5-18.

从增长速度和动力方面来看,刘培林认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降低,但与全球范围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相比,仍然有望保持较高水平。推动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主要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高和多元化的创新,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王子约,重华.确认“新常态”:中国容忍经济放缓[N].第一财经日报,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