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典型案例
(一)林西县统筹推进精准健康扶贫
赤峰市林西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84户、20068人,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9106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5.4%。为了有效解决因病致贫难题,林西县实施“1351”健康扶贫工程:“1”“3”是指对贫困人口因病住院由脱贫医疗保障兜底基金救助,个人自付不超过政策内费用的10%,单次或年累计不超过3000元;“5”是指把42种慢性病纳入门诊补偿,个人自付5%;“1”是指实行“一站式”服务,住院不用交押金,出院时直接结算个人应付部分。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该县整合民政医疗救助资金、银河证券、京蒙对口帮扶资金等,设立脱贫医疗保障基金2000万元。主要做法是:
1. 推行家庭医生制度
由县、乡、村三级医护人员组成11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实行“一对一”签约服务,签约率100%。依托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启动实施“七个一”工程,即为每位患病贫困人口确定一所定点医疗机构、明确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一份服务协议书、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组织一次健康会诊、发放一张签约服务联系卡。
2. 精准识别、免费体检
由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组成体检团队,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体检,其中对8072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对1847人进行了免费专科体检,体检率96.9%。2017年8月全县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结束后,又对16573名贫困人口进行了疾病筛查,筛出患病人口9331人。
3. 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
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开通“绿色就医通道”,贫困人口住院不需缴纳押金,出院时符合规定的费用即时结算,患者只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报销实施“一站式”“五步同频”统一结算,贫困患者出院时只需交清10%或3000元医疗费用即可出院,其余流程由各单位内部清算。
4. 严格转诊制度,实施分级诊疗
严格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制度,基本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5. 强化药事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全县实施临床路径162种,其中住院路径132种、门诊慢性病路径30种。无路径的,设计“一对一”治疗方案。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就诊时,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管理,优先使用医保目录内的基本药物。从严控制价格昂贵的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收费,优先使用国产耗材,坚决杜绝大处方、小病大治。
6. 实施阳光采购,减少医疗费用
为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通过阳光采购、竞争性谈判、二次议价等形式降低耗材费用,如膝髋关节假体与网上平台对比价格下降了51.2%。对18种慢性病常用的55种药品进行网下询价带量采购,价格平均下降了25.8%,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用药负担。
7. 开展对口帮扶,提高质量和效益
2014年,林西县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签订了贫困地区帮扶眼科建设合作协议。通过技术帮扶、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人才培养等诸多举措,促进了眼科建设,独立完成手术1000余例。2017年,眼科住院患者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6倍,转诊率从41.3%下降至6.13%。同时与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空军总医院等建立了帮扶关系。
8. 强化基础建设,改善医疗条件
总投资1000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购置了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沉渣计数仪、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总投资1.2亿元,实施了县蒙中医院及残疾人康复中心迁址新建、疾控中心改建、妇幼计生服务中心改建和6所乡镇卫生院新改扩建项目。全县109所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
9. 健康再促进,政策暖民心
为加快推进健康扶贫重点任务落实,林西县于2017年12月开展了健康扶贫冬季暖心服务活动,切实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2017年1—6月未享受政策的2045名贫困患者回补报销资金近45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患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截至2017年年底,共救治9种大病和股骨头坏死、重度膝关节炎、白内障和胆囊结石等一次性可治愈大病340例。对9459名重病住院患者进行了兜底保障,开展慢病送医送药9070人次。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5%。
(二)奈曼旗社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奈曼旗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扶贫、慈善救助的新方法、新思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截至2017年12月末,累计募集款物4862.82万元,投入各类慈善救助及社会扶贫项目的款、物累计2986.22万元,救助和扶持困难群众3978人次,帮扶了15所学校、7所基层卫生院、3所敬老院。
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慈善扶贫意识
通过主办、协办多项大型活动宣传慈善扶贫意识;《内蒙古扶贫》杂志2次刊登奈曼旗社会扶贫工作经验,《通辽日报》2017年5月24日刊登文章《奈曼旗开创社会扶贫大格局》;将2016年捐款(物)5万元以上的85名爱心人士刻于慈善功德榜上;将捐款(物)1万元以上的150名爱心人士收录进《慈善光荣册》;拍摄《脱贫攻坚路,圆梦进行时》专题片;在电视台开设慈善专栏,每周播放2次。
2. 做好社会募捐,不断壮大扶贫救助硬实力
2017年共募集款、物1610.18万元,其中现金541.34万元,物资折合人民币1068.84万元。一是组织苏木乡镇和爱心人士募捐300余万元,并在公共场所和会员单位设立募捐箱10处。二是积极与旗外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家联系,争取项目、募集善款。三是编印《天南海北奈曼人通讯录》,已有806名在外地发展的奈曼人被编入其中。
3. 开展社会救助,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扎实推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7年,投入款、物合计209.1万元,救助了104名贫困师生,向15所中小学校捐助了教学器材、体育设施和图书等。联系蒙古包食品有限公司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至大学毕业,第一年3.7万元善款已全部到位。争取到“孤儿圆梦红包”项目,向68名孤儿发放68件(套)礼包,价值8.4万元。联系河北广川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为旗三中、四中捐赠价值94.3万元的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及器材,为八仙筒镇平安学区中心校捐赠学生床160套,价值10.4万元。
积极参与健康扶贫,普惠特困弱势群体。一是对患9种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旗内治疗合规部分给予兜底救助,共投入0.68万元,救助19人。对2016—2017年3种大病致贫户实施救助,投放51.7万元,救助172人。二是联系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雷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赠医疗设备16台,价值516万元。三是组织奈曼民生中蒙医院医护志愿者到明仁苏木进行义诊,免费送出各类药品价值2.1万元。
加强基础设施扶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旗内尚有9个苏木乡镇、107个边远村屯移动通信设施落后,经与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奈曼分公司联系协调,得到其捐赠的总投入300万元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7年年底完成对107个村屯手机2G、4G信号的改造和16个村屯家庭宽带建设。二是电力低压改造。农电公司捐赠210万元对旗内电压低、电能质量差的边远贫困村屯进行电力低压改造。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东明镇南塔村改造完成,总投资83.71万元。青龙山镇平房村、八仙筒镇东方红村、新镇双合兴村的工程现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18年年底全部完成。
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多措并举救助特困户。一是组织慰问活动。发放救助金11.4万元,对大镇、东明、青龙山3所敬老院的老人,博爱儿童康复中心的脑瘫儿童,因病致贫复原退伍转业军人组织了慰问帮扶活动。二是开展救灾活动。大镇北哈沙图村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水果、蔬菜大棚遭遇大风袭击,提供帮扶修缮资金20万元;青龙山镇遭遇洪灾,经济损失达2.15亿元,向其救助20万元。三是建立“慈善超市”和“社会扶贫物资接收站”,收到救助物资1592件,折合人民币101.5万元。已向371名贫困人口发放了衣物和米面,价值30.3万元。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加大金融普惠力度。深入基层调研,创新推出了“链接式”金融扶贫新模式,即将企业、银行、“四无”特困户链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注入资金1000万元与内蒙古银行、通辽奈曼农村合作银行开展社会扶贫贷款项目,撬动贷款规模1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有2203户获批贷款,发放贷款金额达7109万元。
4. 发挥基层作用,切实做好扶贫救助工作
苏木乡镇场街道“四会”综合工作站在慈善救助和社会扶贫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镇工作站的“爱心小屋”累计募集善款116万元,物资23860余件,米、面、油4.1万斤,救助孤寡老人、癌症患者、贫困孩子4686人次。爱心人士刘国生捐助10万元建立的大镇刘家堡慈善超市运作良好。
5. 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机关服务水平
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了“14588”规范化管理体系,即1部《慈善法》、4个会《章程》、5个管理办法、8项规章制度、8项工作职责。将各项制度、资金收支情况、重要决策事项在公示栏上进行公示。坚决执行议事制度和工作程序,邀请旗审计局、旗金曼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
6. 完善帮扶措施,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下一步,奈曼旗将继续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各项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坚持精准扶贫、拾遗补缺、积极配合、突出重点、逐步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实现全旗脱贫致富达小康为主要任务,做到为政府献计献策、为企业牵线搭桥、为群众排忧解难。
紧紧围绕全旗脱贫攻坚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到2020年实现募集善款5000万元的目标,启动“三个一”社会扶贫救助工程,向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四无九病”和大病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户,投放资金1000万元,扶贫救助10000人次,解决其脱贫标准下30%的收入。建立“四会”党组织,加强党对“四会”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加强监事会建设,充实人员,加强领导。不断完善“14588”规范化管理体系,坚决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做好扶贫救助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继续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在慈善救助和社会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用榜样的力量感召社会,营造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二是拓宽募集渠道。进一步拓宽募集领域,创新募集方法,提高募集成果,力争募集款、物1500万元以上。三是提升教育扶贫。通过对接式帮扶、设立助学专项基金、公益保险3种形式,对贫困师生进行扶贫救助。四是推进金融扶贫。向两行注资1200万元,将贷款规模扩大到1.2亿元,并协调降低贷款审批条件,让更多的贫困户得到资金支持。五是加强健康扶贫。将大病救助的重点放在城镇低保户和农牧林水场站职工大病致贫户上,积极争取百县医疗健康扶贫项目、微笑列车药品援助项目、“国奶扶贫”和“儿童福利”公益项目。
(三)太仆寺旗边墙村脱贫攻坚经验借鉴
边墙村是太仆寺旗7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户籍人口508户、1193人,常住人口465户、980人。2014年,全村共有贫困人口164户、386人,到2017年年底,脱贫159户、378人。
1. 加强基层党建,攻组织软弱之坚
过去的边墙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里百姓各念各的经,旗里协调来一些很好的产业项目,往往因为做不通村民的工作而不了了之。“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2012年,旗委组织部与宝昌镇党委以“两委”换届为契机,拓宽选人视野,边墙村2位有文化、懂经营、人品好的致富能人当选为村“两委”带头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首先,按照“班子坚强、队伍优良”的标准,认真落实“党员双向培养计划”,推动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作贡献。其次,与支部班子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建+”模式,走上了支部引领、产业支撑、合作社服务、党员示范带动、集体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之路。
2. 突出产业引领,攻就业无门之坚
边墙村贫困户中,具备劳动能力但是因种种限制难以外出务工的有70户、192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方面,把上级协调来的项目落实好,另一方面,推动村“两委”成员和党员领办有市场、接地气、用工多的合作社,一个个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合作社陆续扎根边墙村。目前,全村有马铃薯种植企业3家,养殖专业合作社3家,牲畜屠宰加工企业、林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各1家,一万吨马铃薯储窖1处,蔬菜交易市场1处,京东云仓1家。这些企业和合作组织,仅2017年就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约7万人次,长年用工岗位近100个。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7000元,集体经济收入44万元。总投资2亿多元的青岛昌盛日电光伏扶贫项目落户边墙村,总装机容量24兆瓦,新建农业设施大棚350座。建成投运后,边墙村69户村民每年每户可增收3000元。
3. 充分依托政策,攻无力脱贫之坚
驻村工作队与帮扶责任人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带上《精准扶贫政策一本通》,逐门逐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同时结合贫困户实际生产生活需要,把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扶贫政策和项目落实到各家各户。近年来,全村累计投入460余万元,实施危房改造270户、道路硬化12千米、改造院墙3.8万延长米;全村安全饮水、户户通、农网改造已全部完成。积极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投入110万元,新建牛棚137处,发放蛋鸡1600只,发放中草药种植补贴50万元;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累计投入资金19.2万元,受益23户、72人;落实金融扶贫贷款贴息58户、14.06万元;积极宣传“四提高两降低一取消”健康扶贫政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贫困户免费体检和发放小药箱,补贴医疗保险金3.51万元,受益234人。
4. 立足长远谋划,攻老弱返贫之坚
边墙村目前虽然整村实现退出,但是随着村民年龄增长,主要靠体力劳动打工谋生的群体返贫风险加大。在全面分析村内资源条件的基础上,边墙村通过2种方式来降低返贫率,巩固脱贫成果。一是推进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正在打造的光伏设施观光大棚完善村内湿地公园、芍药谷、民俗馆、垂钓园等景点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村集体收入+项目资金+农户宅基地”的方式,为每户投资10万元统一建设家庭式宾馆,由村集体推广经营5年后,交由农户自己经营。目前已与46户达成协议。二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电商平台,结合旅游开发,面向京津冀开发“私人定制”无公害蔬菜庭院种植。农户与客户签订订单后代种代管庭院蔬菜,客户远程监控蔬菜种植管理全过程,蔬菜由本村京东云仓冷包装后24小时内送达,建立了“客户吃放心菜、百姓挣放心钱”的产业发展模式。
(1) 注:832个贫困县中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92个、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680个,两者交叉4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