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操作技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静脉穿刺术

一、头皮静脉穿刺
(一)适应证

1.适用于不易固定或手足静脉不清晰的婴幼儿。

2.输注刺激性小的溶液或药物。

3.短期单次(<4小时),且输液时间在3天以内的静脉输液治疗。

(二)禁忌证

1.穿刺部位皮肤有破损、皮疹、感染、瘢痕、色素沉着。

2.头皮水肿、血管弯曲、血管已被破坏。

3.头部有外伤。

4.腐蚀性药物、肠外营养、pH值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mol/L的液体,如钙剂、甘露醇、血管活性药等药物禁止经头皮静脉输注。

(三)设备及术前准备

1.评估患儿 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详细了解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药物对血管的影响程度,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评估患儿自理、合作程度。

2.用物准备 皮肤消毒剂、输液卡、药液、胶布、棉签、5ml注射器、生理盐水(10ml/支),头皮针(5.5~6号)、剃须刀一把、治疗盘一个。

3.向患儿和家长说明目的、配合方法,与家长沟通时语言规范,态度和蔼。

4.在穿刺前协助患儿排尿或为患儿更换尿裤。

5.环境 清洁、舒适,光线明亮。

(四)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型号的头皮针。

2.核对患儿,为患儿选择舒适的穿刺体位。

3.助手固定患儿肢体及头部,操作者立于患儿头侧选择静脉,选好血管后,剃去穿刺部位头发,擦净备皮区皮肤。

小贴士

• 备皮时动作轻柔,正确使用剃刀,防止割伤皮肤。

• 头皮静脉主要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图1-4)。

图1-4 小儿常用头皮静脉示意图

• 正确区分头皮静脉和动脉:动脉外观一般呈正常肤色或淡红色,有搏动,不易被压瘪,血管易滑动,啼哭时充血不明显,弯曲状,较粗;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搏动,易被压瘪,好固定,不易滑动,啼哭时充血明显。

• 如误入动脉则回血呈冲击状,推注药液时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状分布,色显苍白,患儿出现痛苦貌。应立即挤压输液胶管,让血液回入血管后返折捏紧头皮针末端,快速拔出针头,用力按压5分钟,并向家长做好解释,同时告知家长下次输液时此血管不能注射。

4.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5.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套上头皮针,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示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见回血后缓慢推入少量盐水,确定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针头。

小贴士

• 穿刺时一定要绷紧皮肤,根据血管粗细,以15°~30°角度快速平稳进针,有突破感或落空感,见回血再降低角度平行进入少许后固定(图1-5)。

图1-5 穿刺示意图

• 由于小儿头部位置的特殊性,固定穿刺点时注意不能将针柄向下按压,将头皮针延长管按照自然弯曲环形向上反折,用长条胶布固定,为防止患儿输液期间胶布松开,一般使用纸质胶布以穿刺部位为中心,缠绕头部一圈(图1-6)。

图1-6 固定示意图
A.固定穿刺点;B.以穿刺点为中心缠绕头部一周

6.连接输液,调节滴速。向患儿及家长交代注意事项。

小贴士

• 穿刺后为防止针头移位刺破血管引起液体渗漏,对有陪住家长应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搂抱。头皮静脉穿刺者采用斜卧式搂抱法,即喂奶式。家长将患儿穿刺部位对侧的手臂放于自己的腋下,一只手臂托住患儿的头肩部(也就是使患儿头部侧躺在家长的手臂上)同时固定患儿的另一只手臂,家长的另一只手托住患儿的臀部,使患儿斜卧于家长怀中。

7.整理患儿床单位及处理用物。

(五)术后观察

输液外渗。

(六)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1.并发症

输液外渗。

2.防范措施

选择血管时宜选择直而易于固定部位的血管,2岁以内小儿首选额静脉,次选颞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妥善固定;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搂抱。

二、股静脉穿刺
(一)适应证

适用于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也适用于心导管检查等。最常用于婴幼儿静脉采血。

(二)禁忌证

1.穿刺部位皮肤有破损或糜烂等。

2.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3.肾病综合征患儿。

(三)设备及术前准备

1.评估患儿 了解病情,评估两侧股静脉的搏动情况,穿刺部位的清洁程度,必要时清洗臀部和穿刺侧腹股沟,为患儿更换尿布。

小贴士

• 此部位采血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一定要清洁,婴幼儿禁止使用不清洁的尿裤,以免造成穿刺部位的感染。

2.向患儿或家长说明操作目的、方法及如何配合。

3.准备用物 注射器(根据情况备所需的注射器),皮肤消毒剂、棉签、一次性垫巾、无菌棉球、胶布、尿裤(布)、根据检验项目准备采血管。

(四)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床边,核对。

2.患儿采取仰卧位,脱去一侧的裤腿。

小贴士

• 用清洁的尿布覆盖会阴,以免患儿排尿污染穿刺部位。

3.将患儿双腿分开,穿刺侧大腿外展与躯干呈45°角(呈蛙腿姿势),垫高穿刺处,使腹股沟展平,膝关节呈90°角,助手或家长以上臂轻轻压住小儿的上臂,双手固定好患儿的双下肢。

4.操作者触摸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中1/3处可明显感到股动脉的搏动。

5.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消毒操作者的左手示指,并以左手的示指扪准股动脉的搏动点,右手持针。

(1)直刺法:自股动脉搏动点内侧垂直刺入,刺入深度大约在针体的1/2~2/3处(因患儿胖瘦而异),然后向上提针并同时抽吸,见回血时立即停止提针,固定针头并且按要求采集血标本。

(2)斜刺法: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针头与皮肤成45°角刺入(图1-7)。

图1-7 斜刺法示意图

小贴士

• 穿刺时,如抽出血液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敷料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

• 若穿刺失败,不宜在同侧反复穿刺,避免形成血肿。在有效压迫止血后,再取对侧。

6.取血后立即用无菌敷料压迫3~5分钟。

小贴士

• 有出血倾向的患儿压至不出血为止。

7.将血液注入采血管。

8.为患儿兜好尿布(裤),穿裤子,整理衣服,帮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9.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标本及时送检。

(五)术后观察

局部出血或血肿。

(六)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1.伤及腹腔脏器。

防范措施:穿刺时根据患儿年龄和皮下脂肪的厚薄确定进针的深浅度。

2.局部出血或血肿。

防范措施:取血完毕后充分按压。

(王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