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一)基本概念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使其达到灭菌要求。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二)目的
1.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播散。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三)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
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种:
(1)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
(2)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是指没有明显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会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四)消毒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真菌孢子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近,肉毒杆菌素易为碱破坏。
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应以冲洗、擦拭为宜。对较粗糙墙面,可用喷洒消毒,环氧乙烷熏蒸,对易于吸收药物的布、纸张效果较好。粪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质药物处理,因蛋白质凝固对病原体可起保护作用,高压蒸气杀菌效果虽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和人造纤维制品。
传染病流行时,发病严重的疫区,应集中应用效力好的药物与器械。发病少的外围地区,可采用简易消毒方法。饮水应在净化基础上煮沸,生活用水净化后加氯消毒即可。
(五)具体消毒方法
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包括高压蒸汽灭菌、煮沸、火烧等,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功能。
这种灭菌法的应用最普遍,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
小贴士
消毒不同病原菌所需时间
• 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
• 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凡经济价值小的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简便经济、效果稳定,但此法常使锐利器械变钝,又会使器械失去原有光泽。
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对水的穿透力随深度和浊度而降低。但因使用方便,对药品无损伤,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
小贴士
紫外线消毒注意的问题
• 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酒精擦拭);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30W>70μW/cm2)。
• 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 用于消毒物体表面时,应便于紫外线直接照射于被消毒物体表面。
• 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体,以免引起损伤。
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因消毒力强,故目前在医疗防疫工作中应用最广。
应用最广,为含氯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酸性环境中杀菌力强而迅速,高浓度能杀死芽胞,粉剂中用于粪、痰、脓液等的消毒。每升加干粉200g,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尿每升加干粉5g,放置10分钟即可。10%~20%乳剂除消毒排泄物和分泌物外,可用以喷洒厕所,污染的车辆等。
亦名过氧醋酸,为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酸味,是一种同效速效消毒剂。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灭菌、环境及空气等的消毒,浓度0.01%~0.5%,0.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浓度1%,5分钟可杀灭芽胞,常用浓度为0.5%~2%,可通过浸泡、喷洒、擦抹等方法进行消毒,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气雾(浓度5%,2.5ml/m2)和熏蒸(0.75~1.0g/m3)消毒。
小贴士
过氧乙酸消毒注意的问题
• 过氧乙酸一般为二元包装,A液为冰醋酸液和硫酸的混合液,B液为过氧化氢,使用前将A、B两液混合后产生过氧乙酸,在室温放置24~48小时后即可使用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 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金属制品与织物经浸泡消毒后,即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 过氧乙酸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即时用清水冲洗。
为过氧化物类消毒剂,3%~6%溶液,10分钟可以消毒,用于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等消毒。
包括醇类、酸类和酚类。
乙醇(酒精)75%浓度可迅速杀灭细菌繁殖型,对一般病毒作用较慢,对肝炎病毒作用不肯定,对真菌孢子有一定杀灭作用,对芽胞无作用。用于皮肤消毒和体温计浸泡消毒。
小贴士
乙醇使用注意事项
• 乙醇易燃,忌明火;必须使用医用乙醇,严禁使用工业乙醇消毒和作为原材料配制消毒剂。
• 对酒精过敏者慎用。
对细菌繁殖体及芽胞均有杀灭作用。但易损伤物品,故一般不用于居室消毒。5%盐酸可消毒洗涤餐具,水果,加15%食盐于2.5%溶液可消毒皮毛及皮革。乳酸常用于空气消毒,100m3空间用10g乳酸熏蒸30分钟,即可杀死葡萄球菌及流感病毒。
主要有酚、来苏、六氯酚等。具有特殊气味,杀菌力有限。可使纺织品变色,橡胶类物品变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故除来苏外应用者较少。
主要为碱性药物,常用有氢氧化钠、石灰等。
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杀菌力强,2%~4%溶液能杀灭病毒及细菌繁殖型,10%溶液能杀灭结核杆菌,30%溶液能于10分钟杀灭芽胞,因腐蚀性强,故极少使用,仅用于消灭炭疽杆菌芽胞。
遇水可产生高温并溶解蛋白质,杀灭病原体。常用10%~20%石灰乳消毒排泄物,用量须2倍于排泄物,搅拌后作用4~5小时。20%石灰乳用于消毒炭疽菌污染场所,每4~6小时喷洒一次,连续2~3次。刷墙2次可杀灭结核杆菌芽胞。因性质不稳定,故应用时应新鲜配制。
包括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等。
2%戊二醛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等特点,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使用方法: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20~45分钟,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小贴士
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
• 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 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 2%的戊二醛一般可连续使用7~14天,3.4%的戊二醛可连续使用28天。
碘通过卤化作用,干扰蛋白质代谢。作用迅速而持久,无毒性,受有机物影响小。常有碘酒、聚维酮碘(碘与表面活性剂为不定型结合物)。常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疗器械的应急处理。
(刘 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