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第4册)](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11/27612211/b_27612211.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2 深度解读食品安全问题(二)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07.jpg?sign=1739302666-QKDamsRyaiPaGk5Eaf60etRK6PcYKzcY-0-c3e49da88868f31c88231383da3b08b6)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传统就显得特别有生命力。经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是不是以前的食品更安全?这个问题其实跟问“是不是以前的交通更安全”有异曲同工之处。现代食品更丰富了、流通更广泛了,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上,无论以什么概率来算,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剧增”了,再加上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媒体曝光增多,能看见的食品安全事件当然是更多了。但是这也并不能够说明以前的食品就更安全。
那么既然现代生产的食品在安全性方面要比以前的食品更有保障,那为什么现在的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呢?现在食品安全的总体背景就是:食品的绝对数量在增长,必然事件越来越多(指在一定时期内,过了某个时期,也许这个基数在增长或不变,但事件越来越少);因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在提高,很多原本没有意识到、不列入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在都算了;从主观上来说,媒体报道的越来越多,你也会“感觉”到这类事件越来越多—哪怕这些报道有时并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有些还是不实报道。
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权衡传统与现代工艺的关系呢?食品安全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如我们所愿的零风险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10.jpg?sign=1739302666-siIevzQone5u3HC90JnFYcA96YOsW5Gm-0-1ae917a74c8017d4e253a45e48e5ccc8)
程老师,今天我得跟您诉诉苦,这两天气温回升,家里的土豆长了好多芽,因为做咱们这个节目我知道吃了长芽的土豆可能会中毒,所以我说要把土豆扔掉,家里的老人不干了,“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吃的,也没见吃出什么毛病啊”,您得给我评评理,这食品安全哪能靠经验和传统啊?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11.jpg?sign=1739302666-oQXdPHeVkThdciJlibuWOY7FIcp0F9U5-0-925317803d873481594e46701f1c3427)
是的,这是很显然的,在传统条件下,因为没有对危害成分检测的概念,很多隐藏的、长期的健康危害都不会被发现,所以传统和经验并不绝对可靠。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过去端午节要喝雄黄酒,现在已经证明雄黄酒里的砷是有害的;以前包粽子会放点硼砂,但现在禁止企业在粽子里添加硼砂。
郭 丹: 对啊,对于很多家庭自制的传统食品,包括腌制、烧烤、熏制食品,虽然都是“舌尖上的美味”,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我们认识的不断深入,有些食品很难说是完全健康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09.jpg?sign=1739302666-tWQvUYIISM0xVAAZQZgRzNhOtfpXcO28-0-74556c14cf41629322b934594ddef12b)
听我爸妈那一代人讲,过去冰棍里面多放点糖精色素,那叫有滋有味,可是现在多放点色素这属于非法添加。而且过去冰棍外面都是用层薄纸片包着,哪还管什么食品安全啊!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12.jpg?sign=1739302666-KCjv6CqIffWE9K9LQvrUNFb2IEdKkmVP-0-c59defdfacece9ea1a63098329e7f31a)
没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其实是不太顾得上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有着质和量的问题,过去量是第一位的,就是先保证吃上、吃饱;当量的问题解决以后,质就是第一位的,那就是要吃好,吃出健康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14.jpg?sign=1739302666-K33QSxGGil1LQ0pAoRkbrrExh6NyUKx9-0-c9943fd9b24cbebd164e7af1bb2dc366)
而且现在大家似乎都觉得以前的食品不像现在添加那么多东西,所以更安全,看来传统还是有很大魔力的呀!
郭 丹: 没错,传统是特别有生命力的一种东西,违背传统观念的做法经常会受到抵制。比如说,西瓜居然可以打植物生长调节激素?豆浆不是现磨而是用豆腐粉来冲调的?烤鸭不用木炭而用电炉烤的?白酒不是自然发酵而是用食用酒精勾兑的?这都是很难接受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15.jpg?sign=1739302666-XbKBfkEOkfBfonEDEMR86pnl1qBafAS3-0-c967ba0476f22170817b26808800cd58)
是的,这对很多人来说的确是难以接受的,反倒会以为是一些非法生产。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16.jpg?sign=1739302666-8dVuXUaIN2BXRS8TUGCHkY6bjVv9qTKl-0-936ae762e25c0bb696f9adaaef703b70)
是的,传统食品的做法、口味确实值得怀念,但由于当今社会对食品消费更广泛、更便捷的需求,传统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而且从食品科学角度来说,现代食品工艺在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我们应该尊重传统,但不迷信传统,对传统也要有辨析的精神。在有些地方,传统和现代可以并行不悖,有些地方则提倡用更先进的现代食品工艺取代传统做法。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13.jpg?sign=1739302666-a5jU5NmstgJ1aFVQ2aCV4tr320tPoURD-0-16c9a8b073ed5ec88e2d704c53955e93)
您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有一个网站做了一个专题调研,名字就叫“谁说改革开放前的食品就靠谱”,从我们最日常食用的大米、蔬菜、茶叶、酱油来看,“以前的”都不见得更安全,那时候的陈化米比现在的多,发霉的粮食都不舍得扔。
郭 丹: 还有就是很多人以为那时候农村的蔬菜就更“绿色”,有一部分当然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的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还很少,但是那时候普遍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比如敌敌畏、66粉之类的,现在已经禁用了。
安全提示
当今社会对食品消费更广泛、更便捷的需求,传统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而且从食品科学角度来说,现代食品工艺在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17.jpg?sign=1739302666-DL4H0NrLNXwLrd5gAEfqyxx28dLwFG4X-0-19e9a0ec567693739de2d054e3f7d59e)
程老师,既然现代生产的食品在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那为什么现在的食品安全事件反而越来越多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20.jpg?sign=1739302666-8ECMkSyxEHZlsJ3k7qiXTHNh1fqv75XG-0-10f5a10564f1e91284002c1333e651e5)
因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在提高,很多原本没有意识到、不列入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在都算了;从主观上来说,网络爆料得越来越多,你也会“感觉”到这类事件越来越多,哪怕这些爆料有时并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有些还是不真实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18.jpg?sign=1739302666-KOC6fwgu1f5SwK37v9jJM5JfHCf9OLpV-0-2c423a6216acfc369f05e38ffc33f029)
没错,有些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确是在以讹传讹,有的还会造成恐慌,甚至一些人就觉得,现在还有什么东西是能吃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19.jpg?sign=1739302666-g8CvCbEvyhzj1txNrD0B5A3YXmCMVgbk-0-87225c9b457eb9d70999bb06fc181898)
其实现实中大家都吃得挺欢的。可以这么理解大家的担忧:似乎每个食品行业、每种食品都出过问题,于是给我们造成一种感觉,吃任何食品都可能中招。因此如果我们想吃得安全的话,除了寄希望于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的改善,更需要提高自身的甄别能力,比如许多老百姓都知道不要买三无产品,尽量选用至少中等价位的食品等等。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22.jpg?sign=1739302666-LLawY0WXaZmxcAP9cLUUISwZEbwGQQLK-0-b5cef0cc55515e62faf5bc0b553504fa)
其实很多消费者觉得自己不需要了解这么多食品安全知识,只要企业生产出的食品确保安全就可以了。
郭 丹: 没错,在我们各项问卷调查活动中,发现有不少持这种观点的人。消费者了解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后,其消费就会变得更理性,会有意地回避食品安全风险更高的食品,也愿意为安全食品提供相应的购买预算。同时,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后,消费者还可以成为更好的“监督者”。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23.jpg?sign=1739302666-azYwyZ670mmNFCEqh4ji5c1sZH9ytIZS-0-ccc089c41565a2a6000eb11bf2de1028)
我想其实我们消费者更愿意自己吃到嘴里的东西是零风险的,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我们的健康不会受到任何的威胁不是吗?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24.jpg?sign=1739302666-kBrh56qDZ3az8i7SPp1fphxBjuJyLCpF-0-d6594b2a5c4bc3563ab654cdaf15a45e)
你太理想化了,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且不说人类自身、人类的食物无时不受复杂的客观环境(空气、土壤、微生物等)影响,有已知的,还有未知的,即使是属于主观能动方面,也有偶发事件、人力不可及的范围及操作成本问题。零风险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无论是自己的小块种植还是大规模种植,无论是初级农产品还是深加工产品,无论谁来生产谁来监管,都没有零风险。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21.jpg?sign=1739302666-UL4aFQuo40mLfIEndztthbAMQX79GY1e-0-b7d958068ff39f1b33c2593ccc43b399)
看来想要入口的食物绝对的安全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26.jpg?sign=1739302666-v3OQKX8QUl5wvSvQ7ekB6ZsUgTZTEtEG-0-db57af960b266407d6e992637b8f0426)
没错。没有零风险,我们还是要种植,要生产,要消费。所以食品生产不是要承诺“零风险”,而是要将风险降得越低越好,降到风险可控的范围。对于食品安全“事件”要进行具体分析,因为实际情况很复杂,有些是人为的、故意的,但也有其他原因。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EB533/15859859605974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25.jpg?sign=1739302666-R3fqiqV2pLeoKY9nlLvkoI2UDRDWsIfn-0-2bb7be363d419bfd6b62a5799ff1f78b)
好的,我们下期接着聊。
安全提示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食物无时不受复杂的客观环境(空气、土壤、微生物等)影响,有已知的,还有未知的,也有偶发事件、人力不可及的范围及操作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