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儿长得不错
小刘邦渐渐长大了,这孩子个头高,因为据记载,他身长7尺7寸(秦时1尺约合现今23.1厘米),大约合现在的180厘米。而且他相貌极其特别,也就是所说的“异相”。那么,刘邦究竟长相如何呢?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这到底是什么长相呢?“隆准”的意思就是他的鼻梁比常人高了那么一点,很挺。那“龙颜”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来推演,仔细观想龙的头部,刘邦的长相也就大致浮现出来了。
刘邦不仅高鼻梁,而且脖子长,眼睛稍大,也有可能是双眼皮。依照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形象可能给人的感觉是长得有点着急或者是勉强。但是在那个年代,这可就是典型的贵人之相了。这还不算,接下来是刘邦的“须髯”。
但凡提起须髯,我们都会想到赫赫有名的武圣关公。那一副长满腮边的须髯,除了吃饭喝汤时需要注意别洒上外,在古代,这绝对是判断一个人长相和气质的重要标准。一副好须髯,会给人一种老成持重的感觉。而刘邦,恰恰有着这样一副须髯。
所以说,刘邦的这副长相,不错,真的不错。另外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刘邦“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了不得啊,七十二,大吉之数啊。经过人们口耳相传,一时之间,刘家小子身负异象的流言传遍丰邑。
大家请注意,刘邦的长相可能奇特,左股也可能有黑痣,但长相颇具仙风的人有很多,为什么他就特别呢?关键就是,刘邦后来做了皇帝。有这样的外貌,大家就更能信服于他,更加相信他是神的化身。事实上不仅仅刘邦长相奇特,但凡是皇帝,就都奇特。
如梁武帝萧衍“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又如南齐高帝萧道成“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鳞纹遍体”。凡此种种,殊途同归。
就这样,小刘邦一直带着传奇色彩,幸福地成长着。一转眼,时光飞逝,小刘邦已经长成大刘邦了。作为一个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的青年,在那个年代的农民家里,是时候让他承担起先人留给他的责任了。来吧,季儿,拿起你的锄头,奋斗吧!
话说回来,刘邦家中男丁还算兴旺。在他之前,还有大哥二哥,而他还有个四弟。那个年代里,各国之间动辄发生战争,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像刘邦家这样一家人在一起,还有一块地,那就是很好的了。但有人就要吃饭,吃饭就要干活。在干活这件事情上,刘邦又表现出了任性的一面。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说: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这说明什么呢?他不干一般人的谋生职业活。对于刘邦来说,很可能就是农活。那年代里,对于自耕农来说,农活是唯一的正务,而刘邦此举也就算得上是不务正业了。起初,家里人认为他排行小,有哥哥们在,就不用他了。可久而久之,他们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啊!刘邦每天要么和一群“公子哥”游走,要么就拿着自己家的东西与人结交。怎么回事儿?
据记载,刘邦此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说明了刘邦此人率性坦荡,更是豪放,可谓是广结四方,颇有彼时公子风范。
实际上,刘邦这样做,与当时社会上的一些知名人物相关。那便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其中,刘邦最崇拜的便是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
战国时期,山东六国贵族为了挽救社稷危亡,广招贤士,使得养士之风盛行。而魏公子的种种作为及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刘邦。因此,自小时候起,刘邦就逐渐地体悟着这种品质,到了后来,便付诸实践。他人做得,我有何不可!
于是,他在外边广交朋友,而所需要的经费自然是从家里拿。久而久之,家里人便有些埋怨,认为他不务正业、浪荡成性。但刘邦对此毫不在乎,他依旧整日与朋友出游饮酒,也是不亦乐乎。就连同村的人都逐渐感觉到刘邦这孩子完了。于是,渐渐地,刘邦在人们心中就积攒起了一个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形象。
可是人们没有发现的是,似乎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谈论刘邦更多了。也许在他们看来,他们的那种生活是千百年来不可更改的规矩,任何人都要遵守,不要妄想去反抗,更不要妄想去更改。原因很简单,不按照规矩来就没有饭吃。但在刘邦看来,讨厌的东西便没有遵守的必要,更何况是在那弱肉强食的年代。
于是,淡化了耳边的流言蜚语,刘邦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
时间一长,刘邦的名声逐渐在沛县周围响起。刘邦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从起初的几个人,到后来的一群人。
不得不说,刘邦在此时颇有一种黑白通吃的感觉。因为不仅一些乡间人士敬佩刘邦,就连当地官员也开始与刘邦成为朋友。这使得刘邦在当地十分有面子,人脉也越来越广。例如日后大汉帝国的重要骨干萧何、曹参,都是在这个时候结识刘邦的。
至此,他似乎已经颇具领袖气质了。只不过,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