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书序
我国建筑行业经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 20 多年的粗放型快速发展阶段,近期正面临较大调整,建筑业目前正处于大周期下滑、小周期筑底的嵌套重叠阶段,在“十三五”期间都将保持在盘整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处于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
另一方面,建筑行业在“十三五”期间也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国家基础建设固定资
产投资持续增加,“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西部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上升;同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打开国际市场,中国建筑业的海外竞争力再度提升;国家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中国制造 2025”的实施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工业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BIM 应用的台风口来临, 面对复杂的新形式和诸多的新机遇,对高校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配合教育部关于推进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规范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具有指导性的专业质量标准。 教育部与住建部委托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和《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简称“规范”)。 规范是经委员会与全国数十所高校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高校的广泛调研、采纳新的国内外教改成果,在征求企业、行业协会、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高校办学实际情况,编制完成。 规范提出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应学习的基本理论、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进一步对国内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引。
规范的编制更是为了促使各高校跟踪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不断将新的理论、新的技能、新的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并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管理实际,使学生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教材”,邀请了国内 30 多所知名高校,对教学规范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讨,教材编写工作对教学规范进行了较好的贯彻。 该系列教材具有强调厚基础、重应用的特色,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第一线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化视野,实践动手能力强,善于把 BIM、“互联网+”等新知识转化成新技术、新方法、新服务,具有创新及创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同时,为配合做好“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系列教材还尝试配套数字资源的开发与服务,探索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学服务。
相信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为工程管理类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教学支持。
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主任
任宏
2016年1月